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歇息妄想?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8-26 1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平時我們都講修行的關鍵就是觀當下一念,目的是要歇息妄想。當下一念的妄想又如何歇息呢?這是一個問題。
  
  佛當年睹明星而悟道後發出一聲感歎說: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要注意這個「妄想執著」四個字。
  
  一個人的妄想是怎麽來的?是因爲「執著」才有的。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了執著,還哪有什麽妄想呢?
  
  這個執著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習氣。
  
  這個執著是怎麽回事?它就是我們的這個心老是要住於某一個具體的境界的習慣,這個住境的習慣,就叫執著。
  
  正是因爲有了從來就有執著的力量,所以我們的妄想其實就如一串串的鎖鏈一樣,成爲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它就是所講的攀緣心。
  
  當這一串串的鎖鏈一樣的故事情節比較短小時,我們感覺是東一個故事西一個念頭時,它就叫散亂。
  
  不管是長的還是短的攀緣妄想,都叫妄想。要歇息它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去除這個執著的力量,卻除我們老是要住於某一個具體境界的執著之力。
  
  除這個執著之力的關鍵地方就是觀當下一念,就從這裡斷開這個力。
  
  這好比一條長長的銷鏈,它由一環一環組成,只要我們打開了其中的一環,這條銷鏈也就斷開了。
  
  我們說的覺知當下一念,就是講的找一個辦法出來,把我們這個心老是要自動去著境的力,把它轉到另一個無境可著上面去。
  
  只這一轉換間,妄想就會自動歇息下來,變成來無蹤去無影。
  
  是個什麽方法呢?即是觀空。
  
  如果這個空觀不起來,就要借一個有意識設定的境,比如念佛,或是參話頭等。當把原來的執著力量全部轉到這上面來後,然後再仍掉這個有意識設定的境,就到一心不亂。
  
  息妄就是轉執著這個力量,不然妄想怎麽會歇息得下來呢?只要去除了其發生的力量源泉,這個妄想的長河剎那即枯。
  
  當下一念,是指的從當下正在發生的念頭上去轉換自動發起的執著之力,力量沒有了,原來的流動就當即轉變了。
  
  這個執著的力量的是從哪來的?其實就是我們的記憶中來的,佛法叫它爲種子現形。
  
  而貯存起來的這些種子,我們是無法直接察覺到它們的存在的。只有假助於它的現象才能發現。故叫:覺即空。
  
  覺了是不是就是本心現前呢?還不是。要見到這個本心事實,還得要藉助於某一緣才能最終顯示出來。
  
  覺了只是定住了,截斷了妄想的繼續發生。
  
  要到萬念俱滅,極寂中靈知現前,它才顯出其芳蹤。
  
  關鍵是要靜下去,靜不下去,說什麽也沒用。
  
  這就叫初祖所說:藉教悟宗的道理。
  
  妄想執著四個字,就講完了修行的根本所在:從當下一念上斷執著。
  
  一切的功夫法門,全都爲了斷這個執著。
  
  故佛法修行中的根本檢驗,在你自身的氣質是否轉變上。氣質沒有轉變過來,都是出功不出力的假把式。
  
  體現在身囗意上的生活活動,就叫三業清淨。體現在身行上具體就是四大威儀的形成。
  
  對自己就是清淨、歡悅、快樂和高度的靈活自在。對外人所見到的就是笑嘻嘻的、和藹的感覺。
  
  佛法中修行斷執著的原因在哪裏?是因爲一個人只要執著一境一事一物,你的眼裏就只有執著的一境一事一物,再也看不到這之外的別的天地。這樣人的心胸就會變得非常的狹窄不堪。爲了要見天地之事物,一覽衆山小,就得要解除自己對事物執著,不讓執著之事物境界障礙了我們的寬廣無際的大心。
  
  就如你到商場上,看到了款特別精美的黃金飾品。你的也特別想,是出奇的想。這時你的眼裏再也看不到商場中更美的衣服和物品了。這個商場你也就白逛了。
  
  如何轉出來?轉到商場的空間中去,空間空空如也,含容有全部的商品,你這時想執著也執著不了,因爲空空的空間中什麽也沒有。可整個商場的物品你都觀了個遍,因爲所有的物品都在這個空間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