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摺疊》再獲雨果獎,科幻IP五年漲10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25 0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京摺疊》再獲雨果獎,科幻IP五年漲10倍



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向數娛夢工廠表示, 「目前中國可以保持創作的科幻作家數量僅僅只有30人左右,而科幻IP的授權金價格相比於五年前保守算來增加了10倍,交易頻率也變的更高了。」

8月21日上午9時,第74屆雨果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堪薩斯城舉行,繼去年劉慈欣《三體》獲獎之後,今年80后科幻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再次奪得雨果獎。



雖然有《三體》和《北京摺疊》兩部科幻大作先後斬獲國際一流大獎,但中國的科幻IP的創作土壤卻並不能讓外界感到樂觀。

「目前中國可以保持創作的科幻作家數量僅僅只有30人左右,而科幻IP的授權金價格相比於五年前保守算來增加了10倍,交易頻率也變的更高了。」8月22日,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在接受數娛夢工廠採訪時感慨說。

目前,《北京摺疊》已經收入進小說合集出版,而影視版權則已經賣給了一名韓裔美國人。



那麼,從《三體》到《北京摺疊》,中國科幻作品屢獲大獎之後,是否意味著科幻IP即將迎來新的風口呢?

1雨果獎的背後華裔力量

說起《北京摺疊》收穫雨果獎的經歷,譯者劉宇昆所貢獻的專業和國際化的翻譯同樣頗為重要。事實上在此之前,劉宇昆此前翻譯的《麗江的魚兒們》,《三體》都曾獲獎(《麗江的魚兒們》曾獲第二屆科幻奇幻翻譯獎最佳短篇獎,《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的最佳長篇故事獎)。

劉宇昆出生於 1976 年,英文名Ken Liu,8歲時隨家人遷居美國,後來考進哈佛大學學習英美文學,同時跨學科選修了計算機課程,畢業后做了一名軟體工程師。再後來,他考取哈佛法學院,現在波士頓從事訴訟顧問工作,專攻高科技專利案件。



(圖為劉宇昆)

業餘時間的劉宇昆是一名科幻作家,代表作品為《手中紙、心中愛》和《物哀》。正是前作使得劉宇昆同時獲得了星雲獎短篇故事獎和雨果獎的最佳短片故事獎,也是第一個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個世界科幻小說大獎的華裔作家。

從2011年起,劉宇昆開始幫助國內科幻作家陳揪帆翻譯作品,首部作品便是後來獲獎的《麗江的魚兒們》。之後劉宇昆又在接下來的數年中翻譯了包括《三體》在內的4部長篇科幻小說和包括《北京摺疊》在內的40餘部中短篇科幻小說。

截至目前,劉宇昆仍是中國科幻中譯英的過程中最好的譯者。現在的劉宇昆不僅自己在做翻譯,還積極推動發展中文科幻的英文翻譯渠道,同時幫忙啟動了 Clarkesworld 雜誌的中文科幻項目。

2科幻IP的中國現狀:頭部內容5年漲10倍

隨著中國科幻作品屢獲國際大獎,科幻IP市場也迎來了新的變化:一線科幻作家的作品被哄搶,交易頻率和授權金價格水漲船高;而網文泛科幻IP市場熱度則十分穩定,甚至還存在被看空的可能。兩級分化日益嚴重。

上一屆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告訴數娛夢工廠,目前全國保持創作的科幻作家數量僅在30人左右。與此同時,科幻IP的授權金價格相比於五年前保守算來增加了10倍,交易頻率也變得更頻繁。



在這種情況下,頭部科幻IP的影視化進程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便呈現加速之勢,且清一色採取了高舉高打的電影策略。

2014年11月,中影以電影項目推介會的形式公布了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微紀元》和《超新星紀元》的電影改編計劃,投資金額均超過4000萬美元

2015年4月,游族影業召開《三體》發布會,並於更早之前的3月18日正式啟動《三體》的拍攝計劃

2016年6月,元力影業宣布將投資20億打造青少年科幻片,而啟動IP便是墨熊的《混沌之城》,據悉,該片由劉慈欣擔任監製



而劉慈欣認為,科幻IP會面向更多的媒體形式,除了電影,未來的方向還包括電視、網劇、VR、遊戲、舞台劇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在創作門檻更低的網文泛科幻領域,IP市場的交易熱度則十分穩定。

天下書盟的版權運營總監何旻在接受數娛夢工廠採訪時認為,網文泛科幻IP的內容出口是電視劇,網劇和網大,這與頭部科幻IP的電影操作策略截然不同。

「電視劇受廣電總局的政策影響明顯,例如隨著弘揚主旋律的政策出台,下半年電視劇的創作風潮普遍轉向正劇,對於泛科幻IP需求下降。而網劇和網大的創作發行則主要受公司風格和製片成本的影響,市場較為穩定。因此,在網劇和網大增量不大,電視劇創作轉移的過程中,網文泛科幻IP反而存在被看空的風險。」 何旻表示。

3動畫能否超越真人劇成為科幻IP的樂土?

如果仔細觀察中國頭部科幻IP的開發之路,不論是《三體》還是《混沌之城》,往往走的是由小說到電影的直接開發路徑,其實在小說和電影中間仍有巨大的產業空間。

許多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動畫相比真人劇更有望成為科幻IP孵化的關鍵一環。因為相比真人劇而言,動畫由於擺脫了真人和現實場景的束縛,反而能夠在科幻IP的改編上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和可實現性。例如日本的《攻殼機動隊》、《來自新世界》等知名科幻IP均是從動畫起家。



著名科幻動畫《納米核心》的出品方、海岸線動畫CEO魯俊向數娛夢工廠表示:「以動畫為載體進行科幻IP的連載具有更強的粘性,後期爆發力也更強,例如日本的《攻殼機動隊》。此外,動畫觀眾接納度也更高。對於中國主流觀眾的現狀而言,對於真人科幻劇這一載體的認知尚未建立起來,仍屬小眾範疇。而科幻題材作品在二次元中的觀眾教育已經完善,實現風險更低。」

事實上,目前國內在真人科幻網劇/網大的製作過程中,已經暴露出製作成本過高,特效不達標等多種問題。此前游族影業出品,投資過億的《三體》電影,正是由於各種問題導致延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