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欽點林帥統領東北,奪了誰的位?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20 0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葉健君 世紀歷史

  

  為發揮林彪的軍事所長,毛澤東破格讓林彪當上了東北局第一把手。林彪在歷史上是個戰將。

  如前所述,在戰爭年代他長期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工作,打仗善於思索,肯動腦筋,有一套一套的點子,有時也有股子猛勁,這些都為毛澤東同志所賞識,晉陞很快。雖然在1942年回國后,沒有給林彪安排具體工作,主要是讓他休養療傷,僅僅做些軍事訓練工作,和周恩來一起在重慶與國民黨、蔣介石打些交道,但是毛澤東並沒有忘記他。甚至在回延安時,親自去迎接他的歸來。中央召開黨的七大時,林彪的地位一直穩定,在選舉產生的第七屆中央委員會時按得票多少排名,林彪僅次於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林伯渠,居第6位。有人這樣形容他:自尊心極強、極不活躍、私生活呆板嚴肅,在延安時從不去舞場。他很少說話,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時光到了1945年,這一年日本投降,中國戰場局勢改變了,國共兩黨的戰火再次點燃。

  東北戰場首先成為國、共兩黨爭奪的焦點,這是因為:東北三省幅員遼闊,交通方便,工業發達,資源豐富,又是有名的糧倉。在地理上,背靠蘇聯,東接朝鮮。在東北,國民黨統治勢力相對薄弱,控制了東北,可與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使我軍有一個鞏固的後方,並結束長期被包圍、分割的局面。

  毛澤東看準了這步棋。

  早在1945年4月中共七大上,毛澤東和黨中央就提出了爭取東北的戰略任務。指出:如果取得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當時,美國和蔣介石的戰略目標是搶佔平津、控制華北、進軍東北。企圖消滅東北我軍,獨佔東北。對此,中共中央根據形勢發展,審時度勢,及時制定了黨對東北的方針政策。9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東北局,並指示從華北、華中派出配備一百個團的幹部進入東北。他們中有班、連、營幹部,到東北后能夠擔任司令、市長、專員,能做經濟、文教工作。9月19日,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同志接受了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的戰略方案,正式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方針……

  林彪就是在這時被毛澤東親自點將進入東北的。1945年10月16日,毛澤東和黨中央電示彭真告知:已「會林彪急至瀋陽助你指揮作戰」。

  1945年10月中旬,林彪抵達瀋陽。10月3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正式成立。林彪出任總司令。1946年1月初,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仍為總司令,彭真為總政治委員。先後到達東北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20人,佔中央委員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他們中有林彪、李富春、羅榮桓、李立三、蔡暢等。先後進入東北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有彭真、陳雲、高崗、張聞天。當時號稱兩萬幹部十萬大軍進入東北(實為11萬人)。

  開始,中央和東北局鑒於進入東北初期的順利形勢,曾設想在北寧路上打幾個好仗,阻止國民黨進軍東北,因此,積極籌劃打大仗,提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以剛到山海關的七師和冀東部隊一部在山海關一帶狙擊敵人。激戰十餘日,我方被迫撤出戰鬥,繼而連陷綏中、興城、錦西。

  中央和東北局又曾想在錦州以西打一大仗。

  這時,因沒有部隊到達前線指揮所的林彪急得半夜爬起來踱步。梁興初的八師和黃克誠三師終於到了,多年沒見面,大家「林師長」、「林師長」地叫著,恨不能抱著行個外國禮。林彪「嗯」著,握握手就問部隊怎麼樣,裝備怎麼樣,情緒怎麼樣。不明底細的人看著,那情景,用句黑土地上不大文雅的話講,就像「熱臉貼到了涼屁股上」。

  鑒於各方面條件並不具備,林彪從遼西前線致電中央和東北局:「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經東北局彭真、羅榮桓研究,同意林彪意見。中央於28日也批准了這一建議。這樣,林彪於1945年11月26日撤出錦州,避免了不利條件下的作戰。對此,毛澤東很欣賞。

  1946年2月14日,在林彪的親自指揮下,東北民主聯軍在彰武、法庫間的秀水河子,抓住了一股冒進的敵人,堅決攻擊、白刃格鬥。全殲敵十三軍八十九師4個營及1個山炮連和1個運輸連1600人。這是在林彪的指揮下,進入東北的我軍初期打得較好的第一個殲滅戰。這次戰鬥體現了林彪的作戰風格:利用敵人分兵冒進、驕傲輕敵的弱點,採用周密偵察、認真準備、突然包圍、速戰速決。

  1946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為配合我黨同國民黨的和平談判,保衛北滿,東北我軍必須以敏捷手段,在蘇軍撤退時,不惜犧牲奪取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三市及中東路全線。為此目的,我應力爭阻敵於四平以南,阻止國民黨北進。

  1946年4月3日,林彪致電中央和東北局:「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近6個旅的兵力擬堅決與敵決一死戰,望以種種辦法振奮軍心。一定要爭取勝利,以奠定東北局面。」毛澤東很快就給林彪回電話:「集中6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黨內如有動搖情緒,哪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

  四平是東北的戰略要地,四平保衛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城市防禦戰。戰役持續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取得斃傷敵人1萬多人的戰果,阻滯了敵人的進攻,但在我軍處於劣勢情況下,過多地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與敵進行了不利條件下的作戰,在戰略上是失策的,部隊打得相當苦,有的甚至喪失了元氣,付出了8千多戰鬥骨幹傷亡的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林彪果斷地下令我軍於5月18日撤出四平,並報請中共軍委備案,並連夜邀請當時在長春的東北局主要領導彭真、羅榮桓等同志,到公主嶺附近的范家屯緊急磋商,決定調整要繼續堅守長春,把長春變成第二個凡爾登的不切實際的主張。由於我軍的及時撤退,擺脫了戰略上的被動,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條件下的決戰,保存了有生力量。

  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這一段時間裡,林彪不與敵人死打硬拼,機智靈活、高度機動,在機動中找出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使林彪增長了不少軍事才幹,也使得他在主戰東北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1946年6月16日,中央批准了東北局建議幹部分工的工作報告,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云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

  在這些幹部的配備中,毛澤東力排眾議,為發揮林彪的軍事所長,破格地開了先例,讓林彪當上了東北局第一把手,而讓一些地位、經驗都比林彪高的中央政治局委員陳雲、彭真、高崗等做他的副手。

  林彪是在舒蘭接到決定由他擔任東北局書記電報的。東北局讓他到哈爾濱,他遲遲不去,有人以為他是拿架子:你們反對我,怎麼樣?還是我對了吧?後來發現,他是想等等看,看看杜聿明的動向再說。這時的林彪滿腦子都是軍事問題,他對軍事問題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也許毛澤東欣賞林彪指揮作戰之處也就是在這些方面。

  林彪主持東北局工作后,在哈爾濱召開了東北局擴大會議。根據毛澤東對《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精神,1946年7月7日,會議通過了委託陳雲起草的《東北的形勢和任務》決議。會後,林彪在松江省傳達了會議精神,他說:「要建立我們的家,即建立根據地,否則死無葬身之地,東北人民也不能有他的地位。」隨即,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林彪東北局《七七決議》作了若干修改,批複「完全同意」。

  以後,大部分時間裡,林彪帶著指揮機關,在雙城指揮前線作戰。他也確實沒有辜負毛澤東的期望,身手不凡,仗也打得石破天驚。他那瘦小的軀體里,蘊藏著過人的計謀,在東北戰場上淋漓盡致地得到了發揮。

  僅僅在1947年一年中,他指揮了四保臨江戰役和三下江南戰役,改變了整個遼南的形勢。他發動了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打得蔣介石三易主帥,把東北敵軍分別壓縮包圍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孤立地區。

  對此,毛澤東給予了充分肯定。早在1947年5月20日,毛澤東給林彪的電報中說:「東北在你們領導之下,改革了土地、發動了群眾,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全國各區中,就經濟論,你們占第一位,就軍力論,你們已佔第二位(山東為第一位)。」

  特別是經過1947年,夏、秋、冬三次攻勢之後,毛澤東認為對國民黨決戰的條件成熟了。因此,毛澤東運籌的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首先就選在林彪主戰的東北戰場。

  本文摘自《毛澤東與林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