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鬼夜行 | 從中國出口的妖怪們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9 02: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溪 中華遺產雜誌 七月十五·百鬼夜行

  從中國出口的妖怪們喲

  百鬼夜行,物老成精,

  夏夜,

  妖怪們浩浩湯湯地遊行和狂歡。

  看它們一眼,就會被詛咒哦~

  中華遺產雜誌

  百鬼夜行,是日本民間傳說,指的是出現在夏日夜晚的妖怪大遊行,也是著名妖怪繪師鳥山石燕一系列的妖怪繪卷。

  百鬼夜行,被改編成無數的動漫及影視作品,風靡世界。在小說《陰陽師》,漫畫《百鬼夜行抄》,動畫《千與千尋》、《鬼燈的冷徹》等一系列作品中,都能窺見百鬼夜行的身影。

  然而這浩浩蕩蕩遊行的百鬼中,原產於日本的卻不多,他們大多是從中國東渡而來的。但中國的鬼怪到了日本后,卻讓中國人自己都目瞪口呆。(畫風和我們不同哎?)

  

  這隻老木櫃長出了哀怨的眼睛,而它裡面還蹦出來嚇人的妖怪。它們都是被主人遺忘的老物件。這是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月岡芳年的一幅作品。在日本傳說中,被主人遺忘或忽視的老器物,會因為怨念變成妖怪,從而作祟人間。

  | 不珍惜、就遊行的器物妖怪

  

  

  明人《幽怪詩談》一書中,出現了一個名喚金竟之的方鏡妖怪,與其他器物妖怪一起,談吐自若。而畫中的鏡妖則是一位美人,大概因為鏡子是女子鍾愛之物,所以妖怪變化也追隨了主人的形象吧。 繪圖/哈魯

  起初,百鬼夜行是個口耳相傳的傳說,最初記載已不可考。只知大約是在平安時代(公元794-1192年),平安京(今京都)內不僅生活著人類,而且是個怨靈出沒、鬼怪橫行的世界。那些妖魔鬼怪不在深山老林中修鍊,也不在地府冥界中幽居,竟是和人類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居住在同一城市中。

  一旦黑暗來臨,蟄伏於各個角落的鬼怪,就在京都的大道上成群結隊的遊行起來。它們毫不掩藏,恣意狂歡。這時候,如果哪個人無意中瞥到一眼,就會因受到詛咒無疾而終。所以當時外出夜遊的人們,都小心翼翼地將一本《尊勝陀羅尼》縫入衣襟內,希望藉助佛祖的保佑來驅邪避禍。

  這興風作亂的百鬼,原本只是傳說中面目模糊的鬼怪。到了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一位幕府的御用畫師土佐光信將這一切畫了下來。他的《百鬼夜行繪卷》不僅是妖怪畫的開山鼻祖,而且其中的鬼怪非常獨特。如果仔細辨認,會發現這些正在遊行的百鬼,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物,比如木魚、琵琶、瓷碗、茶鍋、傘等等,紛紛長出耳眼口鼻,成為半器物半妖的妖怪。

  

  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筆下,含冤而死的阿菊把盤子串成一條線,拉著頭顱從井下飛出來。這種造型明顯受到中國飛頭蠻造型的影響。上右圖的女妖叫阿岩,因為貌丑被丈夫拋棄,死後化為怨靈,附在燈籠上回來報仇。讓人想起日本獨特的器物妖怪——付喪神。

  日本有這樣的說法,一件物品被主人使用99次以上就會成精,一旦遭到損壞或者被丟棄,就會因心生怨念而變成付喪神,給人間帶來危害。土佐光信的筆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器物妖怪集合在一起示威遊行,頗有點現代維權人士的風範。

  不過日本的器物能成精,是向中國學習的。中國東漢時期,大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到:「魅,老精物也」,物老成精。「魅」,可謂是日本「付喪神」的文化靈感和來源。

  

  蒲松齡筆下有茶花妖名喚「絳雪」,正是取茶花冬日開花,如同紅霞染雪之意。右圖所繪兩位山茶花妖,正是對此的寫照。 繪圖/茹敏

  不過中國妖精多是有生命的動植物,像日本這樣大規模的器物妖怪群體,實屬罕見。有學者認為,這是日本文化中的「惜物」觀念所致。在閉關鎖國以前,因為海外貿易興盛,源源不斷的手工藝品運入物資貧乏的島國,於是人們的生活日漸優裕,變得不太愛惜手頭的物品。而老一輩的人仍保存著強烈的惜物觀念,於是認為那些不被重視和愛惜的物品會化為妖孽,來世間遊行作祟。

  | 出口妖怪的大國

  當然,日本的百鬼是個龐大的鬼家族。器物妖怪只是其中一類,而且不是和中國淵源最深厚的一類。

  從中國進口的鬼怪中,女鬼女妖更是一大群體,比如傳說中的飛頭蠻。這種妖怪在日本一般叫做轆轤首,也就是脖子能夠像轆轤一樣伸縮自如的人,一般為女子。青天白日之下,他們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而一旦夜幕降臨,不安分的脖子便開始不斷伸長,有些人的脖子與身體乾脆分開,在夜幕中開始了「自由的翱翔」。飛翔的頭顱是一個超能的武器,在夜間能夠襲擊人類,並吸取凡人的鮮血,像西方的吸血鬼一樣。

  

  飛頭蠻並不太難對付,在它身首分離的時候,你只要把它的身體藏起來,就可以置它於死地了。不過要是遇上如圖這種,那還是快跑吧。繪畫/張墨一  圖片來源:網路

  這種恐怖又有些滑稽的飛頭妖怪,最初在中國被叫做落頭氏。

  中國晉代干寶的《搜神記》中,有關於落頭氏的最早記載:三國時吳國大將朱桓有位婢女,每晚睡著后,頭便會離開身體,從天窗等位置飛出去,快到天亮時才飛回來。一天晚上,婢女的頭又飛出去。同屋女伴起夜,發現棉被滑落,忙將它拉起來蓋住身體。待到天蒙蒙亮,婢女的頭顱飛回來,卻無論如何也找不到被棉被蓋住的身體,終因力竭而掉在地上。這時朱桓走進屋內,目睹到這詭異嚇人的一幕。

  除了飛頭妖怪,日本的一系列女妖女鬼中,還有不少「山寨貨」。比如骨女。

  顧名思義,骨女就是一副骷髏模樣的女妖,平時以人皮掩飾真面目。人皮很美,引得風流好色的男子趨之若鶩,而在周圍的人看來,見到的卻是一堆白骨和活人依偎在一起,場景相當恐怖。骨女的殺氣和怨念很重,但一般只對那些薄倖不良的男性進行報復。男子一旦被其纏上,就是咎由自取。

  這樣的「骨感美女」,會讓中國人想起什麼呢?沒錯,就是《聊災誌異》中赫赫有名的畫皮女鬼了。

  中國妖怪大量「出口」日本的時期,是在中國的唐朝,即日本的奈良和平安時代。當時大量遣唐使渡海而來,虛心學習中國文化。扶桑國也亦步亦趨的模仿起大唐的律例、政治制度、都城建設,甚至連妖魔鬼怪也開始「山寨」起中國來。中國的各路妖怪,便是隨著《山海經》、《搜神記》、《淮南子》等經典之作東渡,逐漸深入日本民間的。可以說,中國對於日本妖怪文化的真正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章節選自《中華遺產》雜誌 2015年第04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9: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