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洋「馬桶將軍」的用人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9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鳴

  王懷慶是北洋軍中老資格的將軍,像曹錕、吳佩孚等人還在家鄉吃老米的時候,他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雖然此公長期以來位不過師長,但由於長期擔任北京的衛戍部隊的首長,民國風雲,什麼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還算有點知名度。北洋諸將很多都有外號,有好聽點的,像吳佩孚叫「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基督將軍」,也有難聽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將軍」、孫殿英叫「盜墓將軍」、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即妓院之雜役),王懷慶就屬於有不雅的外號的一位,人稱「馬桶將軍」。

  馬桶將軍跟馬桶的確有親和力,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著斗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隻碩大而且鮮艷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風景好得緊。

  王懷慶喜愛馬桶,是因為有便秘的毛病呢還就是嗜臭如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此公在他的部下和北洋圈子裡,並不像他心愛的馬桶那樣臭。王懷慶從1905年當協統(旅長)開始,到1924年隨著直系軍閥的倒台而下野(屬於跟錯了人,非統馭無方也),在北洋高層混了近二十年,大旗不倒,比起他那些三五年部下就樹倒猢猻散的同行來,簡直可以稱之為「長壽將軍」了。這一點,說實在,跟他的用人,不無關係。

  王懷慶的用人之術,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就是非老實人不用,挑兵不要市井之輩,越是山鄉的農民越受歡迎,腳上有屎,手上有繭。這一點似乎跟曾國藩練湘軍有點相似,其實不然,當年曾國藩雖然重鄉農,是用書生帶鄉農,而人家馬桶將軍,卻根本不要書生,進入民國之後,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一天天多了起來,其中不乏喝過洋墨水的,但王懷慶一個也不收,說是不好管也不好用,他提拔的人,無論張三李四,都是穿了軍裝的鄉農。不管多麼膿包,但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行,就是所有的軍官都得無條件地忍受他的打罵。王懷慶每當要提拔某個人的時候,往往會無緣無故地當眾將此人痛罵折辱甚至給一通拳腳,如果此人逆來順受,唾面自乾,那麼第二天委任狀就到了。時間一長,這個套路部下都摸熟了,只要誰哪天無故挨了打罵,其他的同僚就會趕緊讓他請客,因為接下來人家就升了。

  在北洋軍閥時期倒戈、反叛隨處可見的情形下,王大將軍的部隊確實像他心愛的馬桶一樣,固若金湯,不僅沒有倒戈的,連搗亂的都沒有。只不過,這種軍隊是不能打仗的,充其量只配在北京城裡給達官貴人看家護院,連看家護院也沒有看好,因為當時的北京治安也不怎麼樣。

  政治體系的穩定和效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於追求穩定,結果自己所在的系統很可能就會變成一隻大而無當的馬桶,裡面還斷不了有味。

  張鳴

  王懷慶是北洋軍中老資格的將軍,像曹錕、吳佩孚等人還在家鄉吃老米的時候,他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雖然此公長期以來位不過師長,但由於長期擔任北京的衛戍部隊的首長,民國風雲,什麼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還算有點知名度。北洋諸將很多都有外號,有好聽點的,像吳佩孚叫「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基督將軍」,也有難聽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將軍」、孫殿英叫「盜墓將軍」、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即妓院之雜役),王懷慶就屬於有不雅的外號的一位,人稱「馬桶將軍」。

  馬桶將軍跟馬桶的確有親和力,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著斗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隻碩大而且鮮艷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風景好得緊。

  王懷慶喜愛馬桶,是因為有便秘的毛病呢還就是嗜臭如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此公在他的部下和北洋圈子裡,並不像他心愛的馬桶那樣臭。王懷慶從1905年當協統(旅長)開始,到1924年隨著直系軍閥的倒台而下野(屬於跟錯了人,非統馭無方也),在北洋高層混了近二十年,大旗不倒,比起他那些三五年部下就樹倒猢猻散的同行來,簡直可以稱之為「長壽將軍」了。這一點,說實在,跟他的用人,不無關係。

  王懷慶的用人之術,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就是非老實人不用,挑兵不要市井之輩,越是山鄉的農民越受歡迎,腳上有屎,手上有繭。這一點似乎跟曾國藩練湘軍有點相似,其實不然,當年曾國藩雖然重鄉農,是用書生帶鄉農,而人家馬桶將軍,卻根本不要書生,進入民國之後,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一天天多了起來,其中不乏喝過洋墨水的,但王懷慶一個也不收,說是不好管也不好用,他提拔的人,無論張三李四,都是穿了軍裝的鄉農。不管多麼膿包,但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行,就是所有的軍官都得無條件地忍受他的打罵。王懷慶每當要提拔某個人的時候,往往會無緣無故地當眾將此人痛罵折辱甚至給一通拳腳,如果此人逆來順受,唾面自乾,那麼第二天委任狀就到了。時間一長,這個套路部下都摸熟了,只要誰哪天無故挨了打罵,其他的同僚就會趕緊讓他請客,因為接下來人家就升了。

  在北洋軍閥時期倒戈、反叛隨處可見的情形下,王大將軍的部隊確實像他心愛的馬桶一樣,固若金湯,不僅沒有倒戈的,連搗亂的都沒有。只不過,這種軍隊是不能打仗的,充其量只配在北京城裡給達官貴人看家護院,連看家護院也沒有看好,因為當時的北京治安也不怎麼樣。

  政治體系的穩定和效率是一對矛盾,如果過於追求穩定,結果自己所在的系統很可能就會變成一隻大而無當的馬桶,裡面還斷不了有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