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關羽真的是因為大意而失掉荊州的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9 03: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可謂是婦孺皆知,人們會把荊州的丟失主要歸罪於關羽沒有遵照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剛愎自用,驕傲自滿,忽視了東吳的潛在威脅,沒有對東吳採取有效的防禦措施,最後被東吳乘虛而入佔領了荊州,自己也落得個兵敗被殺的悲慘結局。但是,我們翻開史書再一次研究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發現事情並不像我們平常想的那麼簡單,「大意失荊州」的背後卻是疑點重重……

  關羽為什麼失掉荊州:綜合實力使之然也

  

  在三國鼎足的過程中,劉備的個人才學和文韜武略與曹操、孫權相比,確實不能稱之為上等,特別是在劉備集團組建過程中,終其一生而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組織機構。曹操打著「唯才是舉」的旗號,建立了完備的人才庫,「挾太子以令諸侯」,佔據著北方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以正統的地位網路了大量的精英人才;東吳歷經三代,家族式管理以親緣地域為紐帶也招徠了一些能夠稱之為當世英才的人物。這些劉備都是所沒有的。

  關羽失荊州並非因大意 孫劉矛盾是關鍵

  

  隆中對為劉備作出的是一個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是取荊州,第二步是進佔益州,第三步是略取中原。這個策略雖好,卻多少有點一廂情願。劉表父子固然沒有能力守住荊州,但要奪取荊州的絕非劉備一人。曹操和孫權是不可坐視劉備輕易奪取荊州的,而劉備又沒有實力與這兩家抗衡。

  雖然諸葛亮運用他超人的智慧,成功的利用了孫、曹兩大集團的矛盾,擊敗了曹操。但不論從實力看還是從戰績看,這一勝利果實的分配都應當由孫權集團拿大頭。

  我所認為的關羽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在著名的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失荊州一事說成了關羽大意失荊州,其實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嗎?非也。關羽失荊州,純粹大勢所然。我們先來看一下關羽大意失荊州簡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三國演義的原本,裡面的題目好像是關雲長大意失荊州)。

  關羽當時遠征樊城,荊州空虛。曹操採納司馬懿之計,一面調五萬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聯結東吳,叫孫權暗襲荊州。

  關羽失荊州並非大意而是另有他因

  

  荊州,是三國時期各方爭奪的焦點,劉備集團失守荊州,直接導致了隆中對策略的無法完成,迫使諸葛亮只能通過崎嶇的蜀道,在歧山一次一次圖勞無功的拼耗蜀漢本就疲弱的國力。而關羽,作為失守荊州的第一責任人,長期為人所垢病,甚至留下了「關羽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的歇後語。對於荊州失守的原因,絕大多數人認為,是由於的關羽大意、驕傲輕敵,以及未能貫徹諸葛亮聯吳抗曹的策略所致。然而,筆者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筆者看來,荊州的失守,其主要原因是孫劉矛盾的總爆發所致,而非關羽的個人失誤造成。

  關羽大意失荊州?我不這麼認為,史學家也許誤解了

  

  劉備這邊想必也心知肚明,所以發生後來發生討還荊州之事。而被關羽多次拒絕,其實這事很明顯,荊州劉備是不可能還給孫權,也可以說不存在還的概念!天下哪有那麼便宜的事,那種情況下不能算是借。所以關羽拒絕孫權的嫁女請求是正確的選擇方式,如果把女兒嫁過去了,那孫權必然以此作為要挾,這方法極其歹毒,被關羽破罵也在情理當中。當年劉備不是也被如此擺了一道嗎?所以說從兩家聯合大局上來說,東吳必須要讓步。也只有這樣兩家實力才能平衡,如果荊州東吳拿去,那關羽的兵只能退回蜀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