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必須旗幟鮮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7 2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自中國青年網

  作者:張海鵬

  學習習近平關於意識形態問題的一系列講話,很受教育鼓舞。這些講話精神對於我們進一步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我看來,意識形態領域的形勢已經很嚴峻。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就看我們黨內主持意識形態的部門、我們黨自己的各種報刊媒體和新媒體是不是能夠掌握意識形態鬥爭的主動權,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結合自己的三次經歷談一點體會。

  第一件事情發生在2003年非典期間。當時,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長篇電視劇《走向共和》,這是一個影響很大的作品,至今還有影響。此劇是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全力支持的,拍成后先在湖南電視台播放,但未能造成很大影響。後來經過宋祖英介紹,中央電視台播了,這一下影響就大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問題是兩個:一個是用藝術手段表現朝野共同走向共和,慈禧太后、李鴻章、孫中山、黃興共同走向共和,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概念。辛亥革命是孫中山、黃興領導推翻清王朝而後建立共和制度的革命,怎麼可能是朝野一起走向共和呢?第二個錯誤是走向共和到今天還在走,這是影視片的策劃者、編導者一再在報刊上鼓吹的。他們要告訴觀眾,我們今天還不是共和,今天還要走向共和,這是一個重大的政治錯誤,實際上就是主張西方憲政的那些人的腔調。毛澤東同志故鄉的黨的宣傳部門的負責人竟然忘了毛主席早就說過,資產階級共和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的是無產階級的共和。這樣一個主題,長沙市委宣傳部、湖南省委宣傳部居然不能把握,央視的負責人居然不能把握,他們用藝術的形式來傳播這些錯誤觀念,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當時,我們在京的六、七位史學家看這部電視,看了一半在一起交換意見,認為這部電視片問題很大,於是給胡錦濤寫了信。胡錦濤批示:尊重專家意見。後來,中央電視台還是播完了,但是原先計劃的大報評論以及其他地方台播出都沒有了。我寫了批判文章,其中一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送中央,另外的只能在學術刊物發表。《人民日報》、求是雜誌發表了文章,都是正面講,讀者完全不知道所指為何。實際上,意識形態鬥爭的主動權喪失了。據我的了解,許多人都不了解《走向共和》有什麼問題,反而稱道的很多。我後來到長沙去,長沙市委還是把《走向共和》作為他們的成就來介紹。我們黨的領導部門在怎樣認識這些問題上,存在很大的問題。

  第二件事情是2006年《中國青年報》冰點事件。2006年1月11日,《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發表了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的《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這篇文章的觀點是錯誤的,引起了讀者強烈反應,中宣部新聞閱評登出了讀者來信。團中央讓「冰點」停刊整頓。停刊整頓的消息被「冰點」主編李大同上傳到美國網站,立即引起國內外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批評中國新聞不自由的聲音四起。我每天追蹤網路的情況,了解「冰點」停刊引起國內外極為強烈的反映。2月22日,團中央第一副書記和團中央宣傳部長找到我,要我寫一篇批駁袁偉時的文章,3月1號要發表。我用5天時間寫了一篇15000字的文章,在《中國青年報》發表12000字,在團中央網站上發表了全文。文章發表以後,國內媒體都不轉載,只有新華網的記者發來一個簡短通訊,國外卻反映非常強烈。香港電視台找到我,日本共同社記者找到我,要求採訪。

  台灣有一家報紙全文轉載了我的文章,而且寫了編者按語,對我表示敬意。台灣統派刊物《海峽評論》主編給我打電話,也要全文轉載,他說共產黨把意識形態怎麼搞成這樣?我當時很驚訝,他是台灣的刊物,居然能這樣說。可是我們大陸的媒體不轉載,讓人不可理解。

  我是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屬湖北團。2007年兩會期間,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要我就意識形態做發言。我以《中國青年報》「冰點事件」為例,建議改善意識形態鬥爭的策略。我認為我們一開始不應採取停刊整頓辦法,而應該放開百家爭鳴,鼓勵學者直接寫文章批評,這樣就可能不會發生國外新聞媒體對國內新聞自由的廣泛批評。我發言后,湖北團一些代表替我擔心,怕我受到壓力。俞正聲拍著我的肩膀說:別怕,我支持你的意見,我在政治局也講過了,不要怕。我看,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是喪失的,工作是被動的。後來我還聽說,有的領導說這是惹事。所以我認為要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關鍵是黨內。

  第三件事,今年《炎黃春秋》第5期發表三篇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文章,作者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退休研究員和上海同濟大學歷史學教授。這三篇文章居然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歷史虛無主義來批判。我與我的學生聯名寫了題為《馬克思主義是歷史虛無主義嗎》的文章,用非常鮮明的觀點對《炎黃春秋》和三位作者點名道姓進行了駁斥。這篇文章在《紅旗文稿》16期上發表時,把《炎黃春秋》改成某刊,把三位作者的名字也全部刪掉,對這種作法我是不滿意的。後來我又把原文在一個網站上發表。我認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應該旗幟鮮明。《炎黃春秋》是一個公開刊物,三位作者也都是公開表明觀點的,我們寫文章駁斥,為什麼不可以以公開對公開?他是公開的,我也應當是公開的嘛。如果我講得不對,他也可以來批駁,我們可以繼續討論。《紅旗文稿》是一個很好的雜誌,但在這件事上的態度不夠鮮明,大概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我們黨的有關部門,黨報黨刊,都應當有非常鮮明的立場和態度,而不能遮遮掩掩、含含糊糊。

  我認為,抓意識形態鬥爭,我們今天要做到敢於亮劍,主動出擊,要支持學者們、作者們主動寫文章,不要含糊。共產黨領導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現在倒有點邊緣化了,有點偷偷摸摸的了,似乎有點背理了,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實在值得深入檢討。

  我有一個感覺,就是現在的意識形態領域跟過去大不一樣了。改革開放以後,經濟基礎發生了變化,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多元的狀況。實際上,各種經濟體都要尋找自己的代言人(換句話說,各階級都在尋找自己的代言人)。這個現實,若干年內都不會改變。既然多元,我們黨的領導就應該支持馬克思主義學者去和反馬克思主義觀點的人論戰。馬克思主義學者在1949年以前的論戰中是能夠站出來的,並且能夠取勝的。我們今天為什麼還不敢公開出來論戰?既然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共的言論從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可以看到,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公開站出來鬥爭?我們黨的有關部門在這個問題上態度的認識是不是很清楚、態度是不是很堅決,是我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我認為,習近平對意識形態問題工作的講話精神,非常及時、非常重要,應該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實。把這些精神落到實處,意識形態領域的局面就會大為改觀。

  關注中國將軍政要網副刊微信公眾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