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帝王的文藝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他。
  
  趙佶。
  
  宋徽宗。
  
  他的藝術家氣質完全掩蓋了政治家的風度,你不覺得嗎?
  
  他以瘦金體獨步天下。瘦金,並非指瘦骨嶙峋地死在金國,而是取意富貴。此體寫來瘦直挺拔,橫畫帶鉤,豎畫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頗似兇器,對讀它的人面露凶光。據說仿宋體是由瘦金體改良而來,在當代,這種字體時常兇巴巴地埋伏在公文的字裡行間,左右逢源。
  
  他的書法造詣是和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四家」齊名的,但是他懂得一個政治家不應該和那些藝術家爭名奪利,而是要和上下五千年的帝王奪魁。他的這種氣度讓他在「不爭」間超越了本朝的四家,《中國通史》評價他是「歐顏柳趙」四大書法家之外最具成就的書法家,其書法功底不亞於盛唐時期的草書書聖張旭與懷素。
  
  宋代不僅是詞的時代,也是繪畫的盛世。學術界始終認為北宋的繪畫是中國最完美的繪畫,這背後的推手恰是趙佶。宋代以前鮮有將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是他將瘦金體用於題跋,直到當代工筆花鳥中還能看到那些飛刀小字。他擅畫鳥雀,慣用生漆點睛,便有小豆凸起在紙絹之上,與畫龍「點睛即飛去」的張僧繇,只有毫釐之差。
  
  宋徽宗趙佶這些愛好讓他結識並重用了一些危險的朋友——蔡京、童貫、高俅——幾個出現在《水滸》里聲名狼藉的人,這就是他用「文明天下」來粉飾太平的惡果,宋江和方臘的起義依然沒有讓他意識到這個國家出現的問題。即便從文體活動中抽身,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聯遼抗金或聯金抗遼,而是好奇他愛的李師師正和哪位詞人糾纏在一起。
  
  靖康元年,金大舉進攻「文藝宋國」;靖康二年,在道士郭京「六甲法」神兵破敵慘敗后,徽宗本來已經跑掉,又擔心兒子欽宗,於是像去踢一場足球比賽一樣,孤身而上衝破了對方的底線,結果一石二鳥,悉數被俘。金人攻陷汴京后擄走嬪妃、珠寶無數,徽宗不動聲色;當殃及他的書畫后,他哭得像個孩子。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眼兒媚》)曾記否,大宋江山,一派喜氣。一旦歸為臣虜,我對故土的思念如美夢般纏繞在這胡人的沙漠,可我的風雨江山終在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從帝王轉身成囚的感覺是很難體會的,這大概像蹦極,從高處放下一切,一躍而下,顛倒人生,又必然不會像蹦極那樣,還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奇迹般地彈回。像趙佶般下墜,算是遊歷了人生的全部極限。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燕山亭》)最美的花最易凋謝,更何況無情風雨。在囚禁我的院子里,我和花共度幾番春暮。很想讓燕子送走我對故國的思念,燕子不懂人言,也銜不住歸途。在夢裡,我常回去,卻記不住細節。最近,連夢也不做了。
  
  趙佶死後,曾受他恩澤的張擇端極度悲慟,為讓高宗趙構不忘國讎家恨,將其父趙佶題字的《清明上河圖》獻給趙構。不料趙構對繪畫完全不感興趣,執意將畫作退回。一同退回的,還有大宋繁華的復興之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