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致遠(元)的《天凈沙 秋思》:鑒賞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8-17 0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tiān jìng shā qiū sī
kū téng lǎo shù hūn yā , xiǎo qiáo liú shuǐ rén jiā 。
gǔ dào xī fēng shòu mǎ , xī yáng xī xià ,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鑒賞
馬致遠(元)的《天凈沙 秋思》選自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這是一篇關於記時的散曲。

【鑒賞一】 這是一首小令。它用寓情於景的寫法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列出九種景物極力渲染悲涼氣氛。「斷腸人在天涯」,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是全篇的主旨。表現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惆悵之情。

【鑒賞二】 此為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而成的生活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天凈沙 秋思》九個意象被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景象,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點明了遊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氛圍;同時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斷腸人在天涯」是點;其餘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傷悲。

【鑒賞三】 1、《天凈沙 秋思》這首曲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精心選擇的,最能表現秋思。秋思是一種蕭條、寂寞、悲涼的情思。這種情思之所以被冠以「秋」字,就因為「秋」是觸媒劑。秋思既然是秋景觸發的,那麼要寫好秋思就得選好秋景。這首小令選擇了「枯藤」「老樹」等最有特徵性的秋景,最有利於表現秋思。

2、不同心境的人對於同一景物有迥然不同的反映。志得意滿的人即使看見蕭條秋景,內心裡依然充滿春天的陽光。所以要寫好秋思,還得選好抒情主人公。這首小令就選擇了秋思滿腹的主人公——流落天涯的斷腸人。

3、《天凈沙 秋思》這首曲用極為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極為豐富的意象。前三句只有十八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而加在名詞之前的定語,則體現「斷腸人」對於那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特定的定語與特定的名詞銜接,就構成一系列意象,所表現的就不是客觀的景,而是人與物結合、情與景交融。省略了動詞和一切表示語法關係的詞,只羅列名詞或名詞片語以塑造意象的名句是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而這首小令的前三句,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4、時空關係的處理,最適於表現秋思。就空間說,那充滿人物感受的景不是斷腸人故鄉的景,而是天涯的景。就時間說,那不是早晨或中午的景,而是日落黃昏的景。如果是故鄉的景,再蕭條也不會增加斷腸人的多少愁思;而遠在天涯的景,情形就大不相同。如果是秋天早晨或中午,斷腸人還沒有今夜宿誰家之類的問題;而日落黃昏之時,情形也就大不相同了。

5、《天凈沙 秋思》這首曲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這幅圖,是隨著抒情主人公的腳步、視線和思緒展開的。「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儘管在結尾,但實際上是貫穿全局的主線,讀《天凈沙 秋思》這首曲,一開頭就應該想到它,並且跟著「斷腸人」在「天涯」漂泊的足跡進入畫卷。

(小提示:如果您想查詢《天凈沙 秋思》相關詩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麼,可以在頁面右上角的「詩詞檢索」中輸入您要查詢的詩句,回車即可查到該詩句的上句或下句。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輸入時不要留有空格和標點符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5: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