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推薦】我們常常被情緒卡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2 2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許新顏,海之夢心理諮詢師

  轉載請註明作者

  

  最近,暴怒的女人被老虎咬死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在眾多人評論這對夫妻不守規則罪有應得時,做為心理諮詢師的我很想說,也許不是她不想守規則,而是當時和丈夫爭執的那一刻,引發了她暴怒的強烈的情緒,這股濃度極高的情緒把她完全淹沒了,她就象被惡魔驅使一樣,完全失控,甚至完全失去了她對現實環境的感知。

  有情緒專家研究,人在早期成長時,經歷的一些事件會對大腦產生毒性,削弱大腦發育並伴有永久性損壞。成人後,當有強烈情緒來臨時,大腦的神經元暫時停止了工作,阻滯了傳遞信息、加工信息的工作。也就是說,大腦暫時出現「短路」的狀態。人在那一刻突然喪失理性,處在一種暫時僵住的狀態。

  這種被情緒卡住,突然僵住的感覺人人都有。

  有時候,因為孩子一個小小的行為,大人也會象怒吼的獅子。事後,常常會後悔不已,為什麼要如此對待孩子。總是提醒自己注意,可是到了同樣情形出現的時候,依然還會重複……

  有時候,因為老公的一句話,做妻子的會歇斯底里。過後,想想事情真是不值得發那麼大火。

  有時候,一件事、一句話過了很多年,每每想起來,也是耿耿於懷,氣焰難消……

  有時候,我們就是在一個場景中,莫名的不舒服……

  有時候,我們就是看到一個人,讓我們難受……

  這種情緒被卡住,也會讓我們失去了對現實環境真實的感知,影響我們現實的生活和人際關係,只是表現的方式不是被老虎咬死而已。

  人之所以常常會被某些情緒卡住,大腦暫時出現「短路」的狀態,是因為早年曾經類似的經歷被現實情景喚起,喚起了早年我們受傷的感覺,當年淤積的情緒沒有表達或是沒有來得及充分表達,一旦有機會,這些情緒就會抓住一切機會肆意舞蹈、盡情表達,不受大腦控制。這些情緒用這種方式在向我們發出聲音:請關注我吧,請看看我的背後吧,請聽一聽我到底要說什麼吧。

  

  如果我們平日里,可以停下來,給常常卡住我們的情緒一個表達的舞台,聽一聽這些情緒背後的聲音,讓它言說自己未曾言說的故事和經歷,感受和經歷它早年未曾經歷的感受。讓這些情緒流動起來,它將不再會用經常卡住我們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它、經歷它了。當這些情緒能量流動起來,也將逐步修復我們受損的大腦,大腦的信息不再被情緒堵住,它可以運轉、傳送現實的信息了。

  很多人都不想受情緒控制,都想改改自己的脾氣。真正的改變需要先從體驗情緒、接納情緒開始。這種接納不是停留在頭腦層面的,是需要我們允許身體去體驗和經驗情緒層面上的接納。情緒需要被體驗、被感受、被看到、被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壓抑它、否定它。

  能做到體驗情緒、接納情緒很難,因為早年淤積的情緒和感受面對起來很難受,所以大腦會無意識保護我們,把這些情緒塵封起來,讓這些情緒暫時擱置,甚至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記住了它,但總是被不經意間被迫點燃這些情緒的火焰。

  把它放在一邊固然會讓我們暫時舒服了,即使我們偶爾遇到它了,我們也會用各種方式再次把它放到一邊,比如讓忙碌的工作、頻繁的聚會、甚至參加各種學習、讀很多雞湯文等很多方式佔據著我們內心,抵禦那些情緒真正觸碰我們內心。因為我們太害怕直面它們,太害怕直面自己。

  

  但如果,你要真的想改變。真的不想再做情緒的奴隸,如果你不想時常被無端的情緒困擾與控制,如果你想溫柔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如果你想更多地認識和了解自己。唯有從接納和體驗情緒開始。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傷害,因為這個世界中不存在完美無缺的父母。要想改變情緒,首先從接納情緒開始。

  說來容易,做到困難。首先早年形成的情緒反應模式是非常頑固的,我們在改變的過程中也總是時不時地跳進我們熟悉的反應模式中。同時,要讓我們面對早年成長的、過去的感受,是必要讓我們面對早年辛苦養育我們的父母、親人給我們帶來的傷害的感受。

  我們對他們感恩還來不及,即使他們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給我們造成了無心的傷害,我們也該努力原諒他們才是。這是我們一貫的心態。可是如果當年那些受傷的感受沒有被尊重與接納,這些感恩與原諒都將只是停留在頭腦層面的、不是內心層面的。

  愛和恨是一體的,如果不給恨放一條生路,真愛也將無法流動。更何況,我們要直面的是我們內心真實的感受,而不是找過去的親人翻舊賬。

  接納和體驗情緒,是一個過程,是深入地面對自己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中同樣有痛有傷有欣喜有彷徨有困惑。但如果敢於經歷這個過程一定會伴著內心真正的成長。面對情緒、體驗情緒是勇敢者的遊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