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情經濟學:為什麼你嫁不了豪門、娶不到女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0 2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硨磲大爺 於 2016-8-10 23:19 編輯

  論壇君:《傲慢與偏見》的第一句話便宣稱:"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需要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當我們談論愛情和婚姻時,經常有人抱怨:好男人都結婚了嗎?嫁入豪門為什麼那麼難?為什麼我娶不到心儀的女神?其間原因需要從多方面綜合分析。從感性的角度來看,愛情無關乎生死、金錢。從理性的角度來看,美好的婚姻不能沒有經濟上的保障。在感性與理性的坐標繫上,每個人都會得到自己的均衡解,但愛情的稀缺性決定了它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視。今天是七夕節,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愛情經濟學,一起分析愛情和婚姻中的方方面面:婚姻和愛情的實質、如何運用博弈論獲得心儀的對象、如何通過帕累托改進美好婚姻、如何用沉沒成本對待分手和離婚以及怎樣在約束條件下實現愛情婚姻幸福度的最大化。

  作者:秦少華、劉正山   來源:經管之家論壇

  

  愛情與婚姻愛情,我曾從經濟學角度下了一個定義: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是實現人們幸福感的眾多消費品之一。所謂互補效用,是說某一產品單獨存在,價值不會太高,甚至無價值。當另一產品出現時,彼此的價值會同時提升;所謂非耐用消費品,是指必須在短期內消費掉或者容易損耗的消費品。婚姻,我認為它是"基於功利考慮的攀比困境":結婚的必要條件是降低交易成本,與此相應地提高了合作的收益(感情、子女、生理、經濟等);結婚的充分條件是習俗。

  

  婚姻的匹配理論

  選擇對象,就如選擇鞋子,它的精美和高貴或許對你也很重要,但絕非決定因素。合腳才是最好的。

  

  分工理論從根本上說,戀愛具有尋找配偶的生物性,不管是出於生理需要還是繁衍後代,總之,人有群居、特別是與異性合作生活的本能。一提到合作,就與經濟學聯繫起來。亞當·斯密(1776)提出分工理論的時候,就是提出合作理論的時候,因為分工和合作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要分工就要合作,要合作就要分工,誰也離不開誰。因此,中國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

  

  不完全博弈與追異性認識一個異性朋友,並有好感,要不要表白心跡,或者說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去表白,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此時我們可以考慮一下經濟學中的博弈論。博弈論經常應用在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特別是像寡頭競爭這樣的情形,通過價格戰、產量戰來與競爭對手過招。博弈論有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兩種情況,不完全信息就是雙方掌握的信息不一樣,而往往掌握信息更充分的一方勝出。所以遇到一個喜歡的異性的時候,不適合立馬就表露心跡,否則對方容易產生戒備,甚至你們沒法再繼續交流下去。這時候就要慢慢地走進她(他)的生活,對方會逐漸產生習慣性依賴,她(他)不確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歡她(他),所以她(他)沒有理由拒絕你!而這樣的結果就是你們的交往越來越深入,漸漸地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情形,你喜歡她(他),她(他)也習慣了你,慢慢地喜歡你。這是一種不完全信息博弈,就是雙方沒有一開始就坦白自己的信息,而是通過心理作用逐漸地走進對方內心,你掌握的信息總比對方多,對方沒有還擊的理由。

  

  避免信息不對稱前面說不要一開始就表白心跡,但並不是說不表白,而是找準時機,一定要說出心裡的想法,多少人因為沒有及時地傳遞有效的信息而錯過了戀愛機會,甚至是姻緣。有時候漂亮女孩或者很優秀的男孩反而沒有對象,這就是沒有及時傳遞信息造成的,經濟學上叫信息不對稱。比如你喜歡一個女孩,但是你不了解她,你覺得她漂亮但是又清高,你不敢表白心跡,同時另一方面,她心裡覺得你也挺優秀的,等著你主動找她,而你由於信心不足,或者過於愛面子,沒有主動,最後沒成功,這就是你們沒有在恰當的時機、充分地交換信息所致。所以你喜歡她,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定要向她透露這個信息。

  

  等車錯覺

  當你在車站等公交車的時候,覺得自己等待的車久侯不至,其他公交車卻一輛接著一輛過去了。婚姻也是這樣。

  

  門格爾法則

  你選擇的,是否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我總結了一個所謂的"門格爾法則":找到一件東西的價值的最明白的辦法,是假定失掉它,看它可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損失。

  

  

  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初戀為什麼最美好?因為它基本上是失敗的。而經濟學的嚴格證明發現,得不到的,對你而言,是代價最高的,也就是你評價最好的。

  

  經濟壟斷與戀愛修身

  在戀愛活動中保持較大的吸引力或者在婚後仍然希望對方熱切愛慕自己,就要努力修飾自己,也叫修身養性。經濟學講壟斷和競爭,其實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沒有脫離壟斷的競爭,也沒有不想競爭的壟斷,經濟學中所謂完全競爭的情形,其實就是碰運氣,只有一定程度的壟斷,才有很好的競爭力。經濟學講的壟斷有多種,我總結的是行政壟斷和經濟壟斷。比如鐵路總公司,全國獨一家,不是別人幹不了,是政府就讓他干,這種壟斷不算好漢;再比如幾乎人人使用的微信,市場份額巨大,消費者有依賴,是一種經濟壟斷,沒有人保護他,是消費者認可他、依賴他。這跟戀愛什麼關係?戀愛要修身。不管在戀愛前還是戀愛中,甚至結婚了,都要不斷地提高自己,讓自己身上有的優秀品質多一些,不能做芸芸眾生,毫無優秀之處的人是不會被人喜歡的。所以我們要有與眾不同的優秀之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保持對方對自己的愛慕,像微信打敗飛信那樣。

  所謂郎才女貌,就是相匹配,只有自己優秀了,優秀的人才會喜歡自己;想要對方優秀,首先自己優秀。好比經濟學裡面說的供給和需求。市場交易的達成在這樣的時刻發生,即我給你的你想要,我想要的你可以給我,供給和需求雙方相互匹配,沒有欺詐、沒有強迫,交易的發生讓雙方都愉快,是共贏,不是零和博弈(賭博)。拿到戀愛活動這裡,並不是說門當戶對,而是說你想要對方多麼優秀,首先得看看自己是不是優秀,我們是反對癩蛤蟆吃天鵝肉的,更反對好白菜被豬拱,同理,小鮮肉配鳳姐也會讓人不爽。那麼,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屌絲追到女神的概率微乎其微了吧,你沒有與之匹配的東西怎麼能追的上女神呢?但是並不是說看到自己不如人就不敢喜歡、不敢追求,而是多多鍛煉自己,修飾自己,讓自己有與眾不同的優秀之處。

  

  愛情浪漫與信息不對稱程度呈正向關係

  所有愛情的悲劇成因都跟信息不對稱直接相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信息不對稱就必然不好。如果信息對稱,或許不會出現悲劇,可是,愛情就會缺少浪漫色彩,成了平淡無味的白開水。

  

  美女的"美麗貼水"從經濟學角度看,美女之所以能夠在婚姻和收入等領域獲得"額外補貼",是因為她們存在"美麗貼水"(beautypremium)。所謂貼水,是借用自外匯交易中的術語,指的是"被報價幣利率"大於"報價幣利率",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額外補貼"。為什麼男人往往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是個美女,大概就在於不僅自己看著賞心悅目,出門還能帶來外溢效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美女往往是有限的,這就出現了稀缺。

  

  "剩女"與"機會成本"

  在經濟學家看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都是有"機會成本"的,凡事無例外。伴侶的選擇,也是一種權衡(tradeoff)的取捨過程。恰當的比喻是,擇偶像沿著麥田拾麥穗,一般情況下只能拾一枚。你將如何決策?如果你總是覺得後面的麥穗會比較大,自然不會浪費惟一的機會。可是當你發覺後面的麥穗越來越小時,你卻又不甘心。最後你根本不肯去拾麥穗。於是,你只好被"剩下"了,成為"剩女"。



沙發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10 23:19 | 只看該作者
  

  放棄沉沒成本我們都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有時候避免不了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有些情侶甚至會面臨分開的局面,如果真的是過不下去,但是心裡又難受,經濟學中沉沒成本原理可以幫你。假設買了一碗飯,實在難吃,吃不下去,怎麼辦?我的建議是不再吃了。買飯的錢是沉沒成本,反正追不回來了,再吃又增加了成本,就是身體的難受。有個姑娘,她男朋友愛打遊戲,經常找她要錢上網吧、買遊戲裝備,剛開始覺得不給錢怕影響關係,慢慢地形成了習慣,而這男生又一頭心思扎到遊戲裡面,對她不理不睬,女生幾度想要分開,但是因為抱有希望,且前前後後花了兩千多塊,盼著他慢慢成熟起來,就一直拖著,這樣做的後果是花的心思越來越多,花的錢越來越多,男生變本加厲!於是忍無可忍,但是那兩千多塊錢怎麼辦?我跟她說,分了吧,那兩千多塊是沉沒成本,就當喂狗了,如果拖下去,成本會越來越大。

  這也適用於情侶發生了性關係但是男方對她不再好了的情形,一般女生因為跟男朋友發生了關係,而男生對她不好了,但是她覺得有了付出,就遷就下去或者傷心。對於不能追回的,都是沉沒成本,我們要考慮的是避免以後再產生沉沒成本。放棄沉沒成本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決策都認真對待,避免無效或者有害的決策的發生。選擇男女朋友的時候,要慎重,兩情相悅、人品上乘才是最好的選擇。

  

  婚介的"檸檬市場"

  由於缺乏監管,婚介市場成了"檸檬市場"(即次品市場,美國人將次品稱為檸檬)。欺詐行為普遍存在,加劇了婚介市場的混亂,所以,連條件相對較好的男女,也被迫退出婚介市場。至少在當下,不能指望婚介機構。

  

  "考驗"法則

  較長的求婚期可以讓女人剔除那些不太可靠的對象,也就是說,在更長時間的交往後再發生性關係,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從中獲益。這段等待期越長,女性就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對方是不是一個合適的對象,同時,男性也有更多機會證明他們能成為合適的伴侶。

  

  婚姻的協調成本

  如果雙方"門當戶對",也就是說,兩個人擁有相似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從而擁有相似的性格、生活興趣、文化傾向、處世觀念、價值判斷、消費方式,等等。那麼,這樣的婚姻,和諧美滿的概率非常大,因為,其協調成本非常低。比如說,雙方都習慣於睡覺前刷牙、洗臉等,就不存在這方面的衝突,生活在一起就很自然;相反,如果一方不喜歡睡前洗漱,就與對方的習慣和要求產生衝突,如果一方願意而且能夠改掉原來的習慣,適應新的要求,則會避免衝突。在不同的習性的磨合中,衝突不可避免,如果處理不好,必將導致婚姻的破裂。

  這樣一來,門當戶對的婚姻理念似乎更容易讓人接受,即: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找到什麼樣的人。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的故事在現實中並不多見,孔雀女和鳳凰男的結局往往並不盡如人意,也許白富美和高富帥才是天生一對。想象一下,兩個家境有著天壤之別的人,生活習慣、處事方式、金錢觀、興趣愛好.....種種差異往往會令其中一方難以自處,更別說面對家族圈子了。豪門水深,而且門檻高,挑戰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此,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婚姻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助你找到對的人,過上幸福的婚後生活。

  

  共擔家務法則。

  這可以增進婚姻的幸福指數。多數家務都是重複性的勞動,比如拖地、洗衣服等等。日復一日的從事這樣的工作,難免產生邊際效用遞減(按:我並不認為工作與閑暇是替代關係),直至心生厭惡。但是,一旦它被分擔,夫妻協作完成,結果大不相同。

  

  邊際效用遞減在一起之後,並不是甜蜜永存,如果這樣想,估計是懵懂的少男少女。現實情況是,熱度會下降,新鮮感會降低,不要擔心,這是經濟學中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在起作用!邊際效用遞減說的是消費者每增加一個單位同樣物品的消費,得到的滿足感會降低。舉個例子:假設你愛吃蘋果,有半年沒吃了,給你一個吃,真是美味!再給你一個,還是好吃啊!再給一個,吃好了!再給一個,行了,不吃了!再給一個,真不吃了!情侶剛剛確定關係的時候,恨不得一天24小時在一起,異地戀的視頻從早上到晚上,各類肉麻的昵稱一口一個,慢慢的,就少了,往往男方不知不覺,女方會察覺到,會說"你變了",其實沒變,只是長期地做同樣的事情,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乏味感,或者是新鮮感減少,這是人性。經濟學上叫邊際效用遞減。那怎麼辦?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知道了這個規律,就要想辦法避免,比如兩個人要一起接觸新鮮事物和信息,一起出去玩,一起學習新的東西,而雙方表達愛意的方式也要推陳出新,不要一成不變,總之就是把新鮮血液注入戀情之中。

  

  "男人有錢就變壞"

  男人收入如果升高到一定程度,為何就從有益變成有害了?當你的收入相對低的時候,你所能進行的產品組合是相對有限的;當你收入的相對提高,你可以購買更多的產品,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產品,或者說將用膩味的產品淘汰,使用新品種。

  

  "換妻"的代價

  換妻給參與的各方帶來的"好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的確,長期與妻子生活,會出現邊際效用遞減,"握著老婆的手,就如左手摸右手"。那麼,換個妻子,是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新鮮感的。但是,這一時的快感,未必"合算"。從理論上講,一個男子所擁有的女子數量越多,他從每個女子那裡獲得的"收益"(包括生理和情感)是遞減的;同樣的道理,對於一個女性而言,她擁有的男性越多,她獲得的邊際效用也是遞減的。那麼,"換妻"或曰"換夫",每個人從中獲得的邊際效用只能是越來越少,最終可能連原配妻子(或丈夫)都覺得膩味,婚姻或許就走到頭了。

  

  激勵相容

  現行的各項法律法規雖然對家庭暴力行為有禁止性規定,但缺乏明確的認定和制裁條款,可操作性較差,缺乏經濟學所說的"激勵相容"機制。也就是說,人們選擇某項行為可能給其他人帶來危害,如果要減少或者杜絕這種危害,就需要實施相應的懲罰。這種懲罰的程度不能高,也不能低,而是恰到好處。如果懲罰給行為人帶來的成本比犯罪給他帶來的好處相比較,成本小於好處,則懲罰起不到作用;如果成本恰好等於或者稍微大於好處,則懲罰是有效率的;但如果成本遠遠大於好處,則懲罰也沒有效率。

  

  結婚與成本毛澤東主席告訴我們,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現在也有觀點說只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也是耍流氓,不管怎麼說吧,我們希望前生註定的情侶都不錯過姻緣。從經濟學上說,結婚能減少生活成本,舉個簡單例子,婚前兩個人住兩個地方,需要兩套生活用品,兩輛汽車,兩個廚房,兩個衛生間,結了婚都合二為一,這就是減少生活成本了,也叫實現了規模效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結婚僅僅可以減少生活方面的成本,對於其他方面的花費,不但沒有減少,結婚後甚至會加大。比如結婚後有了孩子,孩子需要花費多,不結婚就沒有。

  另外注意的是,結婚有個很重要的代價,就是意味著不能再考慮別人了,除非承擔代價分開。好比說,決定在某棵樹上弔死,意味著你要放棄整個森林。遇到心儀的姑娘或者小夥子,你決定付出努力牽到她(他)的手,或者最後決定結婚,這時候要三思,萬一你以後遇到更好的怎麼辦?當然並不是不能相互愛慕,不能結婚,而是不要衝動,以免後悔。這叫機會成本,因為時間和機會是有限的,做一件事的機會成本是不能做其他事。現在是一夫一妻制,娶人或嫁人,只能一個。

  

  實現帕累托改進好了,談一下另外一個問題,你喜歡她(他)了,你們到底該不該在一起?注意,我說該不該,就是理性地說,在一起以後是不是兩個人都變好了。這就與經濟學裡面的帕累托改進這個原理髮生聯繫。這個原理說的是經濟活動中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得整體的利益提高,同時沒有任何人的利益受損。應用在戀愛活動中,就是雙方至少有一方變得更好,同時沒有任何一方變差了。有的戀愛不要談,因為有人反而因為戀愛而生活更差、心情更糟或者其他不好的事情出現,往往是單相思或者有一方性格比較差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比較好的戀愛模式是兩個人都感到比以前單身更好了,這是兩情相悅的情況。所以找相互喜歡的,願意為對方付出,因為對方的出現而感到幸福。不要勉強自己屈尊接受,也不要一棵樹上弔死。

  除了心靈之間的帕累托改進,我認為還要避免一些硬傷。有些行業或者職業普遍比較忙,為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考慮,也為了兩個人的戀愛和婚姻生活,應當避免找同樣很忙的戀人,比如醫生、野外工作者、軍人、軍工廠工作、常出差的人士,這裡沒有偏見的意思,就是冷靜地說,兩個人都不要太忙得不著家,老人怎麼辦?孩子怎麼辦?最近的新聞,"忘了老公長什麼樣了,我想去看看",這種情況下是沒有帕累托改進的,兩個人相互都照顧不了,更不要說老人孩子了,當然並不是說一定分開,而是可以考慮下更換職業,實現帕累托改進。總結一下,還沒有找對象的,盡量避免兩個人都很忙的情況,已經戀愛了或者結了婚,好好考慮下職業選擇,實現帕累托改進。

  

  

  

  後記:

  

  愛情是個複雜的活動,很難說得清楚,有理性有感性,有自私有無私,有歡聲笑語有哭哭啼啼,本文試著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甚至指導戀愛活動的進行,不是說一定要如此,而是相對理性地用經濟學思維看待愛情,避免走入誤區,文中觀點及理論僅供讀者參考。最後,祝願所有認真閱讀本帖的人都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