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妹子去高檔「茶餐廳」,如何假裝是「常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9 2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 | 查小欣

  [香港娛樂專欄第一人,一支筆寫盡香港娛樂圈的風雲跌宕]

  

  茶餐廳文化由香港傳入內地,內地各大城市幾乎都有香港茶餐廳的連鎖店,喝港式絲襪奶茶、鴛鴦(半茶半啡)成為潮流,茶餐廳食品如菠蘿油、西多士亦征服不少舌尖。

  

  在硬體上百份百複製港式茶餐廳沒難度,卻差軟體:茶餐廳一套獨有的術語,內地茶餐廳尚未學會,所以香港的茶餐廳夥計(廣東話,服務員)一聽客人點餐,不論對方廣東話多捧,馬上就能分辨他是否地道香港人......

  

  要裝作是常吃茶餐廳的老手,入門第一式是由叫奶茶和咖啡學起。

  在茶餐廳聽到夥計向水吧講「飛沙走奶」,別以為他們在談論金庸的武俠小說,跟港片《飛沙風中轉》也絕對無關,他是在下單要咖啡。

  

  

  /《飛沙風中轉》海報/

  「沙」取同音即是指砂糖,「奶」則是指牛奶或煉奶(甜奶),咖啡「飛沙走奶」是齋啡,亦即黑咖啡。

  

  

  泡製港式奶茶不用鮮奶,而是用煉奶或花奶調沖,落單時叫「茶走」,不是外賣奶茶。

  因上世紀的奶茶都由沖茶師傅代加砂糖,近十年才改由客人自己加糖,那「走」就是走砂糖,改用煉奶沖調的奶茶,現在叫「茶走」即用煉奶不是花奶沖茶。

  

  我有奶茶癮,習慣每早飲一杯熱奶茶提神,很多年前仍是沖茶師傅預先代放糖的年代,我飲奶茶已經「走甜」(不放糖)。

  一天早上去一家老字號茶餐廳吃早餐,要「熱奶茶走甜」,那老夥計竟說「即是零糖」,零糖諧音「靈堂」,相當不吉利,周圍的食客也為之詫異,自此沒再去光顧。

  

  不少港產片都用茶餐廳做背景,例如鄭伊健主演的《九龍冰室》就開宗明義用茶餐廳做主景。

  

  /《九龍冰室》海報/

  杜琪峰的警匪片不少都有茶餐廳的場口,因為茶餐廳消費大眾化,且像7-11便利店般,必有一間在附近,是很地道很能代表香港的標誌,他尤其喜歡在舊式茶餐廳拍電影,透著舊式港味和風情。

  

  有些飲品的叫法很易明白,例如「冬啡」是凍咖啡,「冬央」是凍的鴛鴦,凍阿華田是「冬田」,凍好立克是「冬力」。

  要注意,如果你叫「熱茶」而不是「熱奶茶」,夥計會誤會你是要一杯用來奉客的普通中式茶。

  如果你沒叫其他飲料和食品,只喝一杯茶,便要「凈飲雙計」,即因沒叫任何飲料和食品而要當作兩杯奶茶計,約30多港元,就像最低消費,所以要搞清楚。

  

  /就算不點單也要按規定付錢喲!/

  很多人早餐或「3點3」會吃菠蘿油。

  「3點3」是勞動一群如工廠工人、地盤工人的行規,每到下午3時15分便小休,吃下午茶補充體力。他們大多光顧價廉物美的茶餐廳,茶餐廳都坐滿工人,所以地道香港人不在這時候去光顧。

  

  /論「坐滿人」,我只服大印度/

  菠蘿油是下午茶佳品,剛出爐的菠蘿包夾一塊厚1cm冰硬了的鮮牛油,閉上眼,幻想那口感層次,菠蘿包皮鬆脆、包身又軟又熱,又有冰凍香濃的鮮牛油,疲累一掃而空又可以繼續搏殺。

  

  為方便顧客,茶餐廳早餐設計了A、B、C、D餐,當中一定有「餐蛋丁」、「沙嗲牛米」、「腿通」。

  

  「餐蛋丁」即午餐肉煎蛋,「丁」指「出前一丁」,通常面或通心粉改用「丁」要加三至四港元。「沙嗲牛米」看字面都猜到是沙嗲牛肉米粉,「腿通」也不難猜,就是火腿通粉。

  

  

  近年有茶餐廳推出「奶油豬」,別以為是奶油炒或炸豬扒,豬是指豬仔包,是外殼厚硬包身軟的麵包,應是長椎形,現已改成圓形,塗上煉奶和牛油。

  

  奶油豬就等於香港人冬天愛吃的「煲仔飯」,不是那麼殘忍,真的用仔(囝)來煲飯,而是因用來煮飯的是個小瓦煲,香港人愛用「仔」代替「小」,例如碗仔即小碗、碟仔即小碟子、車仔即小汽車或玩具車。

  

  香港茶餐廳文化源遠流長,亦刻劃著地道文化和廣東話的靈活運用,這裡提及的只是部份最普遍常用的術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9: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