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沒有「西亞病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8-2 0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代有「東亞病夫」之稱,那麼有沒有與之對應的「西亞病夫」呢?正所謂有東邪必有西毒,在世界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西亞病夫,那便是曾經令歐洲為之膽戰心驚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與中國一樣的是,當時的這個帝國也嘗試了一系列改革維新,譬如1908年的青年土耳其黨革命。

  眾所周知,大清國也曾改革維新,第一期是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發動的洋務運動,第二期則是所謂的「百日維新」,整體而言,前者多少取得了一些實績,而後者則是完全的失敗。此後,大清國便陷入了革命狂潮之中,直至1911年的辛亥革命。

  那麼,土耳其又如何呢?

  雖然距離西方比大清近太多,但改革維新也一樣艱難。當一位土耳其蘇丹試圖推行歐洲式的軍事改革之際,一場政變爆發,蘇丹被殺。

  而在大清國洋務運動轟轟烈烈的1876年,另一位土耳其蘇丹也試圖實行君主立憲制,召開帝國議會,然兩年之後便封禁,之後雖再度召開,卻有名無實。

  隨後,便是沙俄在北方的步步緊逼,土耳其在黑海北岸領土全部喪失;至於非洲北部的領地,首先是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被法國奪走,接著是埃及被英國奪走,利比亞被義大利佔領,如果單以喪失領土面積而論,奧斯曼的危機顯然遠甚於同一時期的大清。

  1889年,當時世界主流輿論還在看好大清會因洋務運動而獲得復興之際,日本的在華間諜卻向政府報告,認為大清「上下腐敗已達極點」,根本不存在復興可能,而是徹底地走向滅亡。

  也就是在這一年,土耳其卻成立了一個被歐洲人稱為「青年土耳其黨」的團體,他們的主張是在保持「奧斯曼帝國領土完整」的前提之下反對專制。

  (不要以為東方帝國輸給西方列強僅僅是因為沒有火槍,請看土耳其親兵部隊,他們就是使用火槍的好手)

  1897年,當大清國陷入列強的瓜分狂潮之際,這個「青年土耳其黨」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然而慘遭失敗,一部分黨人被處死,一部分則被流放。

  此後這個「青年土耳其黨」便採取了與中國的革命黨相似的方式,那就是在軍隊中發展組織。終於到1909年,也就是中國辛亥革命前兩年,成功發動了一場屬於土耳其的資產階級革命。

  此後,從1909年到1911年,青年土耳其黨便成為帝國的執政黨——從這個角度而言,奧斯曼帝國的近代化領先於大清。

  然而,青年土耳其黨未能及時阻止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西亞病夫的頹勢似乎難以改變,面對如狼似虎的俄、奧等國,土耳其人唯有一個機會,那就是尋找一個強勢大哥。

  這個大哥,當時有兩個可能,一是大英帝國,另一個便是德國。在此前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土耳其就曾因獲得英、法的支持而成功挫敗了沙俄的入侵,而且他的海軍建設也多數有賴於英國。但青年土耳其黨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德國,這首先因為大英帝國的傲慢(英國人顯然認為土耳其不堪一擊,與其拉攏土耳其還不如把它當作送給沙俄的禮物),其次則是德國的積極拉攏,造成土耳其的陸軍親近於同盟國一方。

  但是,當一次大戰爆發之際,土耳其實際上依舊猶豫不決,外交官們顯然認為保持中立是最佳選擇,而軍官們則傾向於親德。關鍵在於英國的海軍大臣丘吉爾(也就是後來二戰的英國救星),他認定土耳其一定會倒向德國,屆時英國為土耳其打造的軍艦就會成為自己的敵人。於是丘吉爾乾脆來了個扣押沒收,將土耳其訂購的軍艦划入英國旗下,顯然這一強盜行徑徹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國人呢?則慷慨大方地宣布,將把一艘位於地中海的軍艦賣給土耳其,作為某種補償。甚至在1914年8月,正在戰爭中的德國還將一批黃金慷慨贈與土耳其。於是同年年底,土耳其便宣布加入德國一方,向英法俄宣戰。

  而中國呢,一直到三年之後,才由北洋政府宣布參戰,而鑒於當時的形勢,中國也沒有理由做出別的選擇,加入協約國,這是唯一的可能——而實際上,雖然宣戰,中國軍隊也從未出現在一戰的戰場之上,而是派出大量民工,承擔了協約國方面的戰場勤務工作。

  而這,實際上便造成了中國在戰後巴黎和會上的困境。

  作者:頭條號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5: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