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7月21日刊文稱,伊斯坦布爾、達卡和巴格達的恐怖襲擊證明了「伊斯蘭國」組織在歐洲、北非、中東和亞洲一些地區的殺傷性影響,「伊斯蘭國」如此頑固凸顯了美國對外政策的三大戰略缺陷。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傑弗里·D·薩克斯。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24日遭ISIS自殺式恐怖襲擊
「伊斯蘭國」其實很弱小
「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大本營守得越久,它的恐怖主義網路炮製的大屠殺就會越多。然而,「伊斯蘭國」並不是很難攻克。問題是參與敘利亞和伊拉克戰鬥的相關國家之中——甚至包括美國及其盟友在內——迄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把該組織當作最主要的敵人來對待。是時候重新審視這種做法了。「伊斯蘭國」的戰鬥力很弱,美國估計該組織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士在2萬人到2.5萬人之間,另外在利比亞有將近5000人。而敘利亞的現役軍隊有12.5萬人,伊拉克現役軍隊有27.15萬人,沙特有23.35萬人,土耳其有51.06萬人,伊朗有52.3萬人。相比之下,「伊斯蘭國」實在勢單力薄。儘管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承諾要削弱並擊敗「伊斯蘭國」,但美國及其盟友——尤其是沙特、土耳其和幕後的以色列——反而著重旨在顛覆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政權。
參戰國家各自有打算
文章稱,對美國而言,敘利亞戰爭是在延續冷戰結束后時任國防部長迪克·切尼和副部長保羅·沃爾福威茨制訂的美國稱霸世界計劃。美國在中東(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的諸多戰爭旨在將蘇聯以及之後的俄羅斯踢下舞台。這些努力悲慘地以失敗告終。沙特的主要目標是拔除巴沙爾,從而削弱伊朗。敘利亞淪為什葉派統治的伊朗與遜尼派統治的沙特之間代理人戰爭的一部分。
對土耳其而言,顛覆巴沙爾可能會提升自己在該地區的地位。但土耳其現在面臨三個南部邊境的對手:巴沙爾、「伊斯蘭國」和庫爾德民族主義者。比起巴沙爾和庫爾德人,「伊斯蘭國」到現在為止一直只是土耳其的遠慮。但「伊斯蘭國」在土耳其境內發動的恐怖襲擊或許能改變一些事情。
俄羅斯和伊朗在該地區仍然是自己的利益先行,主要是採取代理人戰爭和支持准軍事行動的方式。然而這兩個國家已經宣告與美國合作打敗「伊斯蘭國」的意願。而美國到目前為止則更傾向致力於讓巴沙爾下台。
美外交三大戰略缺陷
「伊斯蘭國」如此頑固凸顯了美國對外政策的三大戰略缺陷。
首先,美國通過顛覆政權來尋求霸權的方式不只是一種固執自大的表現:這是典型的帝國主義弊病。美國在任何地方作出的這種嘗試都已經失敗。敘利亞和利比亞就是最新的例子。
其次,中央情報局通過沙特資助的秘密行動長期為遜尼派聖戰分子提供武裝和培訓。而這些聖戰分子建立了「伊斯蘭國」,這就是中央情報局及其沙特夥伴採取的政策所導致的直接後果。
第三點就是美國毫不動搖地將伊朗和俄羅斯視為敵人,這種看法在很多方面都已經過時了。而與這兩個國家拉近關係是有可能的。
文章稱,美國和俄羅斯或許會開始通過消滅「聖戰」恐怖主義的共同努力來扭轉這場新冷戰。合作打敗「伊斯蘭國」或許能讓沙特和土耳其有理由並有可能與伊朗達成臨時協議。以色列或許可以通過將伊朗納入與西方的經濟和戰略合作關係來改善自己的安全狀況,並提高與巴勒斯坦實現兩國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文章稱,「伊斯蘭國」抬頭是西方而且尤其是美國當前戰略缺陷的表現。西方能打敗「伊斯蘭國」。問題是要知道美國能否作出必要的戰略提升來實現這一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