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FT社評:德國不應對暴力事件作出極端反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8 00: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肩負著特別的責任,要在法律和秩序、公民自由、對難民的國際法律義務等重要事項之間找到謹慎的平衡。

  

英國《金融時報》 社評

  德國在一周之內發生了4次襲擊事件,導致10名德國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表明面對政治恐怖主義災難以及極端暴力事件的意外發生,德國並不比其他歐洲國家更安全。鑒於其中兩次襲擊牽扯似乎受到伊斯蘭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鼓動的新移民,要求德國政府作出堅決回應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德國肩負著特別的責任,要在法律和秩序、公民自由、對難民的國際法律義務等重要事項之間找到謹慎的平衡,為整個歐洲樹立榜樣。

  去年,德國向超過100萬名難民敞開了大門,多數來自衝突不斷的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德國政府的慷慨舉措招致一些歐洲盟友的批評,最新的襲擊事件不會讓歐洲就難民危機達成統一回應變得更容易。但「歡迎政策」也引起了德國社會部分群體日益嚴重的擔憂,引發了由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中右翼政治聯盟內部的緊張,並導致德國新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的支持率上升,該黨是一個右翼民粹主義政黨,持強硬的反伊斯蘭和反移民立場。

  默克爾及其領導的聯合政府面臨的任務是緩解很多公民的如下擔憂:針對難民的歡迎政策可能會鑄成破壞德國社會穩定的大錯。科隆以及其他城市在新年前夜發生的性侵和搶劫活動是最初的跡象,表明這項任務並不簡單。另外,德國安全官員正警惕一種危險,即ISIS可能以難民為掩護讓自己的成員偷偷溜進了德國,同時「聖戰」網路正把年輕移民作為招募目標。

  儘管德國最新的暴力襲擊事件令人恐懼,但它比過去18個月法國和比利時發生的襲擊規模要小,更別提2004年和2005年西班牙和英國的襲擊活動了。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一名18歲、在德國出生並長大的伊朗裔德國人在慕尼黑槍殺9人,隨後自殺——也似乎與最近的移民或伊斯蘭恐怖主義沒有關聯。有證據表明存在此類關聯的襲擊活動是一名敘利亞難民在巴伐利亞州安斯巴赫市自爆,造成15人受傷,但這人也有自殺和精神疾病史。

  德國政府迄今的回應是恰當的,這值得讚揚。德國內政部在機場和火車站增派警力,並下令在靠近德國邊境地區加大盤查。從可能阻止武器在歐洲自由通行的申根區流通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明智的舉措。

  然而,德國政府仍未像法國和比利時那樣,在大城市的街道上部署數千名士兵。德國憲法嚴格限制在國內動用軍隊。在國家沒有陷入更嚴重的緊急狀態的情況下,默克爾政府保持克制是正確的。前西德政府針對極左翼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ed Army Faction)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主要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有時當局手段強硬,不必要地限制了公民自由。現代德國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它保護公民、公民權利以及絕大多數和平抵達德國的難民的決心值得全歐洲支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