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顏丹:從河北官員在災區下跪說起

[複製鏈接]

112

主題

129

帖子

83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saLiang 發表於 2016-7-25 07: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 紀 元2016年07月25日訊】由於近一段時間中國不斷發生「洪水淹沒村莊」、「暴雨引起內澇」的巨大災害,受災地區的輿論焦點一直停留在那些名義上用來抗洪防澇,卻不堪一擊、甚至直接導致災害發生的政績工程上。民怨四起的同時,一些抱著狹義愛國思想的人卻發出了另一種聲音。在他們看來,洪水和暴雨不過是些「自然災害」,與官方、政府的作為又有何關係?

這種未經了解和思考而發出的看法的確是夠噎人的,畢竟這些提問者無法親見防洪堤壩的「豆腐渣」狀態,無法想像幾十年圍湖造田的後果,也不知道城市裡還有一 項堪比「心臟」的基礎設施——下水道,更不了解當年那個被無數專家質疑、否決的水利大壩,如今正在上演乾旱時蓄水,鬧水災時泄洪的奇葩景象。

這所有一切由政令造成的災害,由於披著氣象變化的外衣,由於人們想不到「防患於未然」的重要,由於國民教育的缺失,更由於這些工程中所隱藏的因官方為謀利而進行的暗箱操作鮮為人知,舉國上下每到受災時,都沉浸在遭災的無限悲哀與對受災者的盲目同情中。直到近日,河北邢台某官員在受災村民面前下跪的照片流傳到網上,這才使得人們對「天災」與政府作為之間的關聯產生了些許思考。

一旦開始思考,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更深切、更直接的悲哀也會隨之襲來。據河北邢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證實,那位跪在村民面前的官員是刑台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下跪的原因是「為阻止因災死亡的村民家屬進京上訪」。如果說,洪水、暴雨是天災,要怪也只能怪「老天無情」,那麼這些村民又為何要上訪,把家屬的死亡「賴」在官員身上呢?

有媒體報道,河北石家莊、邯鄲、邢台、保定的18座水庫由於暴雨蓄積需要集體泄洪, 但當地卻「未及時通知村民,半夜滔滔的洪水瞬間就淹沒了村莊,水深有2至3米,傷亡慘重」。有一個村子甚至「死亡人數達到幾十人」,然而,下跪的那位官員 仍對媒體宣稱「邢台沒有死亡人數」。「我們看到這個報導,去現場的」,抗議的村民如是說。有目擊者指著拍攝到的視頻表示,村民們「抬著被淹死的村民遺體, 走上107國道,堵路抗議」,此後「當地政府派出大量警察與特警到場鎮壓」;「他們毆打村民,場面失控混亂」。慌亂之中,幾位婦女拽著那名官員不放,期間 有鏡頭記錄他與幾位婦女同跪在地上。但隨後,在公安的保護下,他得以脫身。

整個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非常清晰,泄洪不通知,死人不通報,抗議被毆打,最後頂不住了,一名官員以「下跪」收場。或許有人會問,泄洪這麼大的事,為 什麼不通知村民?事關人命,哪怕時間緊迫,也應該每家每戶都通知到,並將他們安全轉移。從官方不願意透露邢台死亡消息的態度中,我們似乎就能推測出,「未 及時通知」並不是無心過失,而是故意為之。對官方而言,若要讓整個村子的人都安全轉移,這背後需要付出的人力、財力、物力顯然十分巨大。而無論是財政撥 款,還是當地用於防災、救災的經費,有關部門或是捨不得拿出來的,又或者早已流向不同的「小金庫」,根本就拿不出來了。

總而言之,中國那些本該用於民生的無數款項、物資,一旦掌控在某部門、某官員的手中,就已等同於「肉包子打狗」。在無「第三方」獨立機構的監管下, 在「一黨」體制的庇護下,民眾上繳的財政只限於在各大部門內部流通,不僅從未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甚至還以各種名目為由,從民眾的血汗中繼續搜刮。

這種搜刮已殘忍到不留一絲活路:對普通上班族而言,那就是一生都在為老闆和政府打工;對自謀營生的小企業而言,那就是利潤空間被逼向零,以至於要靠 欺騙和造假來尋求盈利的可能;而對那些深陷洪災、澇災的悲苦村民來說,那就是關鍵時刻,要為某部門、某官員的「貪」而白白犧牲自己的性命。

一旦極權的力量讓擁有者們感到,這是能為自己斂財的最佳渠道,他們就會完全忽略良知、道義、責任這些阻礙著自己在肆意掠奪民眾財富的邪路上一路前行 的「羈絆」。哪怕是鮮活的生命擺在眼前,他們也會當成同樣的「障礙」,一併清除。在他們看來,民眾的生命價值被利用完之後,也就變得一文不值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