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裂土耳其:伊斯蘭化與世俗化的90年角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5 2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年,在土耳其共和國90周年國慶之際,安納托利亞的土地一如既往地激蕩著紅色的海洋,瀰漫著對阿塔圖克的崇拜。所謂「阿塔圖克」,字面意思是「土耳其之父」,即指土耳其共和國創始人穆斯塔法•凱末爾。

  雄心勃勃的總理埃爾多安提出了宏偉的「2023」百年戰略目標,冀圖超越阿塔圖克,成為新世紀的「蘇丹」。然而,在這舉國歡慶之際,分裂卻成了共和國最突出的特徵。從蓋齊公園(Gezi park)的遊行開始到年底的腐敗案,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不但擾亂了公共秩序,甚至有一種混淆視聽的效果。

  民主作為時尚的政治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發泄不滿的借口。國際上,土耳其外交部長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ğlu)的「鄰國零問題」被嘲笑為「零國零問題」。從同以色列的結怨到同美國的分歧,再到在敘利亞和埃及的尷尬,以致埃爾多安不得不懷疑曾經的盟友、土耳其伊斯蘭教意見領袖法圖拉•居倫(Fethullah Gülen)——「一定是有外國勢力在作祟」。

  如果說90年前,阿塔圖克領導的獨立戰爭首先體現為統一的民族主義;90年後,眾說紛紜的分裂社會則宣告了革命成果的破產。在僥倖贏得了2014年的地方選舉之後,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又如何迎接8月份的全國大選呢,埃爾多安在總統頭銜和政黨利益之間又如何抉擇呢?

  國慶由此成為一種紀念,甚至是悼念。故事當然沒有那麼傷悲,只是歷史學家們總是在萬民歡慶中獨自冷靜地思索,從而將他們的思想貢獻於大眾社會。

  凱末爾的遺產:民族主義與世俗主義

  土耳其共和國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成功於凱末爾的努力。當腐朽的奧斯曼帝國被歐洲諸強瓜分之際,英勇的戰士凱末爾救民眾於水火,保衛了安納托利亞的領土。作為共和國的國父,凱末爾得名於獨立戰爭,也緣於其對共和國的全新塑造。

  

  遊行隊伍中,小女孩手拿凱末爾畫像

  現代土耳其的歷史當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代,一般認為是1839年的坦茲馬特改革。歐洲列強蠶食著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也給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帶來了現代文明。凱末爾就是其中的一位學生。他學習科學和理性,希冀向西方的文明社會靠攏。

  同時,他也深深體會到民族的羞辱,並怪罪於統治奧斯曼帝國的伊斯蘭教。作為一名軍官,他更相信實力。凱末爾是一位實用主義者,卻不是一個只懂武力的莽夫。他希望建立一個統一、先進的共和國,因此,在拋棄落後的伊斯蘭教的同時,他訴諸民族主義的號召力和世俗主義的果斷勇氣。

  凱末爾廢除了蘇丹和哈里發制度,剔除土耳其語的阿拉伯影響,並象徵性地摘掉土耳其人頭上的氈帽,揭開了婦女神秘的面紗。在這裡,凱末爾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信仰者。

  他堅信,現代的文明應該是世俗的,教士是落後勢力的代表。他的革命是徹底的、堅決的。這體現了土耳其人的游牧習氣,也彰顯了凱末爾作為軍人的意志。因此,即便穆斯林是獨立革命的主要力量,共和國卻要削除伊斯蘭教的特權。

  同時,因為奧斯曼帝國的腐敗,他不相信理想化的泛突厥主義。受訓於德國式的軍事院校,他堅信單一種族的嚴格民族主義。特別是在革除宗教的命后,民族—國家被樹立為新的崇拜對象。

  在這裡,凱末爾就不僅僅是一個獨立戰爭的革命者,更體現為一位共和國的締造者。他研究歷史,以語言為焦點,體現於學生的教科書。一套完整的土耳其史觀最終形成。它服務於民族主義,又為民族主義所詮釋。

  作為阿塔圖克的凱末爾是強勢的,影響是深遠的。他的遺產繼續於共和人民黨(CHP),並為軍隊將士們所守護。凱末爾主義奠定了共和國的基石——民族獨立與國家統一。

  來源:水煮百年   作者:劉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