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餐桌物種日曆】7月21日 羊肚菌 (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6-7-21 2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進擊的多肉  今天00:00

  倘若你只賞識到松露的味美,而不識羊肚菌的大名,那真的是白活了。世界上最懂吃的法國人,對羊肚菌的誘惑也是難以抵擋的,他們對這種小小菌菇的痴迷,遠遠超出了你的想象,甚至對其頂禮膜拜,謂之「法國菌王」。

  

  好一朵美麗的羊肚菌。圖片:naturephoto-cz.com

  羊肚菌Morchella vulgaris,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的大型真菌,白胖的菌柄,頂著個黃褐色的菌蓋,上面就像被霰彈槍打過一樣,凹凸不平,滿是褶皺,像極了牛羊的網胃,吃過粵菜滷水「金錢肚」的人都能聯想到,羊肚菌的名字就這麼來的。

  

  圖片來源見水印

  

  是不是很像金錢肚呀?圖片來源見水印

  廣義來講,羊肚菌是羊肚菌屬的一類菌菇的總稱,有十來個種,一般來說都可以食用,但不建議生吃,因為還是存在輕微的毒性(徹底熟食,安全無憂)。按照菌蓋的顏色可將其劃分為「黑色羊肚菌」和「黃色羊肚菌」。

  國際上較為常見的美味羊肚菌M. esculenta就是一種黃色羊肚菌,菌蓋黃褐色,曬乾變深。公認最頂級的尖頂羊肚菌M. conica,則屬於黑色羊肚菌的成員,氣味香郁豐富,散發著堅果和熏木的芬芳,據說一小盤尖頂羊肚菌可換來一瓶品質不錯的好香檳。

  

  各種各樣的羊肚菌。圖片:youdao.com

  還有一些外表也像羊肚菌的,毒性卻比羊肚菌大的多了,誤食或者料理不當,輕則過敏,腸胃不適,重則有生命危險,每年都有一些歐美採集者因為辨認不出或者以身犯險而喪命的。這些菌一般被稱為「假羊肚菌」,如鹿花菌Gyromitra esculenta,皺蓋鍾菌Verpa bohemicam,其實它們看起來更像一塊腦子。

  

  鹿花菌,圖片來源:nn.cutv.com

  好長一段時間內,羊肚菌人工繁育技術並不成熟,即便摸透了生活史,也只能做到「半人工栽培」的水平,即人工培育出菌絲體,之後也必須模擬羊肚菌的野生環境出菇,而沒辦法在溫室內進行調控,出菇不能成熟把控,量產也低,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導致野生的羊肚菌極其搶手。

  

  圖片:amanitacesarea.com

  其實羊肚菌分佈範圍不窄,在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高海拔地區的林地上常可發現,只不過行蹤略微神出鬼沒了些——今年還見長的地方,明年就不見了;不似松露還有豬和狗來幫忙「探測」,且並沒有確切證據說明與其伴生的樹種有哪些。不過有個說法可能會成為突破口,據稱在中型山火席捲而過的地方,羊肚菌兩三年之內的產量會遠遠高出正常水平,很多採集者就根據這個線索來尋獲羊肚菌。

  

  圖片:m1.i.pbase.com

  新鮮採獲的羊肚菌極其脆嫩,手稍微用力,菌體就會破損,清洗時只能浸沒在水中,用毛刷輕輕刷掉塵土,手感必須如呵護新生兒般輕柔。所以市面上見到的羊肚菌多數是干品。不過干制的羊肚菌氣味更加濃烈,透著股熏木味道,桀驁不馴,勾人味蕾。由於菌蓋褶皺多,容易進泥沙,料理之前先要泡發。羊肚菌嬌氣得很,不能用開水,也不能用冷水,只能是用剛好不燙手的溫水好生伺候著,這樣既不會破壞菌體的完整性,還能釣出其獨有的香味來。泡發好的水呈現出迷人的勃艮第紅,不要急著倒掉,有經驗的大廚會教授你,過濾完泥沙的菌水,絕對是燒菜的法寶,可代替高湯,濃香馥郁,絕對讓你直呼過癮。

  

  羊肚菌干製品,圖片來源見水印

  有人說,法國的春天若是沒有羊肚菌,那便不是完整的。春天的餐桌,若是離了羊肚菌一席,那必將黯然失色,這種不起眼的菌菇,有著點石成金的神奇能力,無論是燉菜、醬汁還是濃湯,只要切一丁點進去,就能馬上增添奇香。倘若吃下整整一顆,從入口那一刻開始,舌尖就被挑起了情慾,心跳加速,幸福一整天。

  

  圖片:botany.cz

  羊肚菌聲名遠揚,難免經常被拿來和另外一種「法國菌王」——松露相比,如果說新鮮黑松露如同即將奔赴戰場的劍士,潑辣沖鼻;那麼羊肚菌則像是皇宮貴婦,幽香內斂,散發著堅果般的成熟氣息。不似松露需要小心翼翼,只能刨成極薄的片,或撒些碎屑在菜品上,羊肚菌不管是切丁切片,還是整個兒吃,都是極好的。在羊肚菌新鮮上市之際,法國人喜歡切碎了炒雞蛋吃,如果覺得不過癮,那就對半切用黃油煎,撒點海鹽和黑胡椒末,大口咀嚼,脆嫩爽滑,餘味留香,獨特的菌味,絕對令人畢生難忘。菌中之王的比拼,羊肚菌還是略佔上風啊。

  

  羊肚菌沙拉,味道也是極好的。圖片:lifestyle.luxtarget.com

  美味的羊肚菌可不是法國食客的專屬,在我國,羊肚菌自古就是朝貢皇帝的山珍,名揚天下。雲南民間流傳著「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每年開春,包括羊肚菌在內的菌菇貴族們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野生菌巨大的利益誘惑,驅動著一大波人背著竹簍上山尋尋覓覓,由此還催生了「菌物獵人」的奇葩專職。

  

  收割羊肚菌。圖片:scnjw.gov.cn

  相比法國人對待羊肚菌的小心翼翼,國內的料理手法就粗獷多了。羊肚菌卸下頭銜,入鄉隨俗,清炒、醬燒、煲湯、油炸......花樣百出的料理方式讓人眼花繚亂。其中羊肚菌燉老母雞,這種簡單粗暴的吃法,最得食客歡心。新鮮羊肚菌和老母雞一起燉個幾個時辰,只要撒點鹽花,那滋味鮮得舌頭都要吃下去了。

  

  圖片:3.***

  話說回來,多肉菌和羊肚菌,你們覺得哪位比較好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