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百年前不列顛軍事史上最血腥的一日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1 22: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圖十:紀念日的倫敦

  文 | 羅傑·克勞利

  翻譯 | 卷耳

  幾周前的七月一日,在倫敦滑鐵盧火車站,意外的情景讓過往的人群止住了腳步。在車站中央,站著一群年輕的士兵,身上穿的卻是一百年前的暗綠色軍服。士兵們站在那裡,幾乎一動不動。他們沉默地,凝望著周圍的一切。人們紛紛掏出手機,拍下眼前的情景。有位女士試圖跟一名士兵交談,但他並不答話,只是遞給她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士兵的名字、所在軍團、年齡以及這樣的一句話:「1916年七月一日,陣亡於索姆。」這樣的情景真是詭異而令人不安。

  

  ▲ 圖一:幽靈士兵

  同樣的士兵也出現在整個大不列顛;他們穿著一戰時的軍服,毫無徵兆地出現在市場、街道、車站、列車和公園;有時列隊行進,有時獨自出現,融入人群。他們從來不說一個字,只是把卡片遞出去。每張都寫著一個男人的名字、年齡和所屬軍團,也都有這句話:「1916年七月一日,陣亡於索姆。」偶爾他們也會一起合唱,歌詞簡單,只有這麼一句:「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在這裡。」一戰期間,這首歌曾在軍中流行,意在表達戰爭的徒勞。這些士兵其實都是志願者。他們每人扮演一位陣亡士兵的鬼魂,作為街頭劇的一部分,以此紀念一百年前不列顛軍事史上最血腥的一日。

  

  ▲ 圖二:「1916年七月一日,陣亡於索姆。」

  

  ▲ 圖三:合唱「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在這裡,因為我們在這裡」

  索姆是法國北部的一條河流,這個詞在古代語言中的意思是「平靜」。然而,這裡卻發生過軍事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這片平靜的河谷,也就成為戰爭之恐怖的象徵,為歷史所銘記。1916年七月,大戰已進行了將近兩年。戰爭的戰線拉得很長,一直到土耳其海岸和伊朗諸河;但主要的戰場還是在比利時和法國北部。這裡,英法軍隊在長長的戰壕中與德國軍隊對峙。戰鬥陷入了僵局。任何一方都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贏得大片優勢。1916年夏天,英國軍隊在法國的支持下,決定在索姆河谷展開全方位進攻,意圖衝破德軍陣線。七月一日早上七點半,哨聲響起。隨著這聲信號,全軍躍出戰壕,沖向敵軍。在此之前,軍官們曾向士兵保證,他們只會遇到微弱的抵抗。德軍陣地已被重炮持續轟炸了一個星期,炮火聲在海峽對岸的英格蘭都能聽到。英軍堅信,沒有什麼能從這場轟炸里倖存。然而,德國人早已做好準備,並挖掘了極深的地下工事。

  

  ▲ 圖四:英國軍隊

  

  ▲ 圖五:衝出戰壕

  當英國人衝到空曠地面時,德軍的機槍手,以每分鐘五百發的頻率開火了。結果是一場大屠殺。一天之中,英軍損失了兩萬人,另有三萬七千人受傷。這場進攻在不同方向持續了四個月。結束的時候,法軍、英軍和德軍共傷亡一百萬,其中死去的有三十萬人。一位德國軍官寫道:「索姆——整個世界史上都找不到一個更可怖的詞了。」從戰場的照片可以看出,這裡已是滿目瘡痍的荒原,到處是樹木的碎片,裸露的土地,和深深的彈坑。這簡直是世界末日的場景。太多的炮彈,將土地碎成齏粉,泥漿深得足夠淹死人。落在這片戰場上的槍林彈雨數量驚人——據估計,這場戰爭中所發射的炸藥,每平方米戰場上就約有一噸。一個世紀之後,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當年作為戰場的土地仍有潛在的致命危險。每一年,翻耕土地的農夫都能找到「鐵收成」——沒爆炸的彈藥,子彈,還有一段段帶倒鉤的電線。據統計,僅在靠近比利時易普爾(Ypres)前線的這部分戰場,就有三億炮彈發射后沒有爆炸。這些未爆炸的炮彈,一經耕種者發現,通常會堆放在路邊,以待收集。法國的未爆彈處理分隊每年處理掉九百噸軍火,據估計,這項工作還要繼續五百年。這是件危險的工作。常常有人被一百年前的炮彈炸飛。走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舊戰場,其景象令人肅穆。到處都是墓園,有的很小,有的規模很大,一排又一排白色的墓碑,標記著歐洲一代青年最後的安息地。

  

  ▲ 圖六:索姆的荒原

  

  ▲ 圖七:鐵收成

  

  ▲ 圖八:一戰的墓園

  1914-1918年的戰爭,曾經只是被簡單地稱作「大戰」。人們曾經認為它是「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它太可怕,所以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戰爭發生。一戰中死了一千六百萬人,在歐洲的記憶中留下了永遠的創痛。有太多的男人一去不返,所以,那一代女性很多終身未婚。在不列顛,隨著2014-2018的一戰百年紀念活動,人們不斷追憶這場戰爭中的種種事件。這是一場歐洲強權間的戰爭,而今,這些國家仍在為策動一戰的那些緣由和動機而激烈爭吵。對於曾參加一戰又倖存的人們來說,戰爭的記憶留下了永遠的創傷。曾有活著的父母哀悼他們逝去的子女;曾有年輕的婦女成為寡婦。我的叔祖從頭到尾參與了整場一戰,索姆河之役的第一天,他就在戰場。然而,他也像滑鐵盧車站的幽靈士兵一樣,每到七月一日,都沉默不語:他思念著那一天倒在槍下的朋友和同袍。一百周年紀念活動有很多形式。1914年八月,意識到與德國交戰在所難免時,英國外交大臣說道:「整個歐洲的燈火都熄滅了。在我們有生之年,也不會看到它們再次亮起。」整整一百年之後,全英國的人遵照要求,在八月四日這天熄滅燈光一小時,並點起蠟燭,紀念國家宣布參戰的時刻。

  

  ▲ 圖九:2014年八月四日,我家中點起蠟燭。

  人們追憶起一系列令人痛苦的事件。比如,1915年英德海軍之間的日德蘭(Jutland)大海戰,還有凡爾登(Verdun)戰役,它在法德兩軍之間展開,與索姆之役同時,傷亡達九十萬人。紀念活動將持續到2018年十一月。最後的停火協議達成后,1918年十一月十一日上午十一點,槍聲終於寂滅了。每一年這個時候,在最接近十一月十一日的那個禮拜天,整個英國的教堂和戰爭紀念館,都會舉辦紀念活動。人們都佩戴紙制的罌粟花,以此象徵法國和比利時戰場上盛開的罌粟,以及傾灑在那裡的熱血。一戰爆發的紀念活動之一,是在倫敦塔周圍擺上將近一百萬手工製作的陶瓷罌粟花:每一朵代表一名死於一戰的英國本土及殖民地公民。一眼望去,罌粟花彷彿是從倫敦塔的圍牆流瀉出來,慢慢湧上牆外的地面——就像從身體湧出的鮮血。

  

  ▲ 圖十一:倫敦塔的罌粟花

  當然,1914-1918年的大戰並沒有結束一切。德國失敗了,投降了,也得到了嚴厲的懲罰。德國被迫付出巨額賠款,導致經濟癱瘓。目光長遠者,如傑出的經濟學家J.M.凱恩斯(J.M.Keynes),早就預言德國的狀況定會引起強烈的仇恨,最終導致歐洲新的衝突。1919年施於德國的種種條款,最終導致了納粹黨的崛起,也播下了二戰的種子:這將是一場比一戰更為全球化、更有殺傷力的戰爭。歐盟的建立,正是由於飽經創傷的歐洲國家需要聯合起來,給這個被兩場大戰帶來巨大損失的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與團結。儘管也有許多批評的聲音,歐盟仍是相當成功的;然而,現在歐盟卻面臨新的挑戰。我們可以確信不會再起歐戰,然而,過去這些年中,歐盟所擔負的壓力已逐漸顯現。單一貨幣體系歐元的建立,給希臘等一些經濟衰弱的國家帶來了災難。從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等中東和亞洲戰區而來的移民運動,耗盡了歐洲人的寬容;歐洲內部人口的自由流動,也導致很多工人從波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經濟較差的成員國流向經濟更強的地方。這些都給北歐更富裕的國家帶來相當大的動蕩,也導致英國人民最近通過投票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離開歐盟。這一決定讓整個歐洲的民眾感到震驚——當然,大吃一驚的也包括不少英國人。上個世紀的戰爭,我們仍銘記在心;我們希望今日所面臨的挑戰,能夠得到明智而完滿的解決。【注】本文原標題為《銘記一戰》

  【作者簡介】

  羅傑·克勞利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歷史學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