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咸豐大大:這屆包子皮不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1 0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端木賜香 端木賜香

  

  溫故知新系列03:讓咸豐皇帝先跑

  1860年9月21日,對大清來講,又是一個悲催的日子——這天早上,英法聯軍開始進犯八里橋。

  八里橋東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北京城的咽喉要地。負責八里橋戰事的僧格林沁在奏摺中向咸豐皇上表示:「奴才跟他們拚了」。

  上午5點半,聯軍方面作戰信號打響。聯軍總計8000人,以法軍為主,故由法方的孟托班將軍擔任總指揮。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戰太漂亮了,居然給他贏來了八里橋伯爵的名銜。

  清軍人馬2.5萬,還是那一套肉包子戰術,呈大弧圈陣勢,兩冀強固——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這屆包子皮不行,不但捏不住,自己反倒成了肉餡。

  7時許,雙方接上了火。

  鏡頭沒法描述,因為它是16世紀與19世紀之間的對決。蒙古騎兵足夠的英勇,足夠的不怕死,足夠的人多,但是他們手中的弓箭、長矛、大刀片子和在夷人聽來象患了哮喘病的大炮,實在不是英法的對手。半小時過後,清兵就死傷眾多,大炮也都啞了。但蒙古騎兵們並沒放棄,跟聯軍挺了兩個小時。以致於聯軍方面認為,他們死得英勇,但是死得並不機智。戰爭行將結束時,聯軍發現一個史詩般的鏡頭:八里橋橋頭,站著一個高大的蒙古兵,他手裡舉著帥旗,不斷向各個方向示意。當橋頭全部都是屍體時,只剩下他獨自一人了,他仍然在搖動帥旗,傳達最後一項命令,任憑四圍的炮火如何拉轟,他也巋然不動。他的個人英雄主義引起了蒙托班的讚歎,就象曹操當年發現趙子龍為救扶不起的阿斗而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時那樣下令:不要打死他,這傢伙為什麼不跑啊,把他給我救下來。幾個士兵聽了,衝上去想俘虜他,但是遠處有機槍響了,英雄倒下了。

  僧王拚不起了,率先乘騾車跑了。

  英法聯軍駐進了僧王的帳篷和營房,戰利品引起了他們的譏笑。他們在營方發現諸多弓箭,做飯時,就用弓箭做柴火了,一位隨軍醫生調侃說:「人家用木造箭,我們把箭當柴……一個發明火藥的國家,居然仍那麼低劣地使用弓箭作戰」!還發現大量盾牌。這些盾牌是用柳條或竹子編製的。聯軍很疑惑:中國的騎士,只是肩挎弓箭,左手持盾牌,右手舉刀揚鞭,怎麼竟敢對著全副武裝的歐洲軍隊衝鋒呢?

  當然敢了,不敢也不行不是?八里橋之戰乃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最後一戰,當然,也是蒙古騎兵面對西方文明的最後一次悲壯與輝煌!

  雖說失敗了,但按僧王奏報,卻是斃賊甚多。為什麼斃賊甚多我們還敗呢?「查賊隊不過五六千名,所恃者炮火猛烈,固結死黨,無論如何攻擊,致死不退」。這也不知道扯的啥蛋,還是看聯軍奏報吧:

  法軍:3人陣亡,17人受傷;

  英軍:2人死亡,29人負傷。

  中方:2000人死亡。

  人家死五個,咱這邊就敢報斃賊甚多!不敗又如何?對於聯軍來講,戰爭太輕鬆了,有些士兵反不樂意了,說:「這場戰役給人以做夢一般的感覺。我們光打死別人,自己卻幾乎絲毫無損」。

  聯軍覺得不夠過癮,可是咸豐覺得夠了。這傢伙,要跑了!八里橋大戰的當天,皇帝收到了諸多主戰派官員的奏摺,一片嗷嗷叫:

  光祿寺少卿焦祐瀛、翰林院侍講學士張之萬、山西道御史陳鴻翊等奏:請皇上乾剛獨斷,處那個談判代表巴夏禮極刑。皇帝批曰:是極,不過可以再等兩天。(幸虧皇上沒聽,否則聯軍不但圓明園,連皇宮都要燒的)

  工科給事中何璟奏:巴夏禮被逮,說明什麼呢?說明惡貫滿盈者之報應到了,天地不容啊。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皇上,立即把巴夏禮等人斬了。斬夷之後,下令閉關,著僧王進剿,著廣東收復省城并力搗香港,山東煙台、奉天牛庄也可令他們一同決戰。皇上,十餘年的恥辱咱也該報了,大伸天討,讓夷人屈服輸誠,上慰先帝之靈,下系中外臣民之望。

  署戶部右侍郎內閣學士袁希祖提了一堆:

  第一,夷酋巴夏禮被逮,大快人心。皇上你可不能放他,蒙古兵好不容易逮住的,你一放,以後蒙古兵就不好好乾了。我聽說,當年林則徐曾經逮住了夷酋義律和伯麥,后經琦善、耆英、牛鑒等人專事言撫而甘心遣放,以致後患無窮。所以,請皇上對巴夏禮立正典刑,拔去禍根。(這部長不知咋當的,大清高幹水平太次郎。二十年前的事,他就敢瞎說,林則徐什麼時候逮到過義律?)

  第二,有人說,鬧不好,夷四國聯合進犯,不好對付。這是不了解夷情。我去年回老家,老家好多人在上海做生意,我跟他們談了三四晝夜,深得夷情。夷強而不富,商人是商人,用兵者是用兵者,各不相關,但英夷用兵之費,全賴商資。去年受創之後,氣已不振,今年糾眾來津,夷兵都是被逼的。有些人至死不願來呢。沒法了,他們才招了三五千廣東潮勇和登州土匪來的。他們覺得力量不夠,才四國同來的。(真敢瞎說啊)

  第三,夷情囂張,一是咱漢奸告訴他們,中國苦戰,二是外間封疆大吏貪圖關稅,才把夷人養成這樣的。中國百貨,乃外商所必需,大黃茶葉關係夷人之性命。咱一閉關,稅收盡歸咱不說,夷商還跟夷兵鬧。(大黃茶葉事關夷人性命,是林則徐時代的神話,二十年了,這老兄竟然還信奉著呢)

  第四,僧王進軍時,頒賞格,讓天津人民齊上陣,務使夷人片甲不返,夷人就是回家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訓練也恢復不過來(既不明白世界是怎麼回事,更不明白,正規軍都對付不了,還天津人民。部長以為抗擊英法聯軍是在山窪里捉雞,人多就成哈)

  山西道御史朱潮上奏,說自己日夜想破夷之策,終於給皇帝想了九條妙計。這傢伙象個說單口相聲的,笑哭你:

  第一,夷船宜乘間焚燒也。選一些身子輕快的,手拿火炬,從小道繞著疾跑,跑到夷人泊船之處拋擲火種。一船點著,數十百船繼燃,夷人就無處可跑了。(這傢伙是不是看過奧運火炬傳遞?)

  第二,夷船可擊破令其下沉也。沿海之人水性好,聽說南方有些人可在水上踏行,可在水下潛伏三五日。天津人也應該會玩這個。令其攜帶椎子,鑽到水下破夷船底,夷船立馬兒下沉。我聽說道光年間,粵東打勝仗,就是用這個辦法的。(小時候聽奶奶給我講故事了?)

  第三,內地宜多設伏兵也。夷兵也就炮厲害。但是他們的炮只能直著打,不能橫著打,移動時很笨重。咱多設伏兵,專門橫打。聽說夷人所用潮勇排前陣,我們只從橫里衝擊,則所殺者全是夷類。(呵呵,見過傻的,沒見過這麼傻的)

  第四,攻尤宜於昏夜也。聽說夷兵一到晚上即兩目不明,性格還象豬一樣善睡。咱到二三更時擂鼓,他們從睡夢中嚇醒,兩目不辨,光剩下自我踐踏的份兒了。(笑死寶寶了)

  第五,誘夷宜多設陷阱也。聽說夷人兩腳特長兩腿特直,不能屈曲自如,咱們可多挖陷阱,也不用挖多深,接仗時誘他們進陷阱,絆倒,就成咱俘虜了。(還是林則徐時代的神話,外國人沒有不勒蓋的)

  第六,馬隊可以計破也。夷人本來不會騎馬,近來突然會了,都是漢奸教的。但他們舍舟登陸,估計騎技練得不熟,咱可用撓鉤絆馬腿。岳飛當年用麻子刀破拐子馬,就是這樣乾的。(岳飛這個都懸,民間評書里瞎咧咧的,簡稱民科或民間科幻)

  第七,夷匪宜斷其接濟也。各海口派水師,斷絕夷接濟之船。聽說廣東民團殺夷尤勇,可令上海等處向廣東學習。(這個倒有,林則徐用過,就是利用民間爛崽去殺洋人,爛崽死了咱也不心疼,謂之「以毒攻毒,以奸去奸」)

  第八,堅守以老其師。聽說夷人不耐凍,來中國找事都在夏秋。那我們就等著,等到天冷他們南撤時,令各處水師夾擊。(夷人豈止不耐凍?夷人說了,床墊下多放一些玫瑰花瓣,他們都睡不著。媽的矯情至極)

  第九,服夷在此舉,此舉一定要把夷人嚇著。小懲一下,數載無事;大懲一下,百年平安。有人怕其報復,不想夷人離咱萬里,一懲不振,哪還敢來啊。(不但敢來,還一直來)

  也不知咸豐看了這些奏摺,心裡咋想的。但八里橋大敗的消息傳過來了,再不跑,就跑不脫了呵。第二天,也就是9月22日,咸豐就領著老婆孩子先跑了!跑前,著恭親王奕訢為便宜行事全權大臣督辦和局。

  跑在路上的咸豐,還在接收高幹們的抗敵妙計:

  首先是國防部長大人(兵部尚書)沈兆霖提出兩計:一是游擊戰,二是持久戰。所謂的游擊戰,乃是令僧王、勝保、瑞麟三人呈品字形駐京津地區之間,深溝高壘,互相響應,然後派別的小分隊前往擾敵,弄得敵人不得安生;所謂的持久戰,就是用上述游擊戰的方法,與敵人堅持一個月,到時候北風哪個吹啊,雪花哪個飄啊,海河哪個凍啊,敵人哪個餓啊,於是就不戰而遁了。

  其次是光祿寺卿勝保的破敵妙計。勝保好歹是戰場上下來的,所以對英法的評價還算客觀:我看到了,英法聯軍遠沒有咱們的粵匪和捻匪兇惡,就是槍炮厲害,所以咱們如果能跟他們近身肉搏的話,就能取得大捷。我查了,圓明園的抬槍兵丁還算勇猛,其他都不行,這樣吧,調幾千四川河北的健勇來,他們善於俯身猱進,必能得力。

  再次是詹事府詹事殷兆鏞:皇上,聽說夷器很猛烈,我在古書里找了找,又問了問曾經打過仗的人,給你想出一條破敵之法。古代攻城啊,都用濕棉被擋火蔽箭,這叫柔能克剛。你趕緊命軍隊多買舊棉被,這玩藝兒越舊越好。用水滲透,棉被一橫,上下貫以粗索,兩旁縛以竹竿。竿末縛以小鐵刀,可插諸地。每一被用兩兵張之,各帶長腰刀。馬隊隨後。遇夷匪,則棉被軍當先,前層蹲次層立,將全軍遮蔽。中間適當留空隙以備瞭望與放火器。布陣既定,任敵方如何衝突,我軍屹立不動。俟敵鬆懈,則棉被軍疾馳進逼,彼火器刀矛,都無所施。我軍將棉被插於地上,一人守被,一人拿長腰刀砍敵人的馬腿。然後我馬隊突進,槍箭齊施。步隊再繼之,兼砍敵人馬腿。倘敵人敗退後忽然又立住了,那麼我們就把各隊收入棉被中,還用同樣的辦法再來一次。這樣的話,敵隊再堅,也不是我對手。再,炮彈落地時不能即時炸開,可用濕棉被趕緊蓋住,它就沒法炸了。所以,濕棉被以多備為妙——這棉被計若上了戰場,打贏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我擔心英法士兵看見這陣勢後會笑得抽筋打滾兒喪失戰鬥力。

  中國的封建體制下,君臣之間的愚昧是互相成全的。傻臣子成全傻皇上,傻皇上成全傻臣子,遂成比傻帝國。

  比傻帝國後遺症很嚴重,比如張將軍的海帶戰術,和民間義士的抵貨戰術、轉帖戰術和詛咒戰術等。抵貨戰術的倡議者,甚至不知道世界經濟已經一體化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一句話,他那樣子,是要喝敵敵畏滅自己肚裡蛔蟲的節奏;轉帖戰術更傻逼,是中國人就轉,轉到多少小日本兒就完敗,小樣兒,你自己轉一次,意味著你從此完敗,傻了唄;至於詛咒戰術,上承山頂洞人時代的巫術,下至義和團時代的刀槍不入,都是咱的傳家寶。

  更嚴重的是,偶有一個不傻的,全體傻比跟你不願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