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孫正義拋棄阿里為了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9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7月18日曝出的日本軟銀已經同意斥資234億英鎊(約合31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的併購案消息,一時間在科技領域炸開了鍋。ARM作為技術上游企業雖然仍不被大眾所熟知,但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它對行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所以它的動向勢必對新一代技術的變革影響巨大。 ARM創建於25年前,目前擁有4000名員工。它設計了大量高性價比、耗能低的RISC處理器、相關技術及軟體,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因此,ARM在數字電子產品的開發中處於核心地位。

  

  早期的ARM公司作為蘋果、諾基亞、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資企業,與Intel、IBM、華為等這樣的大公司總共30家簽訂了硬體技術使用許可協議,至於軟體系統的合伙人,則包括微軟、SUN和MRI等一系列知名公司。而進入21世紀之後,由於手機製造行業的快速發展,ARM處理器佔領了全球手機市場。2006年,全球ARM晶元出貨量為20億片,2010年,ARM合作夥伴的出貨量達到了60億,短短5年便做出如此成就確實驚人。

  

  ARM公司目前的市值約為220億美元,而軟銀則開出了310億美元的高價,溢價值高達43%。所以本次的軟銀收購案有望成為針對歐洲科技公司的最大併購。

  

  頻傳緋聞在ARM誕生的上世紀80年代,以Power為代表的高性能RISC(精簡指令集)霸佔高端市場,以MIPS為代表的RISC主導著低功耗市場,而以x86為代表的CISC(複雜指令集)正在PC的帶動下已經開始大舉侵蝕著主流市場。而新生的英國公司Acron在向英特爾尋求80286設計以便進行優化時遭到了無情的拒絕,而它沒有走上其他公司的兼容x86之路,而撿起當時十分先進的32位RISC架構,推出了自己的CPU產品ARM(Acorn RISC Machine)。一直缺乏領導及消費市場眼力的RICS陣營直到此時才有了像樣的產品,而Acron就這麼在遍地免費x86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直到1990年,Acron正式改名為ARM,並接受來自蘋果和VLSI的投資,成為以賣CPU設計(IP,知識產權)為主的上游公司,這也註定了它能夠和市場上過百家頂級IT公司(其中不乏處理器設計和製造商)達成技術授權協議的結果。

  

  ARM在產業鏈中獨特的地位,也成為很多巨頭覬覦的成因,越是技術資源趨於壟斷的時代,收購ARM的消息越是頻傳。作為手握眾多專利的寡頭,ARM還在不遺餘力地擠壓競爭對手,如2012年就肢解了前輩MIPS,實現了對移動計算市場的95%市場佔有率。架構上的優勢以及廣泛的合作夥伴支持,ARM甚至抵住了巨無霸英特爾的兩輪進攻:Xscale和Atom。ARM的價值世人共睹,但是鑒於其特殊的產業鏈地位和相關(技術)利益集團影響,即便蘋果和英特爾都被它先後拒絕,當然最後還是錢的問題,如今其被收購的價格已經從2010年的80億美元一路提高到310億美元,雖不算是近期IT領域最大的收購案,但作為一家依靠授權收入,2015年營收15億美元(15%增長)、出貨150億顆(15%增長)的,巨大的投入能換取的利益絕不僅僅是這點收入。

  而對於本次軟銀的「大手筆」,坊間有說法認為這也許是趁著英國剛剛在幾周前完成了脫歐公投,英鎊兌日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下跌近30%的機會,孫正義渴望給自己在此前成功的投資中積累的財富找到用武之地。而其中所指的成功投資或許就包含一部分拋售阿里巴巴股票套現的資金,在平台嘗到甜頭的孫正義這次又想在技術領域再撈一次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2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