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年輕媽媽育兒常見問題18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5-2-6 1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初為人母,難免對一些育兒問題以及小寶寶出現的一些現象產生疑問,有時還會因孩子的異常反應而焦慮不安,四處求救,結果仍未找到正確的答案。現就年輕媽媽在育兒當中常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麼回事?


打嗝是嬰兒期一種常見的癥狀。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痙攣,橫膈膜連續收縮所致。膈肌運動是受植物神經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兩個月,由於調節橫膈膜的植物神經發育尚未完善,當孩子受到輕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氣,吸奶太快時,膈肌會突然收縮,引起快速吸氣,同時發出「嗝嗝」聲。


有時孩子打嗝的時間可持續5--10分鐘,看起來好像很難受的樣子,但是,打嗝本身對孩子的健康並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擔心。


人出生后其神經發育是有一個過程的,一般情況,孩子3個月後,調節橫膈膜的神經發育趨於完好后,打嗝的現象會自然好轉。


那麼,如何讓寶寶的停止打嗝呢?在寶寶打嗝時可讓他吸奶,喝涼開水或者通過其它刺激,如:光亮、聲音等使之緩解。


2.孩子為何總讓人抱著?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安靜,不愛哭鬧,照看這類孩子比較省事;而有些孩子則經常哭鬧,很少自己躺著玩耍,總喜歡讓人抱著。




孩子在離開母體前其形態是彎曲的,故離開母體后的最初幾個月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躺得太久會感到背部不適,因此而哭鬧,此時若抱抱他,他就會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鬧。此時父母如果因太忙而無法分身的話,就要同嬰兒說說話,並撫摸他,或搖動搖籃。對於3個月之內的嬰兒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 感情,不必擔心會抱成習慣,等孩子5個月後再慢慢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3.孩子為何總朝一側睡?


一般家長都很關心孩子頭的形狀,所以很重視孩子的睡眠姿勢。有些家長看到寶寶睡覺時頭總朝向一側,則擔心會導致偏頭,因此試圖在孩子的枕下、背部墊上毛巾來改變頭的方向。但是沒多久,孩子的頭又偏向原來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時間寶寶的頭型看起來的確是歪的。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也不必過於擔心,等到寶寶能夠翻身時,他就會不斷改變頭的方向而朝向另一側了。孩子l周歲時,偏頭現象就不會太明顯了。


4.囟門是否可以碰?


寶寶頭頂部的囟門軟軟的,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洗頭時令碰傷囟門,因此,孩子出生數月尚不敢給孩子洗頭。


孩子的頭部分泌物較多,應經常清洗,雖然囟門未閉合時此處較薄弱、柔軟,但仍有頭皮和皮下組織保護。洗頭時只要注意不用力壓囟門,而是用手或紗布輕擦此處,就不會碰傷它。


5.孩子為何經常打噴嚏?


嬰兒都很容易打噴嚏,有時還會兩個三個地連著打,有些家長見此情景便以為孩子著了涼而趕緊給孩子加衣被。其實嬰兒打噴嚏並不一定因著涼所致,嬰兒的鼻粘膜比較薄弱,因此較容易受到溫度、濕度及灰塵等的刺激,從而產生一種神經性反應。

6.突臍要緊嗎?


突臍是嬰兒的常見現象,有的孩子的肚臍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時突出兩厘米高,但卻無疼痛感。


突臍是怎樣造成的呢?有人認為突臍是孩子哭鬧所致,故稱「哭肚臍」,而有人甚至懷疑是否是分娩時助產士的技術不高,肚臍的結紮方法錯誤所致。一般說來,當婦女即將分娩時,胎兒的肚臍孔會自然閉合,但也有少許胎兒是在肚臍孔尚未閉合時出生的。肚臍孔未閉合的嬰兒,一用力,則會因腹壓增高而使肚臍外突。突臍對嬰兒健康沒有什麼不良影響,無需特殊治療,肚臍孔就會隨著發育的不斷完善而閉合。一般在出生了3個月後即閉合,絕大多數突臍的嬰兒在出生1年後其突臍均會消失。






7.如何使生病的孩子保持安靜?


若孩子在生病時也不愛躺在床上,則說明孩子的精神狀態良好,同時也可據此判斷出孩子的病較輕,可不勉強他睡覺。若寶寶患病時哭鬧不止,而一抱即安靜入睡的話,父母就應辛苦一點,整夜抱著孩子,好讓他乖乖地睡。


剛開始發燒,寶寶往往全身發抖,手腳冰冷、臉色蒼白,這時,可以用熱水袋,電熱褥等在床上加溫后讓孩子安睡。若孩子在炎熱的夏天發燒時,則應該打開窗子,使空氣流通。因為此時關閉門窗,孩子不易人睡。


在孩子休息時,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他――頻繁地試體溫、喂水、喂葯也會使孩子感到疲勞。

8.新生兒為什麼易嘔吐?


嘔吐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表現。新生兒由於胃腸道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本身就容易嘔吐。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納過多;賁門鬆弛,易被胃內容物沖開使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門肌肉發達,受胃內容物刺激時易發生收縮,痙攣,使食物反流。由於上述原因,當嬰兒吮吸太急,吸進了空氣時,就容易發生嘔吐。若在餵奶后將孩子輕輕豎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輕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會避免嘔吐發生。


孩子嘔吐的另一個原因是餵養不當。如:喂得太多,超過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溫度不適(太涼或太熱),使胃蠕動增加,導致發生嘔吐。這種嘔吐往往偶然發生,且嘔吐量較多。對此就注意糾正餵養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導致嘔吐,如:先天性食道閉鎖,胃扭轉、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先天性腸閉鎖等,但這類情況並不多見。


在孩子休息時,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他――頻繁地試體溫、喂水、喂葯也會使孩子感到疲勞。


9.如何預防臀紅?


臀紅又叫尿布疹。由於新生兒皮膚柔軟,若大小便后不及時換尿布或擦洗臀部,孩子的皮膚就會受尿便酸鹼性刺激和濕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嚴重的可出現皮膚脫落或皮膚糜爛,非常疼痛。


預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換尿布,用過的尿布要燙洗乾淨,再在日光下曬乾,保持尿布的清潔和柔軟。孩子大小便后要給他(她)洗凈臀部和會陰處,擦乾后撲上爽身粉或塗5--10%的鞣酸軟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膚。若已發生尿布疹,要設法使患處保持乾燥、清潔。大小便后要將臀部洗凈擦乾,再塗上龍膽紫或尿溴紅。

10.嬰兒需要補充維生素嗎?


牛奶或奶粉中維生素C和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餵養的小兒需要補充維生素C和D。


母乳餵養的小兒,若母親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柑桔水果,小兒就不會缺乏維生素C,但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極低,所以吃母乳的孩子易缺乏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的常用辦法是給小兒服用魚肝油,給小兒喝桔汁則可補充維生素C。


11.小兒何時開始出牙?


小兒乳牙共二十個,約六個月開始出牙,至2--2.5歲出齊。小兒出牙時間差異比較大,有些早至4個月,而有些卻遲至10個月左右,都屬正常情況。二歲以內小兒乳牙總數大約等於月齡減4--6,例如14個月小兒出牙8--10個。


12.如何知道嬰兒是否對添加的食物過敏?


嬰兒對某些食物過敏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在嘗試新食物時,更容易發生。一般食物過敏的反應是出疹或腹瀉,因此,給嬰兒添加新的食物時,應先添加單一的食品,一旦發生過敏,即可找到過敏的食物,待嬰兒適應單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種類的輔食。

13.如何預防嬰兒患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由於膳食中鐵攝入量不足引起的。貧血的嬰兒有面色蒼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長遲緩等表現。近年的研究還發現,缺鐵性貧血對嬰兒的智力發育也有不良的影響。 出生時嬰兒的體內儲存有豐富的鐵,加之從母乳中得到的鐵可以滿足寶寶頭四個月的鐵需要。但四個月以後,必須有規律地給孩子添加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給嬰兒添加1--2個蛋黃,每周二次在嬰兒輔食中加入肝泥。可以大大減少貧血的發生。若同時攝入含維生素C較多的菜湯或果汁,可促進鐵的吸收。


14.如何預防嬰幼兒患佝僂病?


佝僂病俗稱「軟骨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使鈣磷攝入不足所致。人體可以從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但大多數食物中含量較低,不夠用,人體主要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合成維生素D,因此,當從食物中攝入的維生素D較少,曬太陽太少,小兒就會患佝僂病。 預防佝僂病要注意以下措施:1)提倡母乳喂孩子,並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D及鈣磷比例適當的輔食;2)多曬太陽,平時每天戶外活動在一小時以上;3)對體弱兒或在冬春季,戶外活動受限制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魚肝油和維生素D。

15.如何讓寶寶睡好覺?


許多年輕的父母經常詢問「如何讓寶寶安安靜靜睡覺?」這的確是所有父母都關心的問題。以下是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措施:讓孩子吃飽十分重要;睡前洗個熱水澡有助於孩子入睡;讓孩子聽有規律的聲音如輕柔的節拍聲等;給孩子一個與白天不同的利於入睡的環境。如關掉電視機,收音機,減弱室內光線及盡量減少嘈音;保持室內溫度在19--21攝氏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幾個月,嬰兒的睡眠時間是沒有規律的。


16.怎樣讓孩子安全睡覺?


嬰兒睡覺應採取仰卧位。其他體位只有在醫生的指導時才能使用。此外,為使孩子睡眠時安全,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二歲以前,不要讓孩子用枕頭睡覺,枕頭有時可使孩子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單;不要給嬰兒蓋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讓孩子太熱不好,甚至有危險;還要使用安全嬰兒床。

17.每天孩子睡覺的時間是多長?如何安排?


每個孩子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新生嬰兒需睡18--20小時左右,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時間差不多。隨月齡的增長,嬰兒睡眠時間逐漸減少,3--6個月時為14小時左右,6--12個月為12--14小時,而且晚上睡眠的時間逐漸延長。要安排好寶寶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給予適當的活動或運動,比如到戶外曬太陽,中午或早晚這段時間安排聽音樂或做遊戲,這樣可適當縮短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消耗其精力,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這種訓練可從4--5個月開始。

18.寶寶啼哭怎麼辦?


嬰兒尚未具備語言功能,哭吵是表達要求或反應身體不適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種方式。大多數嬰兒哭吵是因為飢餓,口渴,尿濕,尿布不幹凈以及要抱等,這種啼哭是生理性的,可採取以下措施減少啼哭:喂孩子母乳及其他食物,讓孩子吃飽喝足;抱孩子走動,並輕輕搖動;給孩子哼小調,說話或讓其聽些柔和的聲音;給孩子適當的玩具或坐在窗邊向外望等。由於護理不當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過緊,環境過熱過冷,物件疼痛,熱水袋燙痛等引起的哭吵,則必須仔細查看,怯除誘因。

哭吵有時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應,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腸絞痛等,此時嬰兒的哭聲多呈痛苦狀,抱起或餵奶也不能使哭鬧停止,多伴有發熱,咳嗽,吐瀉,面色蒼白,精神柔弱或呻吟等病理特徵,這屬病理啼哭,應及時送醫院治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