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即將被打開的封鎖之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3 04: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全球社會割離的表面之下,一股連接的力量正在崛起。即便封閉如朝鮮,也無法完全拒絕外界資本與信息的誘惑。朝鮮正在成為東亞供應鏈整合的一部分,平壤的少年對比薩,而不是朗誦革命詩篇更感興趣。

  除了哈薩克和蒙古國兩個內陸大國之外,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的還有一個脆弱國家:朝鮮。哈薩克和蒙古採取了政治和經濟改革措施,但朝鮮在過去幾十年裡始終保持了令人絕望的封閉狀態,朝鮮追求的是其過時的意識形態指導下所謂的「自主」政策,當然這也與朝鮮所遭受的國際經濟制裁有著密切關係。但朝鮮非但沒有實現自給自足,反而在幾乎完全孤立的狀態下形成了對外部世界的單向依賴:幾乎所有的朝鮮出口都是運往中國,而幾乎所有的食品、能源和必需品進口都必須經過中國。

  我在2012年訪問了朝鮮這個「隱士國家」,在行程中我被安排去參觀革命雕像並觀看反對韓國和美國的宣傳材料。但同時我也覺察到,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和基礎設施都快走到生命的盡頭。平壤的水泥建築里的自來水系統已經接近崩潰,街上的公交車破舊不堪、燃料不足。中朝兩國經濟差距在拉大,隔閡也在迅速加深:現在中國按某些方法測算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朝鮮到目前為止連主權信用評級都沒有。

  

  中國在朝鮮羅先投資建設了一個工業區,天氣寒冷的羅先正好位於中俄朝三國交匯之處,毗鄰日本海。在修建了通往羅先的鐵路線后,中國幾乎是在朝鮮的另一側獲得了出海口,這會極大強化中國對北極航行路線的控制權。

  俄羅斯對朝鮮這個似乎被遺忘的鄰國也有計劃。2014年,普京派出俄政府副總理兼俄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尤里·特魯特涅夫出訪朝鮮,此行不僅豁免了朝鮮對俄債務,還重啟了此前擱置的投資項目,此外俄朝兩國還討論了修建跨境天然氣管道的可行性。幾乎與此同時,在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普京表示,應該修建一條從莫斯科通往首爾的鋼鐵絲綢之路特快,途中可在平壤停靠。現在俄羅斯也開始給朝鮮輸送石油來減少朝鮮對華能源的依賴,為此朝鮮可能會同意其數百萬後備軍作為勞動力去幫助建設俄羅斯的遠東邊疆。同根同源的韓國也想在朝鮮的生態恢復中發揮積極作用,韓國也在加大對開城工業園的投資,此外也在籌劃從首爾到平壤的鐵路線。即便是封閉如朝鮮,競爭性互聯也會尋找機會。

  儘管步調緩慢,時斷時續,但朝鮮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策源地的風險還是在慢慢降低。相反,大型供應鏈整合正在試圖將朝鮮納入進來。最明顯的信號就是朝鮮所推行的經濟特區。開城工業園裡有5萬多名朝鮮工人,他們給韓國現代汽車製造零件,同時因為勞動力成本較低,中國的部分手錶和製鞋企業也在此設廠。我還碰到了一個在這裡生產DVD(數字多功能光碟)的外國投資者,朝鮮人常常購買之後用來播放走私進來的韓國節目。如果韓國取消對朝鮮的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出口禁令,開城工業園的年銷售額將有望從目前的5 億美元增加至數十億美元。2014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說,朝鮮每個道都應該開發自己的經濟特區;其實這些道也不得不這樣做,因為朝鮮中央政府對除平壤外的道、市基本上沒有提供任何支持。朝鮮向越南和新加坡派出了數個規劃代表團,去學習如何管理元山自然保護區這樣的地方,元山保護區內有黃海灘塗,附近還有滑雪場。我們是希望看到朝鮮成為美元假鈔以及鴉片種植和毒品製造的基地,還是希望讓朝鮮融入正規國際製造業和旅遊業的產業鏈?

  從地理上看,朝鮮註定會成為供應鏈的節點。朝鮮的稀土儲量非常豐富,而稀土又是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原料。澳大利亞和蒙古的採礦企業都希望能到朝鮮開採金礦和鎂礦。這些稀有金屬目前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中國的龐大電子製造產業需要這些金屬,因此難以坐等朝鮮的開放。正如某位朝鮮經濟的專家所指出的,「中國想要的是整條供應鏈」。其實全球消費者已經開始與中國合謀一起利用朝鮮的礦產:2014年,按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要求,各企業披露了更多的經營信息,這些文件顯示,IBM和惠普的產品都含有中國供應商利用朝鮮礦物加工而成的部件,儘管其高管和股東對此一無所知。

  

  單看某一項,朝鮮所採取的經濟開發和改革措施似乎都無足輕重:工業合資企業,進口外國車輛,部分開放網際網路接入,可以撥打國際號碼的手機,以及新的滑雪場。但如果加在一起,這些措施看上去就有點類似於中國在20 世紀70 年代末所採取的初期開放措施。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將有數百萬的製造業崗位轉移到朝鮮。此外朝鮮還有其他資源,朝鮮的洶湧河流適於開發水電,不僅可滿足朝鮮本國電力需求,還有望出口給中國和韓國。另外,朝鮮也是大米、玉米、大豆和馬鈴薯等主要糧食的重要產地,現在已經有私募股權公司決定去朝鮮投資農業。

  高麗交流中心是在朝鮮境內活動的最著名的國際非營利性機構,這家機構正在培養成千上萬的朝鮮年輕人的創業和職業技能,尤其是女性,這家機構甚至會組織西方的風險投資者考察朝鮮。當然即便所有在規劃中的港口、經濟特區、工業園、房地產項目、礦產項目、員工培訓項目和高山滑雪場都可以順利建成,15年後朝鮮的社會經濟條件充其量也只能與羅馬尼亞在東歐劇變時的情況相當,初級工業、農業和採礦將依然是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朝鮮將依然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但或許會變得更加開放和自由。

  所有的朝鮮人都在遭受壓迫,至少1/3 的人口還在挨餓,但朝鮮並不是人人都是瘋子。外國人對其文化的讚許提醒著他們,朝鮮也曾擁有輝煌的文明,但現在卻陷於錯誤制度的桎梏。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商旅、文化代表訪問朝鮮,朝鮮也會越來越多地看到外面世界的富庶與知識,這些將反過來驅使朝鮮人去靠近外部世界並尋求自身的發展。朝鮮人不是機器,他們忠誠,但缺乏對外界的了解。正如伊朗和古巴國民一樣,長期以來他們都在接受同樣一套邏輯的灌輸,但媒體和旅遊業的發展讓他們碰到了不同的觀點。現在許多伊朗人提到「最高領袖」,就想到其對自己生活方式的管制,朝鮮人也幾乎難以遏制對全面變革的嚮往。

  

  平壤的少年對比薩,而不是朗誦革命詩篇更感興趣。無論是在學校、撞球廳還是在歌廳,朝鮮人都毫不掩飾地說出自己的關切。我碰到了許多朝鮮家長,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參加阿里郎表揚頗有微詞(阿里郎是世界上最大的集體舞表演,十萬演員藉助紙板和彩旗組合成各種巨型圖案),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學鋼琴、做數學作業和學習英語。所有的獨裁者在看到利比亞和埃及政治強人的結局之後,一定會感到脊背發涼。通常的反應是變本加厲,將所有的不安定因素都扼殺在萌芽狀態。

  如同伊朗,坐等朝鮮變天或崩潰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相反,政權變更的威脅只會讓朝鮮不願意開展有望讓朝鮮緩慢變化的外交接觸,由此也就喪失了化解敵意的機會。2014 年韓國總統朴槿惠在德國萊比錫發表演講,她談到了朝鮮半島的統一,工業化韓國和農業經濟體朝鮮將會存在自然勞動分工。或許這會是朝鮮半島的未來,但其統一進程將有別於1990年的德國,當年德國統一時,在精心謀划的國際進程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最終完全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朝鮮半島現在正慢慢從核戰爭緩衝地帶變成中俄的重要通道,一邊是朝鮮,一邊是韓國。在此變遷中,朝鮮或許可保持其獨裁政體,而不是實現驟然民主化。這就是為何供應鏈整合所帶來的負面效果要遠遠小於政治上的孤立。【摘自《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中信出版社授權 網路配圖】

  

  

帕拉格•康納 史客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