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企與民企的樓市戰爭 誰是贏家?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7-10 22:0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騰訊網

房企最新銷售榜單出爐,2016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金額和面積門檻均大幅提升,多數房企創下了歷史最好成績。

然而,國有背景的房企跟民企的競爭趨勢愈加複雜,顯示出老牌國企業績退步,民企市場份額增大但伴隨著新晉國企新星爭搶佔市場的新局面。

民企叫板國企

有研究機構指出,就有18家房企被甩出銷售額百強榜單,其中,包括北京(樓盤)住總、中信地產等國有背景的房企。「被甩出」的其中5家是銷售額同比下跌,分別是世紀金源、泛海建設、雅戈爾(600177,股吧)地產、保集集團和中信地產。

其中,中信地產在去年的榜單中排行第十二名,在今年已經被甩出前百。

前20名房企梯隊中,國有背景的房企退步明顯,保利地產(600048,股吧)、中海地產、華潤置業雖然仍排名前十,但分別退步了一或二位。

同時,部分百億梯隊中的國有房企出現了排名提升的成績,如首開股份(600376,股吧)從去年的排名77名,提升到今年的15名,招商地產(000024,股吧)也從去年的第20名提到今年的16名。

此外,2016上半年躋身進前百強的18家新晉房企中,國有房企出現了6家,分別是魯能、中冶、中航、天房、北辰和蘇州高新(600736,股吧)。

「競爭激烈,銷售業績整體拉升,所以一些大型國有房企對市場反應相對較慢,導致市場份額搶佔不足。」某前20名的房企一位高管分析。

事實上,從金額方面,各梯隊房企集中度均同比上升。其中TOP100房企集中度提升最為明顯,同比增加4.05個百分點達到44.35%,佔據市場份額近半;TOP10及TOP20房企則分別增加0.5個百分點、1.35個百分點;TOP50房企則從32.63%上升至35.44%,增加了2.81個百分點。

「門檻的整體提升,讓不同競爭力的房企表現出現差異,布局好、產品有競爭力、市場反應靈敏的房企能夠更快搶佔市場。」金額、面積各梯隊入榜門檻雙雙大幅提升。其中,金額門檻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上,其中TOP20金額門檻同比翻番達到115%。

囤地量影響下半場

鑒於上半年房企整體去化加速,所以房企拿地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且下半場的業績較量主要受到拿地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如果按照拿地實力層面來看,國有房企的勢力更強,可能會趕超民營房企。」某國有房企杭州(樓盤)公司負責人指出。

之前曾有媒體統計20大標桿房企2015年拿地排行榜發現,2015年,萬科地產、保利地產、華潤置地、龍湖地產、碧桂園、綠地控股(600606,股吧)等20家標桿房企拿地金額達5388億元,相比2014年上漲42%,處於歷史高位。而從20大標桿房企拿地總面積上看,2015年拿地面積12378萬平方米,相比2014年僅略升2.7%。

近期,國有房企四處斬獲各重點城市的「地王」,且大量的高價地也收入囊中,民企的收地量顯然稍有遜色。

其中,「地王」態勢之火熱,史無前例。值得一提的是,在200宗超過10億的高總價地塊中,國企獲得的比例多達106宗,佔比高達54%。上半年由於融資成本低,國企在融資上具備一定的優勢,在土地市場上表現尤為積極。也不乏金融企業大舉進軍土地市場,推高地價。

有機構分析指出,進入白銀時代,房企爭奪戰已經不僅僅是規模之戰,利潤、運營模式均為房企綜合實力考量的重要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房企規模之戰仍有必要,並且是房企最基礎、最原始的考核標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5: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