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習近平在建黨95周年大會中的引經據典

[複製鏈接]

334

主題

334

帖子

210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k123 發表於 2016-7-9 18: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極具歷史意義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引經據典之語頻出,更是證明了習總書記對中國文化的重視。  跟著「學習經典」一起來回顧、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經典之語,一同以「文化自信」這「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來面對當下與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譯文:對照明鏡是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研究歷史是為了知道今天的形勢。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撰《資治通鑒》。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迴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學習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五代]《舊唐書魏徵傳》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明]《增廣賢文》  前車之覆軌,後車之明鑒[唐]房玄齡等《晉書》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出處:[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譯文:沒有志向,就做不成事情。  王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世稱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他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主張「知行合一」、「致良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  引用回顧  這句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19日,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題為《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中曾提到:  中國古代先賢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不能沒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亞太合作要面向未來、引領未來,謀划大手筆、塑造大格局。  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有志者,事竟成。[南朝]范曄《後漢書耿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宋]蘇軾《晁錯論》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出處:毛澤東 《西行漫記》回憶  譯文:擁有自信,定能施展鯤鵬之志。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迹。  學習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三國]曹植《魚旦篇》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出處:《大學》  譯文:得眾人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者失去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學習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離婁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  譯文:功績是憑藉才能而成就的,事業是由於才能而擴展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引用回顧  這句也並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引用,在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造性活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划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  文中之「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人才才是成就豐功偉績的必要因素。  學習  故不以天下為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宋]王安石《人才論》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資治通鑒》  使能,國之利也。《左傳文公六年》  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周禮夏官大司馬》  己不正,焉能正人。  出處:《論語》  原句: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不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去使別人端正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實踐證明,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黨風建設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我們要從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員會抓起,從高級幹部抓起,持之以恆加強作風建設,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使黨的作風全面好起來,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學習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左氏辨》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大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出處:[先秦]屈原《離騷》  譯文: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中如是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學習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先秦]屈原《離騷》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章》(學習經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