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夾邊溝「右派」的生死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6 05: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夾邊溝,是一個地名,也是一起政治事件,更是一段無法想象的「右派」苦難史。位於中國甘肅省酒泉市境內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這裡曾經有一個勞改農場。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近3千名右派分子被關押在這裡勞動改造。短短三年間,三千「右派」在吃盡能吃的和一切不能吃的之後,只剩下三四百人。1960年9月初,夾邊溝農場接到張掖地委的通知,除少數留守人外,全部要遷到高台明水農場。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調查組「糾正極左路線」,開展「搶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倖存者才得以陸續遣返原籍。

  

  甘肅籍作家楊顯惠作品,被譽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

  

  改編自《夾邊溝記事》,展示了在1960年前後,人間地獄一般的夾邊溝勞改農場發生的故事夾邊溝「右派」絕大多數被餓死

  夾邊溝農場雖屬酒泉市管轄,但地理位置更靠近金塔縣。 夾邊溝本是村名。村子的一邊是古長城,當地人叫「邊牆」;另一邊是排洪溝,因此叫成夾邊溝。

  1954年,甘肅省勞改總局在夾邊溝村龍王廟的原址上開辦國營勞改農場,後來改為就業農場。1957年11月16日,張掖專區機關來的48名「右派」為勞改農場第一批勞教犯人,在此後的3年中,夾邊溝農場成為接納甘肅省「右派」的勞教農場。1957年6月8日,在毛澤東親自指導下,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進攻」的內部指示。同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這是為什麼?》的社論。此後,全國陸續開展大規模「反右」鬥爭。1958年春節剛過,中共甘肅省第二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張仲良的報告大談「整風運動」。他說:自1957年6月「反右」整風以來,全省挖出了9700多個「右派」分子,還挖出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壞分子。

  甘肅省何以將大批「右派」送往貧瘠而寒冷的夾邊溝?《經歷——我的1957年》作者和鳳鳴認為:「選擇這種普通人難以生存的地方,以對甘肅全省的極右分子予以處罰,讓兩千多無辜者在苦役及無效勞動中消耗體力,消磨生命,這正是甘肅省當時一些領導人所要的效果。」 「右派」在夾邊溝的勞動究竟是何種強度?夾邊溝是嚴重鹽鹼化的沙土地,耕作前必須挖出縱橫交錯的排鹼溝。鹼水有極強的腐蝕性,對人體傷害極大。大冬天「右派」們站在鹼水裡,每人一天挖土挑土二三十方,相當於現在大型五六十噸的車,勞動強度也已經到達了極限。「右派」們剛剛到夾邊溝時,每月定量是40斤糧。但是1958年以後,糧食供應降為每月26斤,後來又降為20斤,最少的時候降到 15斤。

  《甘肅省志·大事記》中記載:據1959年7月統計,甘肅省共定「右派」分子11132人。根據天津作家、《夾邊溝記事》作者楊顯惠的調查和當事人回憶,夾邊溝農場在1957年10月至1960年年底,這裡關押了甘肅省3000多名「右派」。也就是說,甘肅省近三分之一的「右派」被送到了夾邊溝農場。當1961年初夾邊溝倖存的「右派」被分批釋放回家時,一位醫生留下來負責給2000餘名死者編寫病歷。他們被貼以各種名目的致命疾病:心力衰竭、心臟病複發、肝硬化、肝腹水、腸胃不適、中毒性痢疾……實際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均死於飢餓。

  

  現夾邊溝林場大門

  

  縱橫交錯的排鹼溝插翅難逃

  勞動教養是當時處理「右派」分子最為嚴厲的方式。 作為一種懲罰性的政治處置手段,勞教制度在「反右」前已成雛形。1957年8月3日,國務院正式公開發布《關於勞動教養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暨南大學「右派」問題學者黃勇認為,《決定》在勞教期限和審批程序等問題上都缺乏明確的成文規定,因此勞教在實際操作時很快就突破了法規所規定的收容範圍和對象,勞教人員往往被當成專政對象來對待。 勞教幹部對待「右派」用的是對待勞改犯人的辦法:以捆犯人的捆法將「右派」捆得皮開肉綻;安排高強度密度的勞動,使勁折騰不讓休息。

  每晚還要開小隊會學習,十人圍坐煤油燈下,輪流發言。自我反省,檢討自己,檢舉別人。

  同為天涯淪落人,卻彼此設防,誰也不敢貿然結交朋友,甚至與人交談。每個人都害怕在這裡再被檢舉揭發。

  夾邊溝易守難逃。儘管這裡並沒有重兵把守,但多數人仍沒有能力從茫茫荒漠中逃脫。有些「右派」跑到半道,被荒野上的狼吃掉。有人跑出去兩天,又自己回來了。因為他跑不出鹽鹼地戈壁灘,認著自己的腳印又走回來。也有人成功跑出去,到省里、北京「反映問題」。但有人這樣跑出去9次,都被送回來了。

  

  遇難者墳冢

  

  裸露地面的骸骨噩夢終結

  1959年,一批體弱不堪的人最先命赴黃泉。死神面前,人們開始了本能的掙扎求生。勞動停止了,所有人在夾邊溝存在的唯一意義,只在於活下去。人們到草灘上挖野菜、捋草籽,煮著吃下。看到蜥蜴,抓來燒著吃或煮了吃,有人因此中毒而亡。有些人草籽吃得太多,無法排便,肚子鼓得像皮球,最後活活被鼓脹死了。

  1960年的春天播種的時候,農場「右派」有一半的人累垮了,下不了地,成天在房門口曬太陽,躺著,死亡開始了,每天有一兩個兩三個人從衛生所的病房裡被抬出去。 死者的遺體被餓得發狂的人們從沙地里扒出來,開腸破肚掏出內臟,割下大腿和屁股上的肉。有些人躲到沙堆後面用乾草燒著吃,也有悄悄焙乾了存著慢慢吃的。

  楊顯惠《夾邊溝記事》中記載,1960年4月,蘭州中醫院的「右派」高吉義被場部派往酒泉拉土豆。裝貨最後一天,餓極了的「右派」們知道這個機會千載難逢,他們煮熟了一麻袋洋芋,9人一口氣將160斤洋芋統統吃光,「都吃得洋芋頂到嗓子眼上了,在地上坐不住了,靠牆坐也坐不住了,一彎腰嗓子眼裡的洋芋疙瘩就冒出來。冒出來還吃,站在院子里吃。吃不下去了,還伸著脖子瞪著眼睛用力往下咽。」返回途中,一名吳姓「右派」在顛簸之下,活活脹死。

  1960年9月初,夾邊溝農場接到張掖地委的通知,將2000餘人轉移到高台縣的明水大河農場。 死亡高峰不可避免地到來。1960年11月中旬,每天都有數十人死去。場部黨委書記慌了神,跑到張掖地委彙報情況,請地委給調點糧。1960年11月3日,中央派出以錢瑛(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國家監察部部長、黨組書記)為首的檢查團來夾邊溝調查情況。 11月中旬,執行中央工作檢查團的指示,明水大河農場和夾邊溝農場開始搶救人命,遣返勞教人員。

  曾在農場搞宣傳工作的「右派」司繼才後來回憶:夾邊溝農場送去了大約3200人,他在1959年冬季發衣裳時,具體人數是3136人。但是,從明水活著回來的人超不過300人。

  

  

  包裹屍骨的被子

  (文字:《南都周刊》2010年第45期,圖片:網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3: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