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中國轉型憲政民主是走不是未來人類前途方向的西方文明道路

[複製鏈接]

206

主題

260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從整個歷史大背景看西方文明不是人類未來的文明方向中華文明才是未來的文明方向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因為西方文明是以熱衷戰爭熱衷征服的基督教文明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競爭思想、在加上人類第一次文藝復興形成的推崇人性、特別是推崇個人人性價值個人自由同時貶低神性、和一系列西方思想家主張的尊重個人權利高於保持國家和社會權威等利益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具有西方特徵的文明。基督教不排斥武力和戰爭的征服,所以西方歷史上發生過十字軍東征、三十年戰爭等等宗教戰爭。因為西方主要宗教基督教如此這般;加上第一次文藝復興塑造的社會價值觀念;加上社會達爾文主義競爭思想:這樣一來西方文明的特徵就具有了好戰、推崇個人價值、貶低集體主義、主張物質主義享受。。。等等的特徵了。
歷史上西方所推崇的人權、民主、經濟發達、軍事強大與對外征服、科技發達。。。等等,無不是上述特點的西方文明所具有特徵的表現。
正是在西方文明推崇物質主義推崇經濟發達以達到滿足個人無窮的物慾享受、推崇競爭、戰爭結果導致各國爭奪世界各種資源的情況,於是為了上述東西核武器出現了、環境污染破壞出現了、社會貧富不均出現了、吸毒賣淫出現了、各種犯罪大量出現了。
所以儘管西方文明中也有一些很有價值的東西如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與保護、學術自由與民主政治等等,但是西方文明的推崇個人主義貶低、壓制集體主義、絲毫也無天下主義無世界主義的特徵,使得西方文明骨子裡具有推崇各國分裂競爭、互相爭奪、依靠戰爭的民族主義的特徵。這樣的西方文明顯然是導致整個世界發生內部爭奪與戰爭的總根子,也是發生核武器出現、環境污染破壞、社會貧富不均出現、吸毒賣淫出現、各種犯罪大量出現的總根子。
大概因為看到了這些,所以英國歷史大師湯因比得出結論斷定「西方無法引領人類未來文明」:「湯因比堅信未來的人類只有走向一個「世界國家」,才能避免民族國家的狹隘,才能避免民族國家因為狹隘國家利益追求而帶來的人類社會的滅亡。而人類社會要過渡到一個「世界國家」,西方社會是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的。西方在羅馬帝國分裂之後就再也沒有形成一個天下主義的國家來統一西方世界,而民族國家和民族主義恰恰是西方在羅馬帝國分裂和滅亡之後西方歷史發展的主線。而西方文明在過去幾百年對世界的武力征伐將世界帶入到一個統一的經濟市場,西方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促進了全世界各個文明學習西方文明而自強。因此西方世界在經濟和科技上影響了世界,在政治上卻完全無法為世界建立一個整合和統一的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世界國家」。西方不僅無法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而西方本身內部都無法統一。
而在未來人類的利益整合和利益協調的過程中,湯因比也非常不看好西方的民主模式。池田作為一個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很深的東方學者,堅信未來世界的統合的方式應該是根據一種自下而上的民主原則和人民自願的原則,因此世界民主是統一世界的關鍵。而湯因比作為文明學家和人類文化學家則以穿透五千年歷史的深邃眼光指出,如果僅僅依靠國家和國家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社會和社會之間的民主協調,那麼人類社會很可能在無盡的爭吵和爭端中走向衰落,而這樣的漫無邊際和漫天要價的民主進程很可能在人類社會還沒有邁出任何一步之前,人類就在工業化的無止境擴張中滅亡了。湯因比非常睿智地指出,人類歷史上長時間的和平和「世界主義」國家從來都不是出現在民主協商之中,而民主的雅典恰恰在民主內部爭端中而走向衰亡。
湯因比的觀點特別值得我們在後美國時代和后西方時代深思,西方式的民主已經不能適應21世紀的變遷,曾經是人類制度文明象徵的西方民主制度現在已經逐漸僵化和腐化,成為西方前進的障礙,以至於西方的一些學者已經開始意識到「后民主時代」不可避免地到來。如果再把西方的日漸勢衰的多黨競爭民主移植到「世界國家」的建立過程中來,那就真的要貽笑大方了。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已經讓人們看到100多個民族國家一旦利益發生分歧,任何一個微小的協調都是多麼困難,更遑論要建立一個世界政體和世界國家了。
的確,20世紀後半期的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無數生靈塗炭的教訓,人類無論如何也是在向進步文明的方向上發展,湯因比當然知道現在的人類不能再像過去的帝國那樣依靠武力來統一,因為在核武器時代武力統一就意味著人類同歸於盡;而人類也絕對不可能依靠西方的民主制度來實現統一,那樣人類恐怕還沒有完成世界整合過程的百分之一,就面臨著過度工業化和環境的空前災難了。而西方文明在湯因比眼裡看來是無法主導人類未來方向的文明,美國更是以羅馬帝國「暴力征伐」的特徵而演化成為一個軍事主義的帝國,而這在湯因比——這個對人類古代的軍事化文明多有研究的智者眼中,絕對是一個衰朽的文明的先兆。那麼世界出路在哪裡?」
湯因比斷定的「西方無法引領人類未來文明」,其實就是說「西方文明無法引領人類未來文明」的意思。
而與西方文明的推崇個人主義貶低、壓制集體主義、絲毫也無天下主義無世界主義,使得造成各國分裂競爭、互相爭奪、依靠戰爭的民族主義特徵相比,中華文明和馬克思主義主張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卻是主張世界各國和睦共處的、主張世界統一世界大同的、主張消除世界戰爭、消除核武器威脅的、因此是集體主義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的文明。
同時中華文明也主張天人合一、敬畏天地、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中華文明把自然看得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因而主張人對自然也要保持敬畏。而作為對比西方文明則有來自第一次文藝復興的崇尚人性貶低神性貶低宗教的特點,同時西方文明特別崇尚自然科學,把科學看做是人類最高端的真理與知識,把宗教、把天地都看得是沒有生命沒有靈魂只有為人類貢獻服務的地位:所以西方文明主張肆無忌憚的發達經濟消耗世界資源,同時把地球弄得烏煙瘴氣環境污染。
如此這般的西方文明實際上的結果是導致民族主義同時破壞環境破壞生態;而中華文明的最後結果卻是導致全人類和睦大同與環境保護的:西方文明骨子裡為個人、為自己、為自己國家、最後是為自己民族的;中華文明則骨子裡是為全體、為天地、為自然、為人類大家、為世界、最後為全人類共同和睦與幸福的。
另外西方文明崇尚物質主義貶低精神主義貶低人類精神的作用,同時西方文明也是推崇人性貶低神性的——這正是人類第一次文藝復興給人類帶來的最大精神碩果。西方文明把人的物質滿足與物質享受看做是人生的第一大幸福。
而中華文明則不然:中華文明崇尚精神崇尚精神主義,把個人對集體的貢獻對全人類的奉獻看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的第一追求,所以才有集體主義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的文明思想出現:從《禮記》中的《禮運大同篇》思想、到「克己復禮」思想、到佛教的慈悲眾生、普度眾生的思想、「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皆強調利人利他的思想、到康有為的大同世界的思想、德國的馬克思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學說在中國的大行其道、到佛教踐行菩薩道的帶領信徒把人間社會建設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人間凈土世界的思想。
西方的馬克思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學說卻在西方完全沒有實踐落實的土壤,卻在中國的土地上大行其道生根開花,其實不過是證實了中華大地才是適合集體主義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生長的土地,而西方土地是沒有集體主義、天下主義、世界主義存在的土壤罷了。
大概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英國歷史大師湯因比才最終斷定只有中華文明將會引導全球領導未來的人類文明。1974年在英國約克郡與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會面,在談話中湯因比預言:中國文明將一統全球。「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的希望在東方,而中國文明將為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湯因比也直言不諱地預言:未來最有資格和最有可能為人類社會開創新文明的是中國,中國文明將一統世界。」(引自《社會觀察》:《湯因比預言:中國文明將一統全球》文/劉濤)
很明顯的是:如果整個世界繼續讓西方文明壟斷天下,就像我們過去所經歷過的歷史那樣,那麼未來世界將繼續象美國主導的那樣整個世界繼續瘋狂軍備競賽、繼續發展核武器、繼續建造更多的飛機大炮和潛艇軍艦、繼續「發展經濟」、「發展武器」、整個世界各國繼續爭奪世界能源資源、礦產資源、爭奪市場資源、整個世界繼續環境污染、天氣變暖、生態破壞、整個世界都像美國和西方那樣,到處是吸毒、賣淫、紙醉金迷、聲色犬馬。。。。。。
而如果世界按照中華文明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世界主義道路去走,今後的世界則是強調個人服從集體,個人服從天下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 是大同世界思想的、是康有為的《大同書》所描述的、整個人類是慈悲眾生、普度眾生的、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溫良恭儉讓」的、是佛教踐行菩薩道的帶領信徒把人間社會建設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人間凈土世界的、當然整個世界也是徹底消滅了戰爭和領土糾紛、徹底消滅了核武器毀滅人類威脅的世界。。。。。。
換句話說人類如果按照西方文明道路去走是絲毫沒有前途的,僅僅戰爭與核武器毀滅人類的威脅就夠讓整個人類提心弔膽的了。
而世界按照中華文明的方向前進,則世界充滿了陽光和希望。。。。。。
英國歷史大師湯因比沒有看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確實是可以為世界帶來巨大的光明希望的。
二.憲政民主制度是不折不扣的西方文明模式中國如僅僅轉型憲政民主意味著拋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中華文明也拋棄社會主義走上了一條西方文明的不歸路
中國如僅僅走憲政民主的道路則意味著拋棄原來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道路(即使原來的社會制度僅僅是政權領導人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即集體主義天下主義,但也算是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主張),包括拋棄原來主張的社會主義道路,而向西方文明特徵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靠近,把社會每一個成員的價值、利益、權利等放在第一位,而放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的當然也應該是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過去的中國特色主義踐踏公民個人權利、踐踏人權、壓制民主等固然不好;但現在反過來把西方文明中的推崇個人權利不顧集體不顧天下不顧世界的一套搬到中國來,放棄中華文明、放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世界主義放棄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理想,也是大錯特錯的。
過去的中國特色主義大肆的鉗制思想、壓制言論、踐踏人權、迫害知識分子、侵犯公民正當利益等當然不好,但現在一切回歸西方文明核心價值回歸西方文明模式,中國一變而為西方文明模式的追隨者拋棄馬克思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理想拋棄中華文明的優於西方文明難道就是找到了好道路嗎?
現在的關鍵在於憲政民主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並且憲政民主和中華文明中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核心價值是有衝突的,或是水火不能相容的:把社會公民的個人權利擺在第一位才有了憲政民主模式;而把集體把天下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就必須承認集體的天下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而實行憲政民主則必然會把社會公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集體利益就放在了第二位;如果大多數公民主張把國家的錢都分光了則集體的國家的未來就完蛋了。
換句話說就是:歷來的社會公眾其實都是不理智也非理性的一群;如果主張憲政民主則必然承認全體社會成員的意志和意願必須得到尊重而且是第一位的,就像這次英國公投脫歐一樣。因此憲政民主的實質是把公民個人的要求個人的意願放在第一位,集體的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則是低於公民個人利益的。因為不能同時有兩個第一位,所以把公民個人權利個人要求個人意願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宗旨;而把集體利益天下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中華文明的馬克思思想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宗旨。而中國現在轉型了憲政民主,則就沒有了中華文明的特徵:因為憲政民主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而且和中華文明中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的核心價值是有衝突的,或是水火不能相容的。
因此中國如果實行了憲政民主則就意味著一變而為西方文明模式的追隨者,並拋棄馬克思的天下主義世界主義理想拋棄中華文明的優於西方文明的東西。
憲政民主的要點與核心過去人們都認為是限制政權權力的同時保護公民個人的權利,而現在看則是西方文明的把公民個人的要求個人的意願、個人利益等放在第一位,集體的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則是低於公民個人利益的特徵。因此憲政民主反映了西方文明的推崇個人價值、貶低集體主義、推崇個人主義貶低、壓制集體主義、絲毫也無天下主義概念的西方文明的特徵。因此代表西方文明核心宗旨的憲政民主是和中華文明中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大同社會等的思想和觀念是衝突的和對立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轉型憲政民主制度,那麼就實際上是背棄了中華文明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大同社會等的思想和觀念:因為既然把西方文明中的個人價值看得比天大了那麼中華文明馬克思主義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大同社會等就無生存之地了,你不可能在同一個社會中同時有兩個第一吧?西方文明第一了中華文明馬克思主義大同社會就無地位了。
因為現在的中國政權方面的意識形態是非常軟弱無力的,對人民已無號召力凝聚力,這種情況下實行憲政民主,則政權的意識形態在社會實行民主后將可能徹底失去話語權,與現在政權依靠強權強行宣揚政權意識形態相比,更加失去在社會中的存在,更加被社會排斥。這樣一來,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天下主義理想在社會上更加沒有市場了。因此中國轉型憲政民主而不解決意識形態疲弱無力狀況的話,中國將更加遠離集體主義遠離天下主義大同社會遠離社會主義,遠離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天下主義理想,而更加迅速的向西方文明靠攏。
中國轉型憲政民主后如果想繼續保持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理想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那麼在實行向西方文明的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念傾斜之後,就必須更新換代現有的政權意識形態,要出現更加有分量的新的主義新的意識形態理論,才能保持集體主義天下主義社會主義的在新的憲政民主社會中的地位,而不會徹底淪為西方文明的徹底追隨者。
這個問題的性質對中國來講對人類前途來講對人類利益來講比天都大,在許多理論問題都實際上沒弄清楚之前,簡單的對待是有些草率的。
中華思想家 宣昶瑋2016年7月1日草於安徽淮南八公山下之茅草屋中
信箱:xchwei84@gmail.comx-ch-w@hotmail.com
微信號:laotianjiaan
Skype: xchwei
QQ:2395438716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