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言論自由,才能還原歷史真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 0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千帆:洪振快努力還原真實的歷史故事,但一審判決選擇扼殺他的言論。封殺歷史研究自由空間,恰好為虛無主義提供避難所。

  

北京大學憲法學教授 張千帆

  近日,北京市西城區法院對「狼牙山五壯士」的後人起訴洪振快損害其先人名譽案做出一審判決,認定洪振快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歷史考證「降低他們的英勇形象和精神價值」,判決其敗訴並向原告賠禮道歉。早先,洪振快等曾訴郭松林、梅新育對其辱罵,卻被判決敗訴。至此,圍繞「五壯士」的這一輪訴訟至少有了初步結果,那就是「罵娘」有理,歷史探究則成了法律不容許的「歷史虛無主義」。

  稍後,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學者對判決進行了法理評論。其中民法學者孫憲忠教授支持法院的結論,認為洪振快的「分析和推測均建立在未經證實的言論的基礎上,並不具有可信性」,因而構成「文章的基本內容失實」。憲法學者莫紀宏教授則認為,「狼牙山五壯士」及其所體現的民族精神「明確屬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層面的『公共利益』……在公開的媒體上發表一些沒有經過司法認定的『事實』和『證據』,無疑會嚴重損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

  首先要說明一個邏輯常識,「核心價值觀」是不可能和「狼牙山五壯士」直接划等號的,因為「價值觀」是價值,「五壯士」是事實,二者是本質截然不同的兩類命題。價值觀告訴我們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譬如「核心價值觀」中有「自由、民主、法治、公正」,我認為都是「好東西」,是一個文明國家應當追求的目標。「狼牙山五壯士」則是一個實然的故事,無所謂應不應當;我們顯然不能說,應當追求「狼牙山五壯士」,這是語法不通、沒有意義的表述。也許我們應當學習這則故事中主角體現出來的愛國精神,但前提是「五壯士」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而它真不真實和好不好是兩個完全獨立、需要分別驗證的命題。

  譬如有人編了一則故事,說「雷海迪」這個人如何積極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麼我可以說這套價值觀確實很好,但是「雷海迪」這個人或其英雄事迹並不存在;這個人是否存在,和我是否認同核心價值沒有關係。不能說因為「雷海迪」這則故事是在宣傳核心價值觀,就不能質疑這個故事本身的真實性。如果「雷海迪」的英雄事迹根本不存在,通過他來宣傳核心價值觀豈不是拿整個民族開玩笑嗎?

  法院判決和上述二位學者都認為,「狼牙山五壯士」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似乎否定這一事實就是對民族精神與核心價值觀的傷害。法院判決指出:「『狼牙山五壯士』及其精神已經獲得全民族的廣泛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記憶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孫憲忠教授說,「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已經成為我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社會公眾的民族和歷史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傷害」。

  但我認為,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在認定任何一個故事是否構成「民族共同記憶」之前,首先要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如果故事本身不真實,那麼即便之前的宣傳使之獲得某種「廣泛認同」,也不能強求整個民族將其接受為「共同記憶」、「民族精神的內核」或「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後人或社會公眾也不能因為感情上接受不了,就獲得禁止別人考證故事真實性的法律權利。因此,不論「五壯士」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係如何,其真實性都是可以且需要考證的。顯然,一個民族所要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建立在經得起考證的真實歷史之上。

  也許有人認為,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神話」才能凝聚起來,道破「美麗的謊言」本身就是莫大的罪惡。也許美利堅、法蘭西、德意志各有各的建國「神話」,但即便如此,神話也是可以挑戰的,經不起自由挑戰的神話必然是脆弱的。事實上,這些國家的歷史觀必定是多元的,反對主流史觀的大有人在,但是主流史觀之所以屹立不倒,正說明其自身的可靠性,而質疑主流的自由本身向社會公眾昭示,主流史觀是有自信依據的。也許有人會說,德國等歐洲國家也不容許否定納粹屠殺猶太人等鐵板釘釘的史實。我個人認為,這些法律限制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與其用法律禁錮某些錯誤的言論,不如讓它們自由發表,並通過更多的自由言論擊敗它們。但即便認同這些法律的正當性,它們也只是禁止否認大屠殺等最基本的事實。至於某次具體事件是否屬實,則是完全可以公開辯論和質疑的。

  也只有允許質疑,才可能產生確信。不允許質疑,教科書統統採取一個官方欽定的版本,那麼也許會讓某些輕信的人們一時相信故事的真實性,但這種信念是非常脆弱的,以至任何一個謠言都可能動搖之。而在過去,出於政治目的的宣傳也確實不乏失實之處,譬如「惡霸地主」劉文彩、「黃世仁」、「平型關大捷」。這些故事或子虛烏有,或嚴重摻雜水分。在信息多元的網際網路時代,它們給許多讀者一個印象,那就是教科書的故事不可信。如果沒有具體考證的話,那麼「狼牙山五壯士」也將不例外。

  一審法院和某些學者擔心,洪振快的考證會讓讀者不再相信「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很多讀者很可能被其文章誤導,對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迹產生質疑或否認。」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洪振快的研究非但沒有否定「五壯士」的真實性,而且通過翔實的考證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能更為真實的「五壯士」版本。洪振快的貢獻正在於去掉了以往宣傳的一些水分,卻肯定了故事整體的真實性。我讀了他的文章,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狼牙山五壯士」確實有這麼回事兒!至於故事細節如何,則是其次。我不知道他考證「五壯士」的主觀動機是什麼,但是考證的客觀效果是確證了故事整體的真實性。事實上,在他之前,確有人主張「五壯士」完全是杜撰。讀了他的文章之後,這個故事就基本證實了;以後再有人否定「五壯士」,得拿出比他更確鑿的歷史證據,才有可能動搖我的想法。

  「五壯士」的後人和某些讀者可能認為,洪振快的研究讓「五壯士」原先的光環褪色,因而損害了他們的名譽,但是這顯然並不能代表所有讀者的感受。在一個很可能帶有水分的宣傳故事和一個被擠去水分、聽上去不那麼「壯烈」的真實歷史之間,我肯定會選擇「乾貨」,因為後者更接近真實的人性,因而也更能讓我感動。假如「五壯士」是神,那麼我們當然期望他們不吃不喝、刀槍不入——誰讓他們是神呢!事實上,跳崖都顯得他們太無能了——為什麼不像「橫店」拍攝的抗日劇那樣以一擋百、全殲日寇呢?當時的某些宣傳就是這麼報道的。然而,他們只是能力有限的人,和常人一樣有需求、有理智、有恐懼,但是他們最後依然選擇抗爭到底——這才是讓我感動的地方。

  和這個大節相比,即便拔過農民的蘿蔔又算得了什麼?頂多抗戰勝利回來,給農民補償就完事了。也許「五壯士」並沒有喊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集體跳崖,其中有人是順坡「溜」下來的。如果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這麼做難道不很正常嗎?在我看來,真正的勇者恰是那些抗爭到底的人,他們絕不會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放棄抗爭的能力和機會。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假如我們穿越時空,回到狼牙山目擊「五壯士」跳崖的場景,我們究竟是希望他們簡單一死了之,以便回來宣傳他們的「英雄事迹」,還是希望他們儘可能活下來,和敵軍對抗到底呢?我肯定是希望看到後者。既如此,洪振快的文章又如何損害了「五壯士」中的倖存者的聲譽呢?

  洪振快挑戰了不受質疑的教科書版本,還原了一個更為真實的歷史故事。至於他的還原本身是否存在問題,需要更多的自由探討才能澄清。很遺憾的是,一審判決卻選擇了扼殺洪振快的言論,並以史學權威的口吻宣布:「被告洪振快發表的兩篇文章在無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文章多處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測、質疑乃至評價,通過強調與主要事實無關或者關聯不大的細節,引導讀者對『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英雄人物群體及其事迹的細節產生質疑,從而否定主要事實的真實性。」有的學者還要求公開發表的事實和證據須「經過司法認定」才算數。請問汗牛充棟的史學巨著中,有多少是「經過司法認定」的呢?難道法官比歷史學家對歷史事件的判斷更可靠?一審法院在宣判洪振快的文章「無充分證據」、「多處作出似是而非的推測」、「否定主要事實的真實性」之前,又徵求過哪些史學權威的意見呢?

  不久前,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和知識分子座談會上剛剛要求「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即使一些意見和批評有偏差,甚至不正確,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現在,一審判決就把「歷史虛無主義」、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帽子扣在一份完全正常的歷史研究上。主審法官和某些學者似乎忘記了,法院的首要職責是落實憲法、保護言論自由,而不是替代歷史學家給史學研究打分。封殺歷史研究的自由空間,恰好為歷史虛無主義或虛假主義提供了避難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