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當首相的前記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2 0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退歐公投把英國命運交到了兩位前記者手中,不是個好兆頭。某些擅長「簡單化+誇張」的記者很難成為好的治國者。

  

  英國《金融時報》

  當英國退歐公投的結果把英國的命運交到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和邁克爾•戈夫(Michael Gove)的手中,沒有哪一類人比記者更由衷地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了,這兩個人正是他們過去的同行。

  大多數記者是正派、誠實的真理追尋者,尤其是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的記者。但在內心深處,他們知道,這個行當里有許多人一直都是依靠信口雌黃的能力謀生的。

  脫出歐盟(EU)桎梏的頭72個小時完全是可以預測的。依靠一系列極端矛盾和荒謬的許諾贏得公投后,約翰遜先是潛伏起來,然後通過他在《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上的定期專欄宣布了他對未來的計劃。這篇文章不著邊際、重複乏味、和現實極度不符。任何記者都會看出,這是一個人針對自己不熟悉、一竅不通的領域在截稿期前寫的東西。

  記者們拋開以前的弱點、承擔起治國之責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約翰遜選擇用一篇糟糕的評論文章填補信息真空,這不是個好兆頭。

  所有的記者都知道這套把戲,儘管他們不用。先簡單化,再誇大;敘述事情力求達到搞笑或者戲劇性的效果;在有必要的時候,超出合理範圍地曲解事實。約翰遜是精於此道的大師。

  在布魯塞爾為英國《每日電訊報》做報道期間,約翰遜就因為撰寫極度誇大的報道而出了名。可能最具代表性的謬誤是他自信地斷言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所在的貝爾萊蒙大廈將被拆除(目前這棟大廈依然存在)。換句話說,他靠傳播有關歐盟的不實之言謀生。沒人能說他們沒被警告過。

  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常被稱為「論文危機」首相,他在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獲得的一等榮譽學位意味著他在一門藝術上得到了良好訓練:即便沒有閱讀足夠多的材料,也能提出讓人覺得有幾分可信的論點。但至少牛津的學生可以有一周的時間來寫一篇論文,而退歐派寫的東西呢,看上去常常像是雇傭文人趕著要去吃午飯在兩個小時里匆忙炮製出來的。

  如果約翰遜當上首相,並繼續寫他的專欄,後果真是可怕得令人不敢細想。首相問答(Prime Minister』s Question Time)基本會淪為議員們對這位可敬的紳士在當周的《每日電訊報》上撰寫的專欄文章的質詢。

  一路走來,英國設法應付了化學家(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會計師(約翰•梅傑(John Major))、律師(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准長老會牧師(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和公關人士(卡梅倫)出身的首相。但一位記者首相?你必須在某個地方劃上一條界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