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很多女性移動社區都在用類似論壇的形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 2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某網友的疑問:

  比如如新氧、美啦美妝、辣媽幫都採用論壇的形式,覺得知乎這種形式更容易激勵用戶貢獻內容,命題作文比開放容易,問答也好做人肉運營。另外內容也好整理展現。所以好奇為什麼垂直社區沒用這種形態?

  咖友凱撒的回答:

  I. 用戶群體分析

  UGC 最關鍵的是啥,題主自己也提到了,是用戶粘度,是如何激勵用戶在社區的行為嘛。因此,當我們在考慮如何做的時候,還是先搞清楚對象是誰吧。

  女性社區,顧名思義,是女性為主要的用戶群體。女性的獨有需求是什麼?女性感興趣的是五花八門的軟性話題,不管你是蘿莉御姐,師奶少婦,你們都會評論那 XX 的髮型如何如何、是胖還是瘦,妝畫得如何,喜歡被人發現自己女人味十足,期待在感情上得到認可,獲得歸宿,等等。總之一兩個字—感性。因為感性,所以聊的內容天馬行空。

  因此,題主問怎麼沒用 " 知乎 " 體?額,你見過幾個女性坐下來聊天和直男一樣,問答式 + 辯論式的嗎?顯然沒有。

  II. 痛點分析

  這塊簡單的分成四個方面來說:

  看:看別人怎麼護膚、怎麼減肥、怎麼搭配服飾,聊些什麼明星八卦、內容自然是越新鮮越好。

  曬:其本質是一種社交行為,是曬給別人看的,對吧?潛台詞是:" 看吧,我在護膚美妝減肥美食等等方面是這樣做的,你們也可以參考,我對美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如果引入適當評論,分享,贊,逐漸變成一種溝通的模式,能夠深層次期待獲得認同。女性天生是感官動物,偏感性,尤其會期待從社交行為中獲得認可。

  舉一個例子,女性如果要曬她剛剛做好的蛋糕,她們這個行為其實只是單純的想曬個蛋糕而已,你如果中二的要讓她們開個問題問 " 我為什麼要用巧克力做蛋糕?" 然後期待 1,2,3 開始從 what, why, how 來分析巧克力和香草的利弊,這不是扯嗎?

  我看了一下題主提到的辣媽幫,就明白了為什麼女性更願意在那裡曬蛋糕。同樣是曬蛋糕,由於朋友圈沒有以興趣或話題分類,引起的關注、對做蛋糕難度的理解、對做蛋糕技巧的探討都不全(其實是沒有這方便功能去引導),我一看,辣媽幫有,因此就情願 po 在上面,就這麼簡單 。

  學:其內容是我(用戶)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更美?如何能讓自己更瘦?如何能讓自己皮膚更好?如何構建自己的女性朋友圈子,大家可以互相聊,學習,分享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學的部分 。

  買:一句話就是,讓女性用戶看到有合適的東西后可以快速實現購買,而且是要省錢;模式就很清楚了 --- 導購。

  導購類女性社區的需求點,即建立一個是快速購物功能,比如 A 需要買長筒靴子,這個需求已經很明確了,社區可能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導購類網站貨比三家而已,僅此而已。因為三家其實無形中構成了一個比價,幫助下單。購得物美價廉的商品可以使得女性有極大的滿足感,先不管是不是真的需要吧。

  下面以母嬰社區為例,通過分析用戶痛點,如何確定一個社區的整體風格:

  

  通過上述分析,母嬰社區的痛點應該放在對育兒知識的獲取上,走深、細、精的路線。整合一些專業資源(例如專業醫生、育兒專家、教育專家)傳授育兒知識,並針對各年齡段不同的需求精準定位和區分,以豐富的形式(文章、在線講座、一對一問答、視頻、線下活動)吸引用戶,給用戶傳達出專業、準確、細緻的形象,降低人們獲取知識的成本,獲得長期的紅利。在核心需求滿足的情況下,輻射記錄、傾訴交友等需求,構築一個完整的母嬰社區生態。

  下面是兩個母嬰社區,前者重點放在學習需求而後者更側重交友,傾訴等需求,下面對應兩個 app 的安裝量趨勢,作為佐證。我們發現這樣的母嬰社區都更傾向於開放的論壇形式。

  

  

  最後再強調一點,用戶群是女性,這個群體決定了把過多理性的因素加進來是不合適的。你很少會看到一個女性進入超市買東西是目標清晰的,你也很少聽到一群女性聊天是不跑題的,這麼看,論壇肯定是比知乎體更加合適。

  轉自:PMCAFF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