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堂堂外星人就這點出息?你們祖上是偷井蓋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 2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溯鷹 果殼網劇透指數:★☆☆☆☆

  雖然討論了外星人的動機,

  但這種片子誰在乎動機啊!

  20年前,外星人妄圖在獨立日佔領地球的企圖被開掛的人類加主角光環挫敗了。20年後,獨立日2里捲土重來的外星人技術沒什麼長進,戰術好像反而更後退了,但倒是有一個好:終於暴露了它們的真實目的。哦,原來是來偷地雷,哦不,偷地核的。按它們自己的說法,偷走的目的是作為能源——

  

  就算英國獨立了,真的需要這樣對待倫敦嗎……而且多耗能源(誤)  圖片來源:20世紀福斯

  ——哎等一下,偷能源就偷能源吧,你偷個大鐵疙瘩算怎麼回事兒?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合金。的確,地核的溫度是挺高的,哪怕最外圈也有大概4000攝氏度,往裡更能高到6000度。但是內能簡直是性價比最低的能量了,何況鐵和鎳的比熱容只有水的十分之一。1噸鐵鎳合金從6000度降到0度,釋放內能只有區區2640MJ,還不如200kg橡木燃燒的能量。是的你沒看錯,它的能量密度還不到木頭的五分之一!明明都能太空旅行了,竟然要用比木頭還差勁的能源,外星人你這是窮瘋了吧?

  更糟的是,鐵和鎳都是最穩定最無法進行核反應的元素了,以能量而言它們位於元素周期表中間的最低谷,既不能聚變也不能裂變(這也是為啥地核是鐵鎳而非別的元素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地核里還混著點兒別的可裂變或者聚變元素,但含量太低,提取太費力了。除非您這外星人祖上是偷井蓋發家的,不然真沒有理由來抽地核啊……

  

  再說了,滿宇宙那麼多有地核的岩石行星你不搶,偏看上地球算哪樣?就算不去其他恆星系,在我們太陽系裡起碼也有金星和火星可以供您選擇啊。

  ……所以說白了,這都是套路!都是外星人的陰謀!別看那個大船在太平洋上耍酷,那都是聲東擊西。外星人真正要的一定不是這個。但它們到底想要啥呢?

  

  有這技術水平了還稀罕鐵疙瘩?不信。圖片來源:20世紀福斯

  這事兒,咱得設身處地幫它們算一筆賬。這地球上到底都有哪些能讓宇宙海盜們駐足的東西,到底什麼值得搶?不妨從最微觀的層面開始,一塊來扒一扒。地球好處都有啥,誰說對了……不給它!

  元素與單質

  鐵鎳是不值錢啦,但地球有沒有別的值得偷的元素呢?

  在元素這個層面上,宇宙的組成其實是很均勻的。除了宇宙中一些變態的玩意兒,比如中子星(那裡面的物質直接被壓到簡併態了)、黑洞啊(裡面的物質形態不明)、暗物質(有沒有還另說呢)啥的……其他稍微正常一點的東西,比如恆星、星雲和行星等,都不外乎是各種化學元素的造物。地球如此,太陽系如此,銀河系那頭兒也如此;甚至就算你跳出銀河,跑到仙女座大星系(Galaxy M31)里……元素還是那些元素。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能進行恆星際航行的文明的一份子,我覺得你大可不必為「發現不存在的元素」這種差評的理由特意造訪地球一趟。

  但沒有新元素倒也沒關係。如果說地球在元素上真有哪點能吸引到外星人目光,我覺得大概是這兩個字:富集。畢竟,如果能很輕鬆地搶到一大堆現成的,就不用自己費心提煉合成了嘛。

  

  這和高中時背的「氧硅鋁鐵鈣」不一樣,那是地殼的元素丰度。把整個地球算進去而非單看地殼,鐵就成了第一。

  地球是一個高度演化的行星,別看咱們擁有鐵、氧、硅、錳……等主量元素,但這些元素在地球各個圈層中的分佈比例是高度分異的。首先,在太陽系剛形成的時候,原行星盤裡的元素就被太陽用溫度場篩了一遍。比重輕、沸點低的物質,比如C、N、O、S的氫化物等(甲烷、氨、水……),都被篩到了外側,就是今天類木行星和柯伊伯帶所呆的那個廣大區域。靠近太陽的內帶,則富集了比重大、熔點高的元素,它們大多以硅酸鹽的形式結合起來。太陽風吹不走這些物質,它們便富集起來,最終聚合成了水、金、地、火四大內帶行星。

  地球形成於內帶,自然繼承著內帶行星所共有的化學指征:富鐵、鎂、鈣、硅等。在它形成之後呢,又沿著自身的重力場篩了第二遍。鐵的比重最大,於是趁地球還沒凝固時,沉入地球最底部富集,形成了今天以鐵質為主的核心;比重稍微小一點的物質,比如硅酸鎂(貴橄石Fosterite)和硅酸鋁鈣(鈣長石Anorthite),則浮到相對靠上一點的地方,參與構成上地幔。地球的地幔是半熔融態的,因此一直進行著活躍的「抽提」和「篩析」——於是,在地球長期的演化中,最輕、跟地幔「相性最不合」的那一小撮元素——比如K、Na這些鹼性元素等——便富集到了整個岩石圈最靠上的部分。這些元素們的化合物紛紛凝固,形成礦物和岩石,於是就在鎂鐵質的「汪洋」中構築起了一座座「孤島」。隨著分異的持續進行,這些「孤島」們也會不斷地擴增、生長;甚至在偶爾的時段還會合為一體。對於這些孤島咱們完全換個更熟悉的說法,其實它們便是大陸板塊。

  地核和地幔的分異,是太陽系內帶行星的共性。金星分,火星分,連月亮那小不點兒都分,因此並沒啥稀奇的(所以外星人!不要再來打地核的主意了好不好)。由於有個活躍的軟流圈,地球上高度分異的大陸板塊倒是稍微特殊一些。可是……你能來搶啥呢?放到實際層面,不就是敲一堆花崗岩或者沉積岩回去嘛,似乎也沒啥值得炫耀的。這些都不能算是咱們這顆行星上的稀缺資源。咱們這顆行星真正比較獨特的東西,其實是圈層分異到最外側的那個存在,也就是地球大氣。

  我們的大氣層——氮氧大氣——是個很了不起的東西,它由近80%的氮氣和近20%的氧氣組成,比例可謂完美。放眼宇宙,我們地球大氣真正稀缺的地方在於,它不是無機成因的,而是生物成因的,是不折不扣的「生物工程產品」。

  還記得二十多億年前,太古宙大氣壓被細菌吃掉一般的恐怖嗎?氮氣只是一方面,那20%的氧氣是怎麼聚集來的?太古宙的藍藻們經年累月地進行著光合作用。終於在「之後的某一天」,把整個大氣層從還原態改造成了氧化態。這便是25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自此開始,地球大氣便一直維持在氧氣充盈的狀態,至今再沒變過。

  所以,這才是咱們真正拿得出手的東西。如果外星人想要這樣的大氣,大概還只能到地球上來搶。因為要想獲得它,#首先#——

  你要確保這顆行星上有一群活躍的微生物,而且數目還不小。

  

  這張圖你可能看著眼熟——它是微信啟動畫面的藍本,1972年由阿波羅17號宇航員拍攝,被稱為「藍色彈珠」。這才是地球值得驕傲的東西,地核算什麼啊。看完這篇文,你連微信啟動畫面都不敢看了 圖片來源:NASA

  OK,滿宇宙找吧。找到了算他們厲害。反正在我們人類可知的宇宙範圍內,連個零星都沒發現。他不搶我們還能搶誰呢?

  礦物與無機化合物

  一旦從元素和單質躍升到化合物的層面,物質的複雜性就體現出來了。不同化合物在宇宙不同環境中的含量差別極大,許多化合物甚至是地球獨一無二的特產。上一節說我們整個太陽系內帶富含Mg、Fe、Ca、Si……但是,隨便把這些元素捏到一起,組成個形式合法的化合物,還真不見得能在宇宙里找到。

  原因依然不外乎這麼幾條:一、氧氣豐富;二;非固態水豐富;三、生物豐富。咱地球這三個逆天條件,匯成一句話便是——地球可以支撐活躍的化學反應。

  富氧的地球大氣不光本身是個稀缺資源,它對其他物質形態的賦存也影響深遠。氧是一種活躍的元素,在化學反應這種交易電子的「市場」里,幾乎能搞得大部分元素不得安生。許多化合物呆在地表,都會遭受氧化的洗禮。這時候再加上水的參與,就導致了地表富集了很多在其他宇宙環境中幾乎無法找到的礦物形式。

  生物的介入就更加熱鬧了。它們不光改造大氣層、不光直接創造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甚至連岩石圈也同樣不放過。這裡面的突出代表便是方解石(Calcite,CaCO3),就是中學化學實驗里常用的、丟到稀鹽酸里會咕嘟嘟冒泡的那種東西。生物的呼吸作用讓地表二氧化碳保持高度的流通性,而生物本身的骨質大多富鈣。我們知道生物圈是個新陳代謝極度旺盛的圈層,那流出生物圈的大量二氧化碳和鈣都跑哪兒去了呢?除了大氣層之外,就以碳酸鈣的形式固定在地球表面了。以方解石為代表的碳酸鹽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球碳儲庫,是平衡生物界和無機界碳儲量的一個關鍵閥門。這類東西,別的星球上大概不會有。就算有,我想也應該不會像地球上那樣泛濫吧。OK,來搶吧。你們燒不燒石灰我們管不著,但做個紀念也挺好。

  

  方解石這東西在地球上是爛大街,但宇宙中還真是稀罕貨色……圖片來源:yixinky.com

  什麼,水?不好意思,你來錯地方了,左轉柯伊伯帶,要多少拿多少,通通兩塊錢。

  生物大分子

  外星人也需要新陳代謝。假設他們也是碳基生物,又不會進行光合作用,那麼利用現成的生物大分子獲取營養或是大概率事件。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考慮地球上充沛的蛋白、脂肪和糖類呢?

  說起生物大分子,就不能不提石化資源。如此先進科技的外星人想來倒不至於靠燒石油過活,但石油可不光是用來燒的。石化產業之所以能在我們現代文明中佔有舉足輕重低位,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它們是有機合成的起點,是所有高分子材料的起點。我們用的絕大多數塑料製品、化纖製品……源頭不都是石油嗎。所以,如果外星人也會像地球人那樣穿衣服、用塑料的話,大概也得考慮一下地球的石油。雖然總儲量是越用越少,但好歹聊勝於無嘛。

  人類和人類的文明

  最後,說了半天…….你說這外星人海盜為啥不能搶「人」這種最稀缺的資源呢?在宇宙里找到一個智慧物種的難度應該還是不小的吧。何況從目前情況來看,一個能進行恆星際航行來到地球的文明,在科技等級上已然能對我們構成碾壓了。

  再進一步說,如果這幫外星人里還有那麼一些「有識之士」,我覺得他們可能也會搶一些文明遺產什麼的。因為不光是它們,連我這個土著都知道,這些東西一旦消失就可能再也沒有了。從文化價值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承載文明信息客體,很可能便是無價的。

  你想要氧氣?沒關係,進實驗室,很快便可以合成出來。

  你缺蛋白質?也沒關係,雖然比氧氣稍微複雜一點,但生物工程總是能助你一臂之力。

  但是文明呢?文明的信息載體一旦消失了,可能就真消失了。文明這種東西太特殊了,它的稀缺性不光表現在廣袤的空間里,更表現在單向度的時間軸上。如果地球文明亡了,我們還能在實驗室里還原出一個原汁原味的人類史嗎?我想大概不能。

  其實從稀缺度來看這個結果才是最合理的。畢竟宇宙中恆星千萬億,行星也千萬億,生命可能也不那麼罕見(火星就很可能曾經有過生命),但智慧生命找一個可是真正的不容易。

  所以鬧了半天,外星人原來是來偷人的嗎?等等這話好像有歧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