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餘位諾獎得主聯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轉基因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7-1 0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Joel Achenbach 果殼網

  (Joel Achenbach/文,Calo/編譯)超過100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署了一封公開信,強烈要求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不再反對轉基因生物。這封信要求綠色和平停止阻礙一種基因工程稻米的引入。支持者稱,這種稻米可能為發展中國家減少因缺乏維生素A而導致的兒童失明及死亡。

  「我們強烈要求綠色和平及其擁護者重新審視全球農民及消費者使用經生物技術改良的作物及食物的經驗,承認可靠的科學機構及監管機構的發現,並終止反對『轉基因生物』,尤其是反對『黃金大米』的活動。」

  

  通過基因工程進行改良,黃金大米(右)中含有維生素A的前體——β-胡蘿蔔素。圖片來源: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wikimedia.org

  這次公開信運動由新英格蘭生物實驗室首席科學官理查德·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和因發現內含子而獲得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菲利普·夏普(Phillip Sharp)組織。這項運動建立有一個網站(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org),其中含有聯署名單。該團體計劃當地時間周四早上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我們是科學家。我們理解科學的邏輯。顯而易見,綠色和平正在做的事情是破壞性的,也是反科學的。」羅伯茨告訴華盛頓郵報,「一開始是綠色和平——後來還有他們的一些盟友——是在蓄意恐嚇民眾,這是他們為其目標籌集資金的一種手段。」

  

  新英格蘭生物實驗室首席科學官理查德·羅伯茨資料照片。圖片來源:www.laureate.net

  羅伯茨表示,他贊同綠色和平的許多其他活動,他也希望綠色和平在閱讀公開信后能夠「承認這是個他們搞錯了的問題,並致力於他們做得好的那些事情」。

  請綠色和平就該信件發表評論的請求尚未得到回應。綠色和平並不是唯一一個反對轉基因生物的團體,不過它有穩固的國際勢力,而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在信中稱綠色和平領導了針對黃金大米的阻礙行動。

  至當地時間周三早上,聯署名單上已有107人(編者註:截至發稿前,聯署的諾獎得主已有108人,名單見文末)。羅伯茨指出,據他統計,現今仍健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共有296人。

  諾獎獲得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細胞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Randy Schekman)告訴華盛頓郵報:「那些在全球氣候變化議題上非常支持科學的、乃至通常都認可疫苗對預防人類疾病價值的團體,在關乎世界農業未來這樣重要的議題上卻對科學家的主流意見置若罔聞,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

  公開信稱:全球的科學機構和監管機構反覆並一致發現,通過生物技術改良的農作物和食物哪怕不比通過其他方法生產的農作物和食物更加安全,至少也是與之同等安全的。至今從未有過一起關於人類或動物因消費這些產品而引起不良健康效應的案例被確認。多次重複研究表明,這些農作物和食物對環境的破壞性更小,而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有益。綠色和平領導了對黃金大米的反對,然而黃金大米有潛力減輕或消除許多由維生素A缺乏症所引起的疾病和死亡,而維生素A缺乏症正對非洲和東南亞的貧苦人民造成深重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5億人受維生素A缺乏症困擾,其中40%是發展中國家的5歲以下兒童。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因為維生素A缺乏症削弱免疫系統,讓嬰兒和兒童身處巨大風險,每年有100~200萬人死於維生素A缺乏症——這些死亡本是可以避免的。維生素A缺乏症也是致使兒童失明的首要病因,每年在全球影響著20-50萬兒童,其中一半兒童在失明后12個月內去世。

  科學已形成共識,實驗室中的基因編輯並不比通過傳統育種進行的修飾更有害,經過基因工程修飾的植株可能對環境和健康有所裨益,比如減輕殺蟲劑的使用需求等等。2016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和美國國家醫學院發布報告稱沒有充足證據證明轉基因作物會使人患病或危害環境,但同時也提醒成這些作物相對較新,要對它們的安全性做廣泛概括——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都為時過早。

  轉基因生物的反對者聲稱人類和動物消費這些作物可能是不安全的,並稱它們未能提高產量、導致除草劑的大量使用,並可能將被編輯的基因傳播到農場之外。

  綠色和平的網站稱將轉基因生物引入自然世界是一種「遺傳污染」。網站稱:「遺傳工程使科學家得以用不自然的方式操縱基因,從而創造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這些轉基因生物能夠在自然界傳播並與自然生物雜交,從而通過不可預知也不可控制的方式污染不經遺傳工程改造的環境和生物後代。」

  按最寬泛的定義,所有農作物和牲畜本質上都是經過遺傳改造的,沒有所謂的野生奶牛,美國的玉米地也反映了數百年來傳統育種對植物的修飾。根據政府數據,轉基因作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變得普遍,美國的大多數玉米、大豆和棉花都經過轉基因修飾而獲得抗蟲或抗除草劑特性。

  轉基因生物的反對者著眼於引入基因修飾作物在經濟和社會層面的後果。綠色和平告誡人們當心食物供應方面的企業壟斷,聲稱小農民們將要遭殃。周三,綠色和平的一位發言人讓一名記者去看他們一份名為《二十年的失敗:為什麼轉基因作為沒能兌現他們的承諾》的報告。

  主流科學家和環境活動者之間的這種爭論並不新鮮,也沒什麼理由認為諾貝爾獎得主的這一聯署信件就能說服轉基因反對者放棄。

  不過,2008年因綠色熒光蛋白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表示,他認為諾獎得主在轉基因議題上能很有影響力。

  「諾獎得主有什麼特別的嘛?我不確定我們比其他那些調查過相關證據的科學家們特別多少,但因為獲獎,我們可能更引人關注。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當我們感到人們沒在聽取科學的聲音,我們就發出聲音。」

  羅伯茨說,他此前曾從事致力於提高諾獎得主影響力的運動。他表示,在聽科研同行說他們的研究被綠色和平等組織的反轉基因活動者妨礙之後,他決定參與投入到轉基因議題中來。他說他自己並沒有涉及轉基因研究的經濟利益。

  

  參與聯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製圖:王劈柴,信息來源:supportprecisionagriculture.org

  (編輯:Ent)

  擴展閱讀:

  平價三文魚時代到了?轉基因三文魚獲美國食用許可!

  《自然》特刊:轉基因作物的事實與謠傳

  美國人吃不吃轉基因食品?

  多篇「轉基因飼料有害」論文涉嫌造假,正接受調查

  「終於有一場不大吵大鬧的轉基因辯論了」

  生活中有什麼疑問嗎?果殼網總編在分答等你來問:

  

  

  長按掃碼,進入分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20: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