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何我總想和男友分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30 0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期待能遇上一個親愛的人,渴望有一顆貼近自己的心,建立一段親密、安全的關係,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戀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經常被不滿、猜疑蒙蔽雙眼,從而不再欣賞對方,不想再維繫關係。廣州心理諮詢為您解讀:為何我總想和男友分手?

  依依 27歲

  「我和現任男友交往才1個月,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又想放棄了。我談過多次戀愛,印象中,最長的戀愛時間長達半年,最短的不到1個星期。

  剛開始我會對男友非常滿意,但慢慢相處久了,我會不由自主地挑剔他們身上的毛病。比如:不懂得關心人、不浪漫、不夠大方、沒有紳士風度、做事情太粗枝大葉等等,一些在別人看來非常不起眼的小毛病,在我眼裡,都是致命的缺點。我常常因此對男友大發脾氣,吵架。男友對我越發冷淡、迴避,我覺得他已經不愛我了,要離開我。我受不了他的冷淡,就更加想分手了。

  其實,我也很想和男友穩定地發展下去,真的很羨慕別人談起家庭孩子時候的幸福······我想,我的內心一定有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經,只要輕輕觸碰到它,就會不由自主地引發我想分手。可是,我也不小了,況且父母對男友的評價也很不錯。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廣州心理諮詢解析:welcome

  在情感關係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男女因為相互吸引而在一起,但在一起后卻發現對方身上有許多令人無法忍受的缺點,為何戀愛之後有如此不一致的感受呢?

  世界頂級心靈導致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著作《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當中,將親密關係分為四個階段:

  1.絢麗

  在此階段,兩人往往覺得對方是自己內心最完美的情人化身,彷彿完全看不到對方身上的缺點,他們被對方深深地吸引,瘋狂而熱烈地愛著。

  2.幻滅

  過了熱戀期,到了彼此熟悉的階段,他們發現自己上當了、受騙了。曾經眼中所有的優點,都變成了致命的缺點,那些特質就像一根針一樣,時時刻刻觸碰和挑動著自己內心最敏感的神經,他們大呼後悔,並埋怨自己當初眼瞎了,怎麼選擇了如此不堪的人。

  大部分失敗的戀情和婚姻,都是在「幻滅」階段宣告陣亡的,他們總以為是對方出了問題,只要換人就能夠解決,但等到下次再經歷同樣的事情,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才幡然醒悟。

  3.內省

  在這個階段,我們會發現,我們對對方所有的挑剔和不滿,其實都源自我們內心。直如果我們真正願意放下那股挑剔、傲慢和自以為是,會發現,那個不斷激怒你,刺激你的那個人,居然是你自己。而我們內在所有的匱乏感,都必須經由我們自己先滿足,才能夠獲得力量和平靜。

  4.啟示

  在此階段,我們能夠與更高的自我取得聯結,獲得關於生命更大的真相和啟示。

  大部分人的伴侶關係都會經由這四個階段,懂得及時自省的人,會看透那個模式和把戲,把焦點收回,努力修鍊自我,最終收穫一段幸福婚姻的道路;不懂得及時自省的人,會認真和執著於那個小把戲,然後在一段段劇情中,自怨自哀,傷心難過,最終收穫痛苦和失敗的關係。

  

  在婚姻心理諮詢接待的個案中,許多來訪者也是因為這樣的問題而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一不相信眼前的是最好的選擇

  蘇格拉底讓弟子在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他在麥地的盡頭等待),但是,地里到處都是大麥穗,哪一個才是最大的呢?弟子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到了盡頭兩手空空才如夢初醒。

  許多到了適婚年齡的女孩,帶著強烈的渴望結婚的目的,在不同的選擇間徘徊、遊離。她們患得患失,始終不相信眼前這個就是最好的選擇,在不斷開始和放棄中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一不留神就錯過了最適婚的年紀。二內心悲觀、焦慮,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親密關係

  我們的內心存在著三個基本假定:一是對世界,二是對人類,三是對自己。這三個假定基本可以看出我們一個人人生的底色,是悲觀還是樂觀,是消極還是積極。有什麼樣的假定,我們就會有什麼樣的內心感受。如果我們假定世界是安全、美好的,人類是友善、值得信任的,自己是可愛的、有價值的,值得被人愛的,我們內心就比較安全、平和、積極、樂觀的情緒就會比較多,也更願意探索外面的世界,有更多更豐富的體驗。反之,我們則感覺不安全、焦慮,消極,負面情緒較多,容易封閉自己,也不願意更多地探索外面的世界。

  有些人內心極度自卑、膽怯,他們敏感多疑、悲觀,經常否定自己,內心不相信能夠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每當面對一段新戀情,往往還沒開始,就會以懷疑的態度自我否定,最終導致失敗而收場。三無法擺脫受害者角色

  受害者的角色,就是TA不為自己生命中的任何事情負責,只會責怪別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兩個人相遇,試圖走到一起的時候,他們的早年經歷和家族信念便跑了出來,在彼此的關係中,發揮著作用。許多男女從小成長在不幸福的家庭里,父母經常吵架,把伴侶當成「迫害者」,把自己視為「受害者」,在孩子面前相互抱怨。父母的這種受害者心態和情結,容易影響到孩子,也成為孩子的人生模式。

  比如,有些女性長大后,也是一直有怨天有人的心態。結婚之後,整天就擔心丈夫變心,而丈夫當然不負她之「所望」,愛上了別人,和她離了婚。

  許多男性和女性有過婚史,愛得很深,卻遭到對方情感上的欺騙、背叛,甚至身體上的傷害和虐待,比如被毆打、被騙走自己辛苦賺來的所有錢,情感上遭受了重大的創傷,他們內心會非常絕望、失落,淪為「受害者」,再也不相信感情。而當面臨一段新的感情,他們還活在過去的陰影中,對新的伴侶也充滿不信任,對婚姻感到恐懼、無力。他們甚至會將前任和現任進行對比,所以,更難獲得幸福。

  

  廣州心理諮詢結語:  

  如果關係中的男女雙方,在成長中有過充分的被愛、被肯定,能夠自由成長的經歷,他們就可能發展出很好的適應能力,所以在他們的關係中,相處起來就會容易很多,因為他們內心有足夠的安全體驗做基礎,這可以幫助他們在彼此的關係中,有能力包容彼此的差異,信任對方的情感,從而建立比較穩定的關係。

  但並非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很多帶著創傷長大的人,當他們與人建立關係的時候,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的,他們的這些困惑,會帶領他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也帶給對方各種困惑,這些困惑也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破壞掉彼此的關係。

  要建立一段積極、健康的戀愛或婚姻關係,要麼找到一個內心安全感十足又非常愛你、包容你的伴侶,TA能夠承受你所有的不安全感,然後在TA的長年累月的安全呵護下,你慢慢獲得改變;要麼通過一定時期的專業心理諮詢,療愈過去的創傷,重新建立起你內心的安全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