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背後隱藏的驚人秘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8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在這三國爭霸這一時期,中國究竟損失了多少人口呢?在西漢鼎盛的漢武帝時期,約有6000萬的人口,同樣,在東漢王朝,人口數量最多的時期,是東漢和帝、順帝在位時期,那段時期的中國,人口也接近6000萬。

  

  公元157年,東漢政府曾經清查過全國的戶口,在這次「人口普查」中,中國的人口是5600多萬,略低於漢和帝時代近6000萬的最高峰,人口規模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然而從漢桓帝開始,隨著社會的動蕩,人口數量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那麼這段時期都有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口的劇烈減少呢,此時人口減少了多少呢?

  我們可以從史書中還有現存的歷史材料中找到一些人口戶籍數據,《漢書·地理志》記載,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1223萬戶,5959.5萬人。縱然是東漢鼎盛期,人口也有5600萬,到三國末年魏蜀吳合計竟只有戶數149萬多戶,人口剩下560.02多口。

  這也就意味著東漢末年整個人口竟然減少了90%還要多,這還不包括由於人民死亡間接導致的應有增長人口!那麼都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慘痛的人口損失呢?

  首先是瘟疫:

  蒙古草原上有一支兇悍的游牧民族匈奴,給漢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乃至危機,漢高祖劉邦在與匈奴的對抗中險些命喪白登山,漢景帝時匈奴兵鋒接近首都長安,火燒甘泉宮,被漢室稱作「凌辱之恥」。

  匈奴人的到來帶來了一種恐怖的疾病「草原鼠疫病」。於是漢武帝時舉全國之力打擊匈奴,在漢朝的鐵拳下,匈奴最終被擊潰、屈服,隨後有大量的匈奴人內附,遷徙到了內地。匈奴人的到來帶來了一種恐怖的疾病「草原鼠疫病」,這種外來疾病給中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後漢書·五行志》記載,從公元119年至217年這百年間發生了十次大瘟疫,即119年會稽大疫、125年京都大疫、151年京都大疫、九江、廬江大疫、161年大疫、171年大疫、173年大疫、179年大疫、182年大疫、185年大疫、217年大疫。瘟疫的持續爆發造成了人民的大量死亡,生產生活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由於瘟疫,人民民不聊生,最終又引起了農民大起義。

  

  其次是自然災害:

  在東漢晚期,還出現了極其反常的大規模蝗災與旱災,比如東漢桓帝到靈帝的幾十年裡,北方大規模的蝗災出現過5次,其中最嚴重的1次,幾乎波及到整個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這麼大範圍的蝗災,在日後的中國歷史上,也就是唐朝開元年間以及元朝末年的幾次可以相比,堪稱是「百年不遇」.與此同時,東漢最後的50年裡,黃河有4次發生決口,長江流域的荊州與江東,先後發生了5次水災。

  再次是黃巾起義:

  瘟疫加上災害,人民徹底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這個時候東漢政府的壓榨徹底把人民逼上了絕境,已無生路的人們只能選擇反抗,隨即爆發了農民起義。曠日持久的戰爭:184年,冀州巨鹿郡爆發黃巾大起義,迅速瀰漫至全國範圍內。

  黃巾軍舉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國同時舉事」,這也就意味著全國許多地區同時陷入了戰亂動蕩。從黃巾軍起義到221年東漢滅亡,直至吳蜀夷陵之戰後進入對峙狀態,中原大地歷經了長達三十年的深度戰爭。這期間戰亂造成了怎樣的損失呢?這期間東漢政府為了鎮壓農民起義,皇甫嵩在蒼亭擊敗黃巾卜已部,擒獲卜已,屠殺七千多人。

  黃巾軍作戰失利,張梁戰死,陣亡三萬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萬多人。皇甫嵩焚燒黃巾輜重車三萬多輛,將張角「剖棺戳屍,傳首京師」。十一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陽,殺死張寶,斬殺俘虜十餘萬人,皇甫嵩將十萬人的屍骨築成了「京觀」.這還僅僅是皇甫嵩一支軍隊的「戰績」。

  此外,曹操、劉備、袁紹、孔融等也參與了鎮壓黃巾軍起義的行動中去。黃巾軍起義失敗后董卓在鬥爭中掌控了中央政權。地方的諸侯們與董卓矛盾尖銳,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一袁紹為盟主,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徹底拉開了諸侯割據、地方混戰的局面。

  

  在這一時期,底層人民遭受了更為沉痛的災難。192年,董卓部將李隺、郭汜攻破長安,當時長安附近有人民數十萬戶,史書記載「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也就是說僅僅兩年後,原來數十萬戶近百萬的人民,由於食物短缺,以至於人吃人,造成了當地幾乎人口滅絕!

  還有曹操破徐州一次坑殺江淮難民就達數萬口,竟至『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程昱向曹操提供的軍糧中就夾有不少人肉乾。孔融曾為人吃人製造理論根據,他說吃不認識的人,就好比吃猩猩吃鸚鵡,這也就是說,在孔融的思想里,人吃人只是件大不了的事罷了。

  經過數十年的深重戰爭災難,到了三國鼎立,互相對峙,相對穩定后還有多少人呢?蜀漢劉禪炎興元年:蜀漢940,000人;曹魏曹奐景元元年:曹魏4,432,881人;東吳孫皓天紀四年:東吳2,300,000人。也就是說總人口只有區區770萬左右,這還是經過了一定時間的休養生息,在赤壁之戰那年人口只有區區500多萬。

  亂世的殘酷縱然千言萬語怕也是難以說清,也許這一串串的數字是它最貼切的呈現,這冰冷的數字最能無言地訴說其間的無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