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一同探討目的問題。沒有目標的船隻永遠在海上漂流。學習英語的目的多種多樣,但學口語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能與Native English speakers進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與Native speakers 建立、保持和發展良好的工作關係;或生活中結交幾個na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夠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勵和幫助。
而不是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為了能和「老外」說上幾句諸如:How are you? I am fine,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 等幼兒園英語而轉身離去,搞的「老外」一頭露水,找不著北。(國內很多學英語的朋友,就好像一個苦苦練了10年武功的大俠,「十年磨一劍,雙刃未曾試」,終於有一天有機會面對敵人時,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為了「為了說英語」而浪費時間的、沒話找話的和老外閑聊---分手幾分鐘后,別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記不住你是何方神聖了。
在中國,可憐的老外們,大多飽經那些被問了上千遍雷同的、無聊的、毫無創意的、有時Chinglish式的問題的摧殘和蹂躪,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類的。我發現,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說:我英語口語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幾句天兒。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語言是其文化和習俗的載體、沉澱,雖然人類的各種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著與中華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積極進取」positive or ambition的態度,和中國人「謙虛、藝術」的處事、說話原則,經常發生「衝突」,構成對有效交流的妨礙。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衝突、差異」。
因此,西方人在見面時,配合著「eye contact」的,是自信的微笑(無論內心中怎麼想)、有力的握手(禮節性的碰碰手,英語中稱為「死魚」 shaking a dead fish)和正面思考型(positive thinking)的談話,會使人產生和你繼續交往的意願。相反,如果是躲躲閃閃的目光(有的人更是因為想英文詞句,而抓耳撓腮、呲牙咧嘴或上翻白眼)、木然的表情(稱:喜怒不行於色)和消極的談話內容,無論你的語法、發音和句子多麼純正和優秀也讓別人"敬而遠之"。察己知人,你願意和一個同你根本就格格不入的人交往嗎?!
在西方,企業家精神還是一道「自由社會」的屏障。美國以清教主義(Puritanism)立國.1620年,距李自成先生的百萬農民大軍,大肆劫掠北京尚有24年,一批清教徒為免遭宗教迫害,尋求自由,從英國的Southampton乘坐 The Mayflower 號,抵達美國東海岸,被稱為Pilgrim Father。清教徒認為:貧窮(Poverty)和懶惰(Laziness)同樣是一種罪惡。人應該、也可以通過自我奮鬥,取得成功,包括財務上的自由。
由此想到,曾幾何時,國內視個人主義如洪水猛獸。把Individualism翻譯成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作為一個貶義詞或禁忌詞,一直沿用到現在。事實上,在西方Individualism是個褒義詞,而自私自利英文用:selfish一詞。在雙贏(win-win)理念風靡的西方社會,為追求企業和個人利益的最大化(Maximum value ,人們認為:自私自利的人都是短視的人,最終傷害的是自己的最大利益。大名鼎鼎的恩龍(Enron),美國企業的一面旗幟,因造假舞弊而失信於公眾,導致副總裁自殺,高層主管們被刑訴。龐大帝國,霎時灰飛煙滅,成為天下笑柄!有朋友說,中國也已經從"黑貓、白貓,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時代,進入到"黑鼠、白鼠,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老鼠〃的時代!但願這不是事實,我的祖國!
但在北美,卻有著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截然相反的理念。新的、年輕的才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徵(symbol),人們崇尚年輕(worship youth);老的、舊的是死亡、落伍的象徵。所以,年齡在北美是個非常忌諱(taboo)的問題,即使是朋友之間。如果你想讓「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討厭你,尤其是女士討厭的,請大膽地問她年齡好了(They say: You are a pain in the neck.)。北美的很多人,特別怕過40歲生日。似乎過了40歲,就到了將要被社會拋棄的年齡。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She is no spring chicken 是北美常用俚語。
所以,在和「老外」交往中,千萬別暗示她/他的年齡,即使你不小心知道了。西方人有句幽默,稱「永葆青春的唯一秘訣是:謊報年齡!」(老外提倡幽默,稱為Positive thinking、positive attitude ,我在其它文章中有論述。但用英語和老外開玩笑,一定要小心,畢竟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過,我自己有一個真實的、美國人的玩笑:美國人的確很自信,我曾被美國乞丐在大街上理直氣壯地攔住要錢:One dollar for pizza!聲音圓潤而洪亮。猛然一聽,我還真以為我欠他錢呢!等搬到紐約市后,又有很多次被乞丐攔住問:Do you have five dollars?誰讓紐約市的生活費那麼昂貴呢?)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以北的大教堂去看看。教堂外有塊英文介紹的牌子,看能發現什麼笑料嗎? 首善之都、2008年奧運會舉辦地尚且如此,國內其他地方的英語介紹會怎樣呢?今年年初,在廣州的越秀公園裡,見到這樣一條用英文寫的「園規」:Do not shoot the birds!讓人誤以為,我們國家的部分地區,仍處於原始社會的漁獵時期;或是如美國西部牛仔,人手一支槍?
當然,我最開心的事之一,是指給老外看北京公園裡的廁所:「居然和賓館、飯店一樣分星級的!!!」有二星級的、三星級的和四星級的!老外每每會天真地問我:「根據什麼分星級呢?」我逗他們說,「當然是根據氣味了:味道一般的二星級、好點的三星級、味道極佳的,四星級了。」老外則會瞪大眼睛說:「Are they crazy!」哈!哈!哈!中國什麼事都有,我還真的聽說了,山西五台山有「正處級」的和尚!我的困惑是:那麼「觀世音」同志和「如來佛」同志該是啥級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