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太福音》第五章 分享之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6-6-26 0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13-16 蒙上帝 賜(八)福的人所得的呼召
1,這世上的鹽
耶穌並不是說,"你們要加把勁努力變成鹽!" 耶穌說的是:"你們就是鹽。我把你變成鹽,你就只管做鹽吧。"
為什麼不做"糖"呢?鹽或帶來痛楚,但有治療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堅持誠實清晰地傳講上帝的真理。
基督徒一旦安於只和前途4基督徒來往,就變成留在餐桌上鹽罐里的鹽。而耶穌書說,你們作世上的鹽,基督用你在周遭整個不信的圈子中"調味",而基督就在你裡面。
2,光
耶穌是"世界的光",與耶穌更親近,讓自己把他的光更明亮地反射出來。

5:17-20 基督和律法的關係
當耶穌質疑當日的宗教領袖時,即使最誠懇的聽眾也會心存疑問:耶穌批評猶太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觀念,教導和做法,難道這意味著同時也在指責摩西和先知的教導嗎?難道他正在提出通向上帝的新途徑,呼籲眾人摒棄自己一直以來所受的教導?耶穌的話,將另兩類人惴惴不安,一類是根本從未嘗試過遵守上帝在舊約里的教訓去生活;另一類是因遵守了某種規範而自我感覺良好。
1,基督對舊約的信念
耶穌強調:任何舊約經文都不能廢去,直到一切都實現。
2, 基督成全律法
他充分體現了舊約"禮儀律法"中的寓意。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他的身份是"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舊約中上帝讓子民獻祭,藉此指向基督受死一事,到此就完全明白了。
3,基督眼中"義"的真正意思
"……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換言之,人若單單從表面看來潔凈無罪,就絕對不能進天國。上帝對"義"要求極高,人的行為要毫無錯處不在話下,就連內在的動機和意念,也必須正直無垢,才達到他的標準。可見律法是人類無法持守的"義"之準繩。那人的出路在哪裡? 首先,要知道自己有罪(罪就是沒有做到上帝的要求),才會尋求上帝,希望得到饒恕;下一步就是在接受他的赦免后,心裡有感於救主的愛,就會渴望按照上帝的律法生活。跟隨耶穌的人,靠著聖靈的能力,可以實踐"義"的基本原則。
下面,《馬太福音》引用舊約中的六個例子,把上述的觀點以"你們聽見……只是我告訴你們"的寫法表達出來。

5:21-48
耶穌引用六項舊約律法為例,法利賽人把這些律法只歸入人外在行為的範疇;但基督堅持認為它們也適用於人內在的思想,感情和用心。
1,論殺人(外在) - 憤怒(內在)
(5:21-26)
無論怎麼說,殺人之念,都源於對人的憤怒,懷恨,鄙視,嫉妒……沉迷於這些意念不肯來到上帝面前求他潔凈,不願意讓上帝的愛,尊重,寬恕和忍耐來取代這些負面情緒,就是犯罪。
《馬太福音》5:22是不容易明白的經文。在此,主不是說凡罵別人白痴的,都要扔到地獄受罰,而是說一個人的憤怒若強烈到要開口罵人時,其內心的黑暗程度足以叫那人受到地獄的懲罰。
2,論姦淫 - 淫念
縱容自己反覆思想情慾的事,就會造成各種不潔。
3,論休妻 - 若不是為淫亂的緣故,就是叫她做淫婦了……
4,論起誓 - 平時說話不可信,甚至充滿謊言。
5,論以眼還眼 -  申冤和報應在神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供做政府立法的基礎,以限制過份的報復和處罰,並不是拿來處理人際關係的。耶穌把"愛"訂立為個人生活的"法律"
6,論仇敵 - 愛你的仇敵,為那逼迫你的禱告。
(注:以上分享參考BSF 經文釋義)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8: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