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梁文道:恐怖組織是靠什麼團結起來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21 0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梁文道 鳳凰讀書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一家夜總會當地時間12日凌晨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0人遇難、53受傷,美國總統奧巴馬錶示這是「恐怖和仇恨行徑」。相關消息稱兇手的殺人動機是「看不慣男人親吻。」那麼實施恐怖襲擊的人,他們心裡最初的念頭源於何處呢?

  梁文道講《恐怖的氛圍》

  記得當年「9·11」這個事件發生的時候,全世界有兩種截然不同,有的人認為,從那天開始,世界歷史就被改變了,持這種想法的人,多半都是一些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他們真的覺得「9·11」這個事情是一個改變世界歷史的事情,後來當然也是,因為「9·11」激發出來了兩場很重要的戰爭跟一個瀰漫全球的恐怖氣氛。

  但是也有一些人,採取另一種集極端的看法,他們是幸災樂禍,他們覺得美國人活該。那麼就是若你跟他解釋,世貿大樓裡面這些人都是無辜的老百姓,這些人仍然覺得世界上,沒有人是無辜的,尤其是美國人,每個人都要承擔錯誤,承擔罪責,為什麼?因為他們選出了他們不要臉的政府,那麼這當然是一些極端組織、恐怖組織的想法。

  

  那麼到底這個恐怖組織的想法,跟坐在白宮裡面以前一些領導的想法之間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呢?有沒有相似的行為呢?有的。

  根據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恐懼的氣氛》的作者索因卡說,這兩種人都在製造一種恐怖的氣氛。而這種恐怖的氣氛的由來呢,都可能是相當類似的。

  那麼說到《恐懼的氣氛》這本書,必須介紹它的由來,它是來自2004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第四電台的里斯講座,里斯講座在英國是個很有名、很有地位的一個大型文化學術講座。那麼索因卡作為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得主,在這裡面以這個題目,開始了他的演講。

  索因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他的小說他的劇本,甚至它他的詩寫的非常出色,那麼在這本書裡面他提出了他對當今世界上,為什麼恐怖主義會橫行,為什麼有些國家的暴力會這麼被人視若無睹,它的根源在哪裡?那麼從這裡面,我覺得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他特別抓出了一些極端主義的一些想法來討論,比如說他談到阿爾及利亞,他說阿爾及利亞,那麼當年他在做這個演講的時候進行一個大選,那麼這個大選裡面,有一個組織很可能會贏得大選,那個組織是一個極端的伊斯蘭組織。

  那這個組織,其實它是非常不喜歡民主,為什麼?他認為民主是一種西方資本主義的東西,跟我們伊斯蘭教法完全不符合。但是他們也去參選,他們說的很清楚我們選上了之後我們就會廢除這個民主,換句話說,民主只是他們獲得權利的一個樓梯。

  那麼在這裡面他就說到這種想法可怕的地方在哪兒?他說一旦在權利運作之中,由正確取代了權利,那麼建立在比你還要聖潔這種至上論的永恆鬥爭之路就鋪設完成,一切永無寧日,什麼意思呢?就說本來民主選舉,我們知道它講的是權利的問題,誰有權侯選,誰有權獲選,誰有權投票參與選舉。但是假如今天有一個人說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堅持我們有正確的道路,因此要廢除這個制度的話,或者利用這個制度,最後再摧毀它的話,這時候可怕的地方就開始了。

  

  索因卡

  為什麼呢?因為任何一種政治,即便有人認為自己是至高無上最正確的,不管他有多相信,多真誠的相信這是正確的,那麼後來都會引發無數的災難跟危機。因為總有人會跟你的爭論,甚至用生命跟鮮血來爭論,什麼叫做正確。

  然後在這裡面,他就說到就算是有些人他非常有開創性,非常有理想,相信自己正確無比,很真誠的相信自己的信仰跟理想,終於讓它獲得權利了,但是後來會變成什麼呢?它就說到他熟悉的非洲大陸上的很多獨裁者的情況,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都很有開創性,都很有理想,但是後來就死抱著權利不肯下台,為了權利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如果要在當代找一個例子的話,我們可以看看辛巴維統治者的可悲處境,它過去曾經很有革命理想,但現在只是一個難堪的統治者。他的統治之所以能夠延續到今日,靠得不是民眾的支持,而是恐怖的手段。

  那麼說到恐怖,這裡面它關注一個看起來特別小的一件事,這個事情叫做修辭性的歇斯底里,就是有這麼一種歇斯底里,它是一個修辭上存在的歇斯底里,什麼叫修辭性的歇斯底里?他說每一個覺得世界上惟我獨尊的個體,覺得自己終於被納入一個不隨便允許外人參加的秘密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只有一個參考點,就是每一個人陷入了亢奮狀態那個無限時刻。

  那麼在這種狀況底下,參與這個小團體的人,他們覺得很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人多勢眾,這個小團體有時候發展的相當大,甚至包含了整個國家,那麼全體國民非常的亢奮,亢奮於什麼呢?自己團結的力量,熱情。那麼什麼東西使得他們團結起來呢?是一套說法,像咒語一樣的說法。而這個說法是異常的簡單,它不只簡單,而且他們還只用這個說法,只用這個參考點去觀看他們的世界。

  這裡面他就提到這種修辭性的歇斯底里,是一種單向的溝通,是一種獨白,它跟對話是相反的。對話本來是可以消除這種歇斯底里,甚至消除恐怖的,可是問題是這種歇斯底里的單向的溝通,這種修辭卻是會製造恐怖的,他舉了一些例子。

  比如說他說到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巴黎的時候,那個時候巴黎剛剛過了1968年5月事件沒多久,學生們大概都還非常激進,非常左,什麼派別都有。這些派別甚至彼此對立,有的是毛派,有的是斯大林派,有的是托派,有的是普魯東派,那麼也有人是列寧派。那麼這裡面就說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根本的共同特徵,他們全都福蔭於人類社會的狀況和未來的新解釋,他們全都是破壞性極大的代理人,他們會竭盡全力推翻布爾喬亞階級秩序,並且解放新人。

  那麼在這種狀況下,他們有口號就是一切的財產都是竊盜。因為他們反對私有產權,那麼在這個口號的影響底下,什麼事情都可以出現了。比如說學生們在街上隨便把人家的單車騎走,所以那時候很多人都很恐懼,為什麼?因為這個單車總是被學生騎走,因為相信這種口號的學生認為我騎你的單車,單車你以為真是你的嗎?你的財產嗎?你的財產只不過是偷來的,我拿一把又有什麼問題呢?我騎濫了,或者我看到一把更好的單車,我再換,對不對。

  同時當時的圖書館也束手無策,只能抱頭痛哭,因為學生會把書拿走,然後永遠不還。如果哪天還書的話,通常是為了行使他們借更多書的權利。那麼這一切跟恐怖有關係嗎?他說有的。

  就像今天的一些恐怖組織,激進組織,他們常常講沒有人是無辜的,這跟當年講一切財產皆為竊盜一樣,都是那麼簡化。把複雜的現實簡單的判斷為一句話,用一個最簡單的參考點去看待世界,然後你不聽我的話的話,我就要來消滅你,或者用種種手段強迫你去接受我,這時候恐懼就來了。

  (本文選自《開卷八分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