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靈] 慈悲喜舍是本源 除惡修善報佛恩(上)

[複製鏈接]

720

主題

736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6年4月24日盧台長新加坡「世界佛友見面會」開示摘要
萬丈高樓平地起,人間善惡意念深,慈悲喜舍是本源,除惡修善報佛恩。感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感恩龍天護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感恩法師、各位嘉賓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友們,大家好!
人間的天災人禍不斷,防不勝防,現在誰的家裡、親戚朋友當中沒有不生癌症的?基本上都有,連我們自己稍不留神,長一個疙瘩、小瘤,去醫院一檢查,是癌症,進出醫院放療、化療,吃盡苦頭,最後走人。誰能幫助我們?只有菩薩,只有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有求必應,我們今天皈依了觀世音菩薩,皈依了佛法,我們成為觀世音菩薩的蓮花,希望你們要好好地愛護這朵蓮花,愛護這個人身難得的慧命,師父告訴大家,佛法難聞今已聞,蓮花難栽今已植,末法時期的我們是最幸運的一群人們。(掌聲)
每次拜師之後,師父都會給弟子開示,師父今天跟大家講一些佛學、哲學的問題。
人的一生的本質和境界其實都有相似的特點,都要經歷從清醒到迷惑,再從迷惑到清醒的過程,學佛也是這樣的。我們人在學佛當中,一會兒開悟,一會兒學了半天,不知道學了什麼,越來越迷惑,迷失了方向,從真的迷惑后的覺悟,到學佛后的開悟,會讓你慢慢地懂得大智若愚。我們人為什麼會迷惑?這就是師父經常跟你們講的,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仗著佛賣錢。
我們學佛就是要懂得,真正地把握自己來改變自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學佛之後,我們懂得了知無常,懂人生,虛幻世界,那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你徹悟之後,借假修真,依然是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就與《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掌聲)
因為這些弟子才剛剛入門,你們可能還聽不懂,師父再給你們做一些解釋。人生其實是一樣,一個人剛剛開始接觸這個世界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人家告訴你說:「這是山。」你就說:「哦,我認識的,這是山。」別人告訴你說:「那遠處的是水。」你就認識了水,心裡就想,這就是山水,原來如此。他以為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理,了解得太膚淺,處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這種低層次的境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經歷過無數次的煩惱、挫折之後,開始逐漸了解到人生的真諦,他不再有剛開始的心態了,做人開始小心謹慎,這個時候,他看山也感嘆,看水也嘆息。山,自然不是純粹的山,水,自然不是那麼純粹的水,我們開始在分析哪座山更秀麗,哪個水更清澈。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個階段,他就慢慢地毀了自己的慧命,因為他不知道人就會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會爭強好鬥,永無止境地滿足自己的每一天。
大多數人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就走到了人生的終點了。師父需要你們仔細聽,師父的意思就是要告訴你們人生的意思,是舉一反三的。人的一生忙於追逐,這類人卻始終無法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身,但是有些人通過修行,修心,終於把自己的境界提高到更高的第三重人生的境界,那叫返璞歸真,看到了這個山的本質,看到了人間紅塵的本質,他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就是通過人的開悟之後才能得到的一種境界。(掌聲)人到了這個境界之後,他就會專心致志地捨去人間的名和利,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像我們天天在念經一樣,我們不會和旁人有任何的斤斤計較,無求無欲,與世無爭,面對世俗所有的一切事情,哈哈,一笑置之。(掌聲)
人活著一輩子,都應該追求更高的境界,因為每個人只有一生。同樣的活,我們為什麼不能看透這個世界的本質,讓自己活得圓滿、圓融一些呢?能夠在人間用智慧超脫六道,你已經到了六道之外,所以,能夠在人間就能擺脫六道,你就是解脫,你的智慧就會圓滿,當一個人智慧圓滿的時候,他就可以得到智慧的滿足,一生幸福。(掌聲)
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一個電影笑星叫卓別林,他能編、能導,能自己演,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的四周一直飛,起初,他用手打了幾下,沒有打到,他就要了一個打蒼蠅的拍子,會議進行中,他握著蒼蠅拍子,擺出要打蒼蠅的姿勢,眼睛狠狠地盯著那隻蒼蠅,可是打了三次,一次都沒有打中,後來蒼蠅居然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停了下來,他慢慢地拿起了蒼蠅拍,正要狠狠地打下去的時候,他突然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讓蒼蠅飛走了,旁邊在座的人都非常驚奇地說:「你為什麼不把它打死啊?」這位笑星聳聳肩幽默地說:「這隻不是剛才的那一隻。」(掌聲)
這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會不斷地改變,卓別林從恨蒼蠅,到感受到蒼蠅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生存,他有感而發,由恨到憐憫,他改變了主意。我們人也是這樣,有些人很恨自己的先生,很恨自己的孩子,天天罵,最後他想到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這麼調皮,也是這樣苦過,跟先生也一樣經受過同樣的磨難和無知,他慢慢地產生了憐憫,從而開始可憐他們,到心疼他們,改變了自己的情緒,慢慢地由憐憫轉換成慈悲,這就是佛家講的,用慈悲心去看人生,你會化解一切怨結。(掌聲)
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看到的是別人的過失和缺點,所以在生活當中整天看見別人的缺點,看見別人怎麼樣不好,這個人就是有業障。真正的修行人從不看別人的過失和缺點,因為人都有缺點,都有過失,把別人的缺點和過失看到了你的心裡,別人的過失和缺點就沒有了,而到了你的心裡,讓你的心變得忐忑不安和難受,這就是唯物辯證法。
人間的每一種創傷,都是人生活的一種成熟,碰到一次苦難就成熟一次,碰到一種災難,你就會變得更加的堅強和成熟,所以應該為別人的成就生出歡喜心。成熟的修心人應該常保持利益眾生的心,你就永遠活在法喜當中,天天看到別人進步了,天天看到別人精進了,感恩他,感恩你,感恩社會上所有的人,感恩社會把我們養大,父母親把我們生出來,感恩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師長,感恩一切讓我們能夠活到今天,讓我們成熟的一些磨難,這樣你就永遠活在了法喜之中。(掌聲)
在人間,不要把很單純的事情看得太嚴重了,如果你把世界上很多事情看得太重了,你就會造成自己心裡的苦痛。痛苦的人就是因為覺得這件事情太大了、太重了,我受不起,我壓不起,他才變得如此的痛苦。有一位癌症病人,當他得知患食道癌在人間還能活半年的時候,他整個人精神崩潰,他開始天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本來這個食道也沒有疼痛,因為他的心天天惦記著食道,食道越來越痛,一個月下來,他整個人瘦得像個靈性,去醫院再檢查,本來沒有擴散的,現在擴散了,還能活三個月。與此相反,一位江蘇的同修,學習心靈法門,懂因果,放生許願,他把癌症看輕,他跟同修說:「我不管今天活著,還是走了,我都很幸福,因為我念經了,我今天就算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可以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我不怕。」他不怕死,他說:「我死了,也要修。」他就天天想上天,吃素、懺悔,癌細胞居然慢慢地消失了,活到現在已經有三年了。(掌聲)
人生不要被慾望控制,要放下執著,放下罣礙,連身體都是你的罣礙。佛陀早就說:「人為什麼會疼痛?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色身。」所以,把人間的一切事情不要看得太重,過去了就好像是過去了,沒了就是沒了,這就是佛法講的「非想非非想」。天上的三十三層天當中,有一層天叫「非想非非想天」,在這個天上的人,他們都有定力,他們常處在定中,這種天上的人,說他們沒有念頭呢,他們有,說他們有念頭呢,他們沒有,這就是非想非非想。我們今天活在這個世界上,你說我們有什麼慾望嗎?好像有。有了之後呢,又忘記了,不追求。你到底有沒有慾望呢?沒有。你有沒有過這個慾望呢?有過。現在這個慾望到哪裡去了呢?沒有了。這就叫非想非非想。如果我們能夠修到這種定的境界,你至少已經在三十三天當中了,離超出六道就越來越接近了。(掌聲)
人生就是這樣,痛苦的人你說他活著,他的心感覺死了,你說他死了,他又恨又嫉妒,還發脾氣,他還活著。猶如很多婚姻一樣,你說他沒離婚,他們像離婚一樣,你說他們離婚了,他們還生活在一起,還天天吵架,沒離婚。對不對啊?現在知道什麼叫白話佛法了吧?告訴你們,想徹底地解決痛苦,就要徹底地消除煩惱、徹底地開悟,要記住,悟從慧來,慧從戒來。(掌聲)
師父知道你們跟師父在一起很開心,希望師父一直講下去,天天這樣。(掌聲)以後有觀音村了,大家住在一起,輪流做飯,退休了,沒有什麼事情,不打麻將,又不去說三道四,就在觀音村裡面,天天晚上師父也不走遠了,過來跟大家開示,視頻一轉播,全世界都看得見。白天你們念經吃飯,晚上師父給你們開示,一直講啊講,講得像真的在天上一樣,那個時候不知道自己真的在人間還是在天上。有一天真的到天上了,以為在人間。等到哪一天真正地到了天上,覺得天上人間都一樣。(掌聲)
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英國的皇家空軍做了一個統計,他們對在戰爭當中失事的戰鬥機、犧牲的飛機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地點,作了一個系統的調查,結果讓人非常震驚。因為奪走飛行員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疾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候,不是在激烈的交火當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當中,而是在完成任務之後返回著落的那幾分鐘。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沒有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人在高度緊張之後,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人類的心理會產生一種叫「不可抑止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當中,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在極度的興奮當中,反而不容易出差錯。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的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了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的時候,他頓時有了一種安全感,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鑄成了大錯,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稱為「虛假的安全意識」。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有很多虛假的安全意識,當你通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很多人放鬆警惕而導致了錯誤。學佛人也是這樣,我們修心,修啊修,很緊張,很努力地修,修到差不多要修好的時候,我們往往在這個時候放鬆自己的修為,以為自己修得好,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得到,慢慢地放鬆,境界就會下降,貢高我慢,然後貪心又起,煩惱接踵而至,甚至會導致自己走火入魔。所以修心不能放鬆,菩薩說修心要精進,記住師父的一句話:能夠精進的人,一直在精進當中的人,他就不容易走偏差。希望師父的弟子們好好地學佛,要精進,一天都不懈怠,一直精進到西方極樂世界。(掌聲)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心靈法門倡導者)

**目前,全世界超過一千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