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所說的比真貨更好,指的是O E M廠商流出的產品。客觀地說,這只是中國假貨中的很小一部分,所以,馬雲此番說話有誤導。
不過,這的確是一個有意義的問題。現在很多產品是外國品牌,中國工廠代工,這種模式被稱為O E M,中國有全世界最多的O E M。代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雖然一模一樣,如果沒有授權,就是法律意義上的假貨,但對消費者而言,卻物美價廉。代工廠沒有品牌,沒有渠道,所以只能賺辛苦錢。這種模式也是中國人深惡痛絕的,做一件襯衫,中國只賺50美分,但外國人拿去可以賺50美元。
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不是沒有能力去分辨假貨。要買奢侈品,去C B D的專賣店就可以了。只要去專賣店、大商場,自然都是真貨。但是,如果他去淘寶上搜索5折或者7折的,顯然就會有風險。不妨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月收入4000元的流水線上的年輕人,在淘寶上搜索耐克鞋,並且輸入100-200元的限額時,他真正想買的到底是假貨還是真貨?「知假買假」背後的社會機制很複雜,簡單來說,貧富分化之下,富人買了耐克,窮人也想要,但預算卻是有限的。
打假還涉及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很多時候,淘寶的魅力就來源於一些非正式渠道的產品,五花八門。比如O E M流出的一些非正式產品。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在中國,盜版雖然的確是個問題,但是,很多時候,正版並不是你願意花錢就能買得到的。比如,最司空見慣的,PS遊戲、xbox遊戲乃至電腦遊戲。這個時候,淘寶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選擇。然而,這些商品都是監管意義下的假冒偽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