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蘭多槍案與特朗普的美國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6-19 21:30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載:紐約時報


宣誓效忠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佛羅里達州槍擊事件製造者奧馬爾·馬廷(Omar Mateen),引著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入主白宮、英國退出歐盟、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當上法國總統,並導致世界陷入暴力逐漸升級的惡性循環。

現年29歲的馬廷是21世紀初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年輕的普林西普撕碎了一個搖搖欲墜的舊政治秩序,他的子彈引爆了一戰。和這位19歲的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一樣,馬廷點燃了一觸即發的憤怒情緒。

當然,事實可能會證明,這些令人沮喪的想象不過是想象而已。馬廷並未改變世界。他可能永遠都改變不了世界。

但毫無疑問,美國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這起大規模槍擊事件,發生在一段特別不安定的時期。在美國和歐洲,對政治和經濟的失望導致不滿現狀的呼聲迅速高漲,民眾似乎願意冒險一試。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成了無所作為的代名詞。

特朗普和「英國退出歐盟」代表著採取行動——不管是什麼行動——改變這種局面。在支持者看來,這是自鳴得意的精英應得的懲罰。

此外,伊斯蘭教正處在一場劃時代的危機之中,加劇了時局的不穩。遜尼派和什葉派深陷暴力對抗的困境。事實證明,伊斯蘭教對現代世界的適應頗為艱難,令很多人感到痛苦,結果催生了一種正在不斷擴散的暴力反西方聖戰主義信條。和聖貝納迪諾的槍手一樣,馬廷似乎也受到了這種信條的影響。

他朝一家同性戀夜店裡的狂歡者開槍這一點再次表明,伊斯蘭教和性取向構成了一個特別容易引爆的領域。對伊斯蘭教的某一個派別來說,自由主義的西方性觀念是最令人煩心的侮辱。由此產生的對抗滋生了一觸即發的暴力。

12年前,因為製作了一部介紹伊斯蘭教如何對待女性的電影,特奧·梵高(Theo van Gogh)在阿姆斯特丹被一名摩洛哥裔荷蘭穆斯林聖戰分子殺害。今天,奧蘭多「Pulse」夜店裡的同性戀成為一名阿富汗裔美國公民的攻擊目標。他似乎也在伊斯蘭極端主義中給自己的煩惱找到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答案。

將伊斯蘭教的這場危機歸咎於全球16億穆斯林的做法是極其有害無益的。特朗普沾沾自喜地再次呼籲暫時禁止非美國籍穆斯林入境。這正是他略帶暴力性質的分裂政治的例證。殺戮事件發生幾小時后,有人在Twitter上援引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邁克爾·奧倫(Michael Oren)的話說:「如果我是特朗普,我會突出這個穆斯林名字,奧馬爾·西迪奎·馬廷。這一事件改變了競選。」後來,他說特朗普會這麼做,但不是他要建議這麼做。

然而,忽略或輕視ISIS意識形態的影響力、這種意識形態在最近從巴黎到加州的暴力事件中所發揮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和伊斯蘭教面臨的廣泛危機之間的聯繫,也很危險。提到這個問題時,奧巴馬政府喜歡用的說法「暴力極端主義」是種含糊其辭,幾乎相當於無意義。是的,聖戰主義恐怖分子的確是「暴力極端分子」,但這麼叫他們就好比說納粹主義是回應德國在一戰中所遭受的侮辱一樣:符合實情但遠遠不夠。

馬廷再次證明了ISIS和美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思想結合后力量會有多麼強大。美國是「獨狼」式的ISIS追隨者的最佳環境,因為他們能獲得作惡所需的武器。儘管近幾年被聯邦調查局(FBI)調查過兩次,懷疑他和恐怖主義有聯繫,但前不久,馬廷仍能夠走進佛羅里達州的一家槍支經銷店,買下一支「長槍」和一支手槍。按照任何一項合理的標準來看,這都愚蠢至極。

馬廷和聖貝納迪諾的槍手均使用了AR-15突擊步槍。美國步槍協會的前會長戴維·基恩(David Keene)曾說,「槍支管控問題上的自由派都愛罵」這種武器。事實上,這款步槍正說明了美國槍支管理法律鬆弛導致美國民眾命如草芥的原因。因為相關法律有悖常理。

貝拉克·奧巴馬總統稱此次槍擊事件是「一起恐怖行為和仇恨行為」。他明確表示了對槍支管理法規的不滿,呼籲民眾團結一心。他未提及ISIS,或是伊斯蘭國對敘利亞和伊拉克的領土控制,增強了其意識形態訴求的魅惑性吸引力。這種訴求通過網際網路從該組織的大本營向外傳播。

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主動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選擇。」

是的,在敘利亞處於戰爭狀態的五年多里主動什麼也不做——因此使該國的部分地區成為ISIS的大本營、導致歐洲出現嚴重的難民危機、默許規模令人震驚的殺戮和民眾背井離鄉現象、削弱美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允許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洋洋得意地賣弄他那一套——構成了奧巴馬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最大的敗筆。

它讓世界變得遠比以前危險。我希望能有最好的結果,但也害怕憤怒政治在美國和歐洲獲得勝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