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屠殺史:川蜀滅絕事件,人性罪惡的極致體現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6-6-14 0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06-08 歷史回憶

  「清初蜀中三傑」之一,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於《潛書·全說》一文中道:「蓋秦以來,屠殺二千餘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盜賊之毒至於如此其極哉!」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說自秦一統六國之後,兩千餘年的華夏史說白一點就是一部屠殺史。

  

  但是這裡所說的屠殺,並不是兩軍對壘之間的屠殺,不是諸如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軍這樣的屠殺,而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屠城,屠族屠殺。唐甄為何於此撰文疾呼,並前無古人的批判中國封建社會的君主統治制度,得出不過是一場「帝王盜賊之毒」?他還在《潛書·室語》中道;「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殺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謂之賊乎?」雖然他主張的「以民為本」思想自古便有大儒提倡,如孟子在《盡心章句下》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唐甄之於前人的不同,便是倡導剝削「君主」權力,以提高大臣對其節制。這種類似於「君主立憲」制度的思想,幾乎與世界上最早實現「君主立憲」國家的英國(1688年,英國因「光榮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君主立憲的國家)同時產生。

  而此時撰寫《潛書》的唐甄自然不可能知道萬里之外所發生的「光榮革命」,而對比中國與歐洲自古以來的歷史發展,生在封建統治儒家傳統下的唐甄能有此思考,定是於當時所發生的一系列歷史進程有關,而這一切,其實可以從1644年的「大西國」說起,那場駭人聽聞的蜀中大屠殺。

  明末公元1635年,張獻忠率領闖王高迎祥的東路主力軍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首稱「古元真龍大皇帝」,並開始了自己的發家史。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分兩種,一種是成功了的,一種是沒成功的。成功的例子很少,當過乞丐,當過和尚,開創大明三百年統治的朱元璋是一個典型,地痞出身的劉邦也可以算;沒成功的比較多,沒起多大氣候就被鎮壓的我們不算,比如陳勝吳廣。起了氣候,眼看成功卻一敗塗地的也有,近一點的比如太平天國,其實張獻忠也可以算。但是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也就是教科書中所說的「農民起義的局限性」,而張獻忠嗜殺的性格,在其攻破鳳陽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體現了。和所有的農民起義一樣,他佔領鳳陽之後, 伏法知府,打壓豪紳,並將其財產分發於窮人,甚至拆了當年朱元璋出家過的皇覺寺,掘了老朱家的祖墳,這些都無可厚非,然而他卻屠盡了當地所有富豪,盡顯本性。

  大多數農民起義,除了我們所說的「階級局限性」以外,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人性惡意」的體現。太平天國後期各天王亂斗互殺,朝內荒淫無道,即使在真正的中國統治階級朝代都不多見,更妄論農民起義起家的政權了。而張獻忠從1635年大破鳳陽,皆而南下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實在過了幾年的風光日子。1637年,經過中原混戰,受扶詔安的張獻忠二次起義, 中原再次陷入流軍混戰。此時的張獻忠在打了幾場連勝之後風頭無兩,然而因為沒有有效的「中央政治政權」,以至於其部終歸只能稱得上「流賊」二字,過著搶一城,走一城生活,而不是一支真正政治鮮明,有著自己政治主張的獨立部隊。

  1640年,張獻忠首次入川,還算規矩,在拿到幾場勝戰之後隨既出川,揮師鄂中,接著又竄至河南。1642年3月,張獻忠在攻克舒城之後,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權」,建號「天命」,次年又於武昌創建「大西國」,自稱大西王。然而就在年底,張獻忠因受李自成部和明將左良玉的夾擊,力不能受,逐再次入川自保。而川人的厄夢,也隨著流寇張獻忠的到來,開始變得暗無天日。

  

  大西天命三年,既公元1644年,大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崇禎十七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於北京稱帝,闖王李自成於古都西安稱帝,大西王張獻忠於城都稱帝,如果沒有後來的自作孽,中國由此可能一分為三。然而川人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皇帝,卻沒有看到明日的曙光。

  張獻忠稱帝之初就閹了一批孩子入宮為監,又挑選民女為妃。然而皇帝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張獻忠左拐右扯,良莠不齊的文官隊伍顯然沒有辦法幫他解決政權下的各種事物,包括養著軍隊的各種物質所需。而中國文官對於前朝的節氣,自然不是他區區一個草莽流寇王所可以振伏的。他沒有老朱當年謀士雲集,又是對外民族自救,也沒有滿清舉族的底蘊,於是在川稱帝的張獻忠可謂處處碰壁,隨著之後清軍與南明軍隊的圍剿,之前所說的「人性惡意」和屠盡豪紳的嗜血本性,再一次顯露了出來。

  他先是將入川時不於之合作的官紳文人用以酷刑和武力,剝皮抽筋無不其極。接著,為了軍需,他又開始加重賦稅,搶劫自己的地盤,對於不從者,自然也是殺。1645年,兵敗如山的張獻忠似乎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全蜀屠殺婦孺百姓。據之後倖存蜀人遺書記載,張獻忠先是要各地應試文人赴成都應試,不應者全家屠盡,然而應者,除了寥寥其看中眼要流於身邊的,其餘也皆屠盡。接著,僧、道、醫、工、技等社會中層人員也遭到屠殺。而剩下的,就是手無寸鐵的百姓。

  張獻忠殺百姓,先是強迫百姓入城,待百姓遷入城中后開始下令屠殺。城內屠完之後,便是鄉村民間,最後是 「除城盡剿」,整個蜀地血腥密布。甚至他在搶光殺光之後,準備離開成都之際,也嫌帶著女人太礙事,而將300嬪妃殺的只剩20人。1646年,3月,張獻忠離成都兵進陝西,實行殺光搶光政策,每過郡縣,徒留焦土。再接著,又開始屠殺累贅的士兵,以川籍為先例。

  

  1646年,張獻忠的暴行終於導致了部將的叛變。原大西軍將領劉進忠聽聞暴行之後,與部下決議投降大清,並在兩軍交戰時指認張獻忠道,「此八大王也。」由此,張獻忠中箭身亡,年四十歲。

  和其他許多的屠殺史一樣,「張獻忠屠川」因為之後各階層的政治需要,也得到了不同學者的反正和論證,正反兩方皆有。但是明末四川尚有385萬人口,而經過張獻忠這一屠,至清順治十八年全川統計已不足十萬人,這兩項人口對比,那麼屠蜀之事,他也不得不坐實。後世有傳言張獻忠於四川各地立了七殺碑,碑文曰,「天有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當然這後面的七個殺字是虛構的,如今四川廣漢市的一塊其正確碑文應該是「天有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落款,大西皇帝聖諭碑。其餘的,還有諸如《明會要》、《蜀難敘略》、《蜀碧》也是皆有記載。

  

  人性之惡,乃至於斯,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然而回顧歷史,希望可以明目清神,再無戰事。接下去,三觀將以屠蜀為契點,談談歷史上那些毫無人道的屠殺事件,歡迎各位在評論區提意見與留言。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