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把華為當靶心,任正非料事如神!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6-6-9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任正非和美國的故事,也可以寫一部書了。90年代開始,他就頻繁往美國跑。倒不是偷技術,而是學理念:開放、創新、管理。所獲頗多。老美最怕這種人,你沒偷技術,但偷走了我的心。

  美國在貿易上其實是個保守主義國家。技術上、產業上,核心能力上,嚴防死守。願意對外兜售的,往往是沒有核心價值的東西。

  上周,美國商務部向華為發出行政傳喚,要求華為提供過去五年向朝鮮等國家出口的全部信息,如果發現華為違反美國的政策,有可能限制華為獲得關鍵的美製零部件。

  

  But so what? 華為已經被美國這堵「貿易牆」撞得滿頭是包,最後順便練成了鐵頭功。

  早期華為是抱有希望的,認為美國的「市場經濟」能接受一個有誠意的企業。為此做了大量自證清白的工作。

  1、任正非從低調走向前台,跟各國記者聊天,你不要再說我神秘。

  2、作為非上市公司,每年公布財報。甚至披露所有房地產信息。任正非說:沒有一塊土地是中國政府贈送或低價購買,而外企在中國投資,可能還有優惠。

  3、為堵住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華為的嘴,華為主動公開代碼。

  4、不直接承攬電信項目,改道收購美國本土企業,被美國政府否決。

  拼了很多年以後,華為仍沒能進入美國市場。五年之前,美國Sprint找上門來向華為採購的項目因美國商務部干預而丟了的時候,美國同事哭了,任正非卻笑了:不用再韜光養晦了,挺起胸脯正面競爭!

  讓人想起袁崇煥的那句名言:屌那媽,頂硬上!

  

  █  任正非是這樣看美國的(節錄)

  (任正非關於美國的講話有很多,學習之但不迷信之。這裡摘錄的只是部分。)

  一、2008年:美國在退向貿易保護主義

  大家要對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競爭的艱難性、殘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經濟全球化是美國推出來的,美國最後看到經濟全球化對美國並不有利,所以美國在退向貿易保護主義,但是保也保不住,經濟全球化這個火燒起來了,就會越燒越旺。

  二、約2010年:美國的全球化不講道理

  美國奉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他們使用經濟全球化的措施,就是利用強勢經濟,瓦解弱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是不講道理的。

  我們唯一努力的就是使中國儘快強大起來,能和他們抗衡,這才是為中華民族做了我們應做的貢獻。關鍵要靠我們青年人加倍努力。

  華為公司目前發展上還存在非常多的問題,特別是管理方面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你們很年輕、很幼稚,把幼稚病帶到我們的工作中去。我們剛掃除了一批幼稚病,又來了一批幼稚病。你們青年人要加強自我改造,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公司才有希望。

  三、2011年:新的歷史使命,與美國公司正面競爭

  (這是任正非對美國市場受挫后最為凌厲的表態:不再韜光養晦,挺起胸脯正面競爭。)

  我們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在信息領域裡與美國公司正面競爭。

  我們過去的觀點是比較韜光養晦,盡量迴避與美國公司正面競爭,能讓就讓一把,不要去和美國產生直面競爭。

  那一天是我接到胡厚崑的一個簡訊,我們Sprint項目丟了,在美國商務部直接干預下,我們Sprint項目做不成了,美國三大運營商三大T都沒有了。胡厚崑說美國的團隊在哭,我笑了。為什麼笑?我終於放下精神包袱了,終於敢於直面和美國公司正面競爭了,不再顧忌什麼了,不再向他們妥協了。

  以前總一直抱有希望,美國這麼優秀的國家,會公正的。我們在西西里島的會議精神其實已經隱含要全面競爭這個意思了,但我仍然不敢最後決定。但美國的團隊在哭的時候,我們最後的希望沒有了,美國的傲慢與偏見,反而使我們挺起了胸脯,直面競爭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呼喚大家都要挑起重擔,努力改造自己,克己復禮,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適應這個世界,潛在的能量要發揮出來。我們未來新一屆董事會,和未來5-10年的努力,可能我們在信息行業就要全面超越了。這個超越就需要我們大家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和共同犧牲。

  我們象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我們內部的惰怠與腐敗。

  四、2013年: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

  (文中提到「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媒體遂以「反攻進入美國」為標題。任正非認為誤解了原意,事後表示「糾正過來,我們還是進攻自己。」)

  美國為什麼能形成創新的土壤?

  第一,美國保護創新,FaceBook如果是在中國早就被抄襲千百遍了;

  第二個,美國人不怕富,人不怕張揚,否則哪有喬布斯?美國對喬布斯很寬容,喬布斯如果是換個地方他的早期是不被認同的,沒有早期哪來晚期。

  我們要學習美國的創新精神、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要打破自己的優勢,形成新的優勢。我們不主動打破自己的優勢,別人早晚也會來打破。

  華為過去市場走的是從下往上攻的路線,除了質優價低,沒有別的方法,這把西方公司搞死了,自己也苦得不得了。美國從來是從上往下攻,Google和Facebook都是站在戰略高度創新,從上往下攻。

  我們要捨得打炮彈,把山頭打下來,下面的礦藏都是你的了。要敢於投資,為未來做準備。我們公司的優勢是數理邏輯,在物理領域沒有優勢,因此不要去研究材料。

  我們要積極的合作應用超前技術,但不要超前太多。

  我們要用現代化的方法做現代化的東西,敢於搶佔制高點。有的公司怎麼節約還是虧損,我們怎麼投入還是賺錢,這就是作戰方法不一樣。

  我們要學會給盟友分蛋糕,用開闊的心胸看世界,世界慢慢都是你的。

  我們要走向開放,華為很快就是世界第一,如果只想獨霸世界而不能學會給盟友分蛋糕,我們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就將以自己的滅亡為下場。

  不捨得拿出地盤來的人不是戰略家,你們要去看看《南征北戰》這部電影,不要在乎一 城一地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的,什麼叫瀟灑走 一回?光榮去走進美國。

  --------------------------------------------------

  即便經歷了對美國先學習、再韜光養晦、最後正面競爭的心路歷程,2015年當任正非被問及美國阻撓華為進入美國市場時,仍回應說:「我從來就沒有認為美國對我們不好或不公平。」

  他強調說,華為要學習美國的開放,用廣闊的心胸融入世界,這樣才有未來。「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

  今年美國商務部的舉動,華為肯定不會感到意外。也再一次確認,對這個國家,說什麼都是沒用的,與其公關,不如繼續玩命地干。

  █  美國其實是貿易保護主義的發源地

  有些問題,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美國從來不是一個奉行經濟自由主義的國家。相反,它幾乎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發源地和最頑固的堡壘。

  貿易專家吳強對美國的研究:

  1812年英美戰爭時,美國就調高關稅近一倍,促進美國本土產業發展。

  到1820年,美國製成品的平均關稅稅率達到了40%。但高關稅再次遭到南方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從19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美國的關稅水平有一定的降低。

  南北戰爭徹底改變了這一格局,同樣以滿足戰時支出為理由,關稅被大幅度提高了。北方的勝利使得北方利益集團所強調的貿易保護主義得以順利實行,南北戰爭結束后,其他稅率都降低甚至取消了,但關稅仍維持在戰爭時期的高水平。

  美國以高關稅為特點的貿易保護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雖然期間關稅的水平有所起伏,但貿易保護的主基調一直沒有改變。

  二戰結束后,美國已經真正確立了世界工業霸主地位,才開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所以,儘管美國是當今世界自由貿易最主要的鼓吹者和推動者,但回顧歷史可以看出,美國的強大離不開貿易保護。

  因此,法國經濟史學者保羅·巴羅克(Paul Bairoch)把美國稱為「現代貿易保護主義的發源地和堡壘」。

  

  誰能想到,南北戰爭中失敗的南方才是自由主義者

  So,美國是貿易戰的行家,而且正在帶著全球進入貿易保護主義。即便華為如此強大,貿易戰也不是企業能支撐的,國家在這場博弈中不能缺席。

  地球還沒有準備好迎接世界主義,貿易的目的是通過流通讓本國的肌體更加強健。目前的所謂全球化,只有資本全球化,技術和產業上充滿壁壘。

  █  經濟泡沫化和膨脹心態,是中國最大的敵人

  從美國在華為尚未強大時就嚴防死守的態度看,中國科技型企業在美國市場遲早會有更激烈的對決。不可避免地會升級為國家間的博弈。

  改開以來中國冀望的市場換技術,並未達到目的,絕大多數產業的話語權為外資所掌控。間接派生出一些自主創新企業,算是幸運。對這些企業自身來說,則是九死一生。

  經濟的泡沫化催生人們的膨脹感。很多人對中國科技水平和真實財富的認知堪稱幼稚。

  一個工業還在低端的國家,如果放任資本流竄,沒有產業對策,必致畸形。對內的產業政策,對外的資本開放,必須在自身肌體能承受和成長的範圍內,而不是追求另一場「大躍進」。

  封閉和保守,帶不來進步。但開放的資本流動如果轉化不到生產力上,就是下一個香港。

  任正非和華為要對抗的,不止是外部的殘酷競爭,還有國內的浮躁和膨脹。所以當他說「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是真話。

  

  文章作者:悅濤,原標題《面對美國制裁,任正非的表態: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