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國鋒的身世之謎:他其實不姓華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6-6-9 0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國鋒

  文章來自《鄧小平改變中國》 作者:葉永烈 江西人民出版社

  華國鋒本姓蘇,單名鑄。1938年參加游擊隊時,蘇鑄取了個化名"華國鋒"--取義於"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先鋒"。後來他以"華國鋒"這一化名聞名於世,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蘇鑄。如今,華國鋒的子女仍用蘇姓,並不姓華。

  華國鋒與中國共產黨在同一年誕生--1921年。因此,他可以說是"中共的同齡人"。順便提一句,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生於1922年,比華國鋒小一歲。在1921年,28歲的毛澤東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時,華國鋒不過是個剛呱呱墜地的嬰兒。所以,華國鋒與毛澤東是兩代人。

  華國鋒於1921年2月出生在山西交城縣南關街。交城縣在山西中部,太原西南,文峪河上游,呂梁山區,是個山多林密的地方。鄉音難改,華國鋒後來一直講一口濃重的山西話。

  1928年,7歲的華國鋒入交城縣南關小學。

  1934年,13歲的華國鋒畢業於南關小學。

  1935年,14歲的華國鋒入交城縣"商業職業學校",學習到1937年。所以,華國鋒後來在填寫履歷表時,"文化程度"一欄總是寫"中學文化程度"。

  交城地處晉綏邊區,很早就有中共黨組織活動。在華國鋒上中學的時候,離學校不遠處住著兩個中共地下工作者。華國鋒在那裡看了一些進步書刊,思想傾向革命。

  1938年初,17歲的華國鋒離開家庭,上山參加了交城縣犧牲同盟抗日游擊隊,從此改名華國鋒。

  自從改名華國鋒起,華國鋒就走上了紅色之路。1938年10月,華國鋒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18歲的華國鋒擔任抗日根據地晉綏邊區第八專區汾陽縣犧盟會特派員,在汾陽的峪道河、開垣庄、鰲坡一帶,開展抗日游擊工作。

  1940年初,19歲的華國鋒在山西交城縣擔任了工、農、青、婦、武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隨後任中共交城縣委書記兼縣武裝大隊政治委員。

  1945年,24歲的華國鋒擔任了中共陽曲縣委書記、縣武裝大隊政治委員。從此,人們稱華國鋒為"華政委"。

  筆者採訪了華國鋒的老上級--武光。

  那是在1996年初夏的北京,筆者穿著長袖襯衫步入武光的住處,84歲的他竟只穿一件汗背心。當時他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居然每天還去上班呢。

  武光出生於1912年,河北深澤縣人氏,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九一八事變後任北平團委書記,而當時胡喬木是北平團委宣傳部長。在抗日戰爭時期,武光擔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

  武光說,他認識華國鋒時,華國鋒還是個小夥子。那時候,武光擔任中共晉中區黨委副書記。所謂"晉中區",是指山西太原周圍的幾十個縣,而華國鋒自 1945年起擔任中共山西陽曲縣委書記兼縣武裝大隊政委,屬於中共晉中區黨委領導。這樣,華國鋒便成了武光的下屬。周小舟擔任中共晉中區黨委宣傳部長,華國鋒在這時結識了周小舟。後來,1953年10月,周小舟被任命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成為華國鋒的"頂頭上司"。

  

  華國鋒在毛澤東的追悼會上

  筆者問起武光對華國鋒的當時印象,武光如實地說:"華國鋒是個老實人、好同志。那時華國鋒給我的印象便是正派、老實。"

  在1948年冬,中共中央決定從華北抽調5萬名幹部準備隨軍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鄉。

  武光回憶說,當時華北的幹部差不多是"走一半,留一半"。武光和華國鋒都是屬於"走"南下的。

  當時的中共晉中區委一分為二,武光奉命把走的幹部組建成六套地委班子,每套班子都包括黨、政、武、工、青、婦六方面的幹部。這樣,便於南下時可以接收、成立6個地委。

  南下時,幹部們差不多都往上升一級。1949年1月,28歲的華國鋒擔任中共晉中第一地區委員會宣傳部長。這樣,他就由縣委級幹部升為地委級幹部。期間,華國鋒與韓芝俊結婚。

  從華國鋒最初的經歷來看,他確實屬於"根正苗紅"的幹部。他在呂梁山打游擊,先是打日本軍隊,后是打國民黨軍隊,經歷了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戰鬥。

  那時,年輕的華國鋒在戰爭的烽火中成長,踏實,誠樸,吃苦耐勞,應該說是不錯的中共基層幹部。不過,在華國鋒成為"英明領袖"之後,在"宣傳華國鋒"的高潮中,卻刻意把華國鋒"塑造"成在那時就已經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模範"。種種報道、回憶文章充滿對華國鋒的這樣的宣傳:

  1940年初,他擔任了交城縣工農青婦武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為了發動群眾大打抗日的人民戰爭,華國鋒同志身披破羊皮襖,懷揣一本毛邊紙印刷的《論持久戰》,冒著生命危險,走村串戶地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簡明通俗地講解持久戰的三個階段。

  在另一篇文章中,是這樣宣傳華國鋒在戰火中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的:

  交城地處呂梁山區,是晉綏邊區八分區的前哨,鬥爭尖銳複雜,環境艱苦。當時,為了奪取革命戰爭的勝利,華國鋒同志總是抓緊一切機會,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他的挎包里經常裝著用麻紙印的毛主席的光輝著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論持久戰》、《組織起來》、《祝十月革命25周年》……還有中共中央晉綏分局對於鞏固與建設晉西北施政綱領等小冊子,走到哪裡學到哪裡。一次,華國鋒同志等從科頭村出發到王文村檢查工作,登上一座山頂,大家感到很累,就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休息。華國鋒同志不顧疲勞,見縫插針,打開了毛主席著作學了起來。晚上,沒油點燈,他就用交城山區特產的松油柴照亮,經常學習到深夜。有時,臉被松油煙熏黑了,他也不在意。有段時間,他病了,同志們勸他注意身體,他說,在戰爭年代更應當多讀毛主席的書,把毛主席的著作學好了,才有本領,才能戰勝敵人,打開局面。

  當時的報道如此刻意宣傳華國鋒在二十來歲時就已經成了"學習和實踐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典範",其實是為了塑造華國鋒"一貫忠於毛主席"的形象,證明華國鋒是毛澤東的忠實接班人。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5: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