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傳喚華為:一場沒有贏家的阻擊戰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6-6-8 04: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政府繼3月份對中興下重手處罰之後,開始瞄準華為。雖然目前還是行政傳喚,但這個消息依然引發震動。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的旗幟,最講究法律和國際規範,一貫低調和剋制。這一次又被卷到了風口浪尖。

  傳喚結局無非三種可能:最好的結果是最終平安無事。但這不符合美國一貫策略的預設結果。第二種可能是挑一些把柄,處罰一筆款項,進行一定整改。而第三種結局是,美國政府以此為理由,要求美國企業停止供應華為關鍵零部件和技術,致使華為設備和手機業務遭受打擊。畢竟,在美國依然絕對掌控核心技術,以及全球供應鏈一體化的今天,理由和出招都不難。但是,無論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企業,還是美國高科技企業,這都必將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鬥。可以說,中美高科技領域面臨一場大考,這不僅僅是對保護主義日盛的美國政府的重要考量,也是對中美乃至全球高科技領域相互公平競爭和開放准入的全局性挑戰。

  這不是華為第一場大考。2003年,思科以專利為武器率先展開對華為的阻擊,結果華為不戰而勝,越來越強大。到今天,不但華為的整體收入全面超過思科,而且光技術研發人員就超過思科全部的員工數量,產品和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性價比,華為已經取得壓倒性的優勢。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表調查報告,認定華為、中興涉嫌侵犯「美國國家安全」,實質性地將華為拒之門外。但這依然難以有效遏制華為在全球市場的努力開拓。

  企業對企業的市場競爭,華為沒有懸念地取得了勝利。但是,今天以一家企業力量去抵擋美國政府,就是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鬥。

  重新回顧中興事件,其內在邏輯是一樣的。事件對中興造成的重創,源於我們未能形成多層次的協同博弈能力。過去,技術實力非常硬氣的華為秉承一個原則:華為就是一個企業,遭遇的各種問題都可以用商業的方式妥善解決。但是,事實上,華為遭遇的很多問題,絕對不是單純的市場問題,也不是單一企業的商務問題,而是一個交織著政治、安全和國家戰略的多層次綜合性問題。

  首先是企業層面,全球化過程中如何規範和有效防範與化解風險,將是每一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基本考驗,如何儘可能少付昂貴的學費,需要企業綜合提升自己的海外戰略能力,制度和政策研究能力以及應對能力。

  第二是產業層面,曾經置身於產業鏈低端的中國企業習慣了單打獨鬥。但是當我們挺進高科技產業鏈的高端,就必須考慮走出去如何能夠抱團,改變一盤散沙,相互內耗的局面,打造出能夠與各國政府談判的更積極、有效的產業聯合體。這方面,我們必須向美國企業學習,美國企業在中國遇到政策問題,不是單個企業自身,而是行業協會與組織成為與中美兩國政府遊說和公關的主要力量。

  第三是國與國之間在產業層面的博弈能力,尤其是在產業鏈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國依然掌控核心技術,但是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中國市場的分量以及中國製造的獨特優勢。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建立對等博弈的能力,無疑是中國企業最有力的保護傘。

  第四是政府的博弈能力。缺乏強大的政府支撐,一個國家的企業就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美國政府始終將美國企業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有這個靠山,美國企業一直在中國佔據著有利位勢。反過來,當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走向美國的時候,如果美國卻橫加指責,在這個問題上玩雙重標準,則不啻為商業領域的霸權主義。

  第五是政府與企業之間,政府與媒體之間如何發揮聯動和協同的作用。美國政府針對中國企業的阻擊,基本上來源於美國企業的推動和遊說。政府出招大多藉助美國強勢媒體的發聲和造勢,從一開始就讓你在輿論上被置於劣勢。企業、媒體和政府形成了一個配合默契,相互協同的陣形,借力打牛,以此一舉獲得全局性的勝利。我們如果沒有在策略上具備同等博弈的能力,顯然不可能取得這場不對稱戰爭的勝利。即使躲過了這一次,還會有下一次。打造外交、政策、產業和輿論一體化、立體式的博弈能力,為本國企業全球化保駕護航,這一點,美國的嫻熟倒是值得我們學習。

  這一次,華為的挑戰無疑是嚴峻的。但是,這種挑戰不僅僅針對華為,最終挑戰的是全球高科技領域公平競爭的原則和環境。長期享受超國民待遇的美國企業,這些年經常抱怨中國的新政策和制度。那麼,我們必須說,華為在美國的遭遇,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中國人察看美國是否開放、公平的最重要標誌。作為全球網路基礎設備最重要的供應商,華為的遭遇,將直接影響到全球網際網路各個層次的競爭環境和規則的整體走勢。所以,這次針對華為的發難,美國政府可能一時獲得了重大勝利,個別美國企業暫時獲得了重大利益。但是,最終更大的高昂代價可能需要大家共同承受。而中美兩國作為領銜全球高科技的「雙子星」,一定會成為首當其衝的最大受損者。

  所以,華為的這場考試,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大考,更是中美高科技產業界共同的考試。只有堅守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才有真正的勝利者和最後的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環球時報 作者:方興東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