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門神的歷史淵源:關於貼門神的由來及傳說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4 05: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茶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 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

  

  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萘,右郁壟,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茶、郁 壟,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成慶的。在班固的《漢書·廣川 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門神歷史來源-貼門神的起源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 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

  

  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即抓之喂虎。後來《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如晉干寶《搜神記》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這中間,桃亦是人們崇拜久遠的植物,人們認為桃多子多福,是長壽的象徵。

  因此能夠除災避邪制鬼驅怪,《典術》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而老虎為百獸之王,能夠「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故畫虎於門,鬼不敢入」。這種信仰一直流傳至今,除夕之時人們常常在門上貼上畫有二神與虎的畫,並掛上桃枝或桃人和葦索,以驅鬼辟邪。

  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是,畫中神人除了神荼鬱壘外,還有唐代出現的鐘馗,元代以後出現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岳(岳飛)二元帥。道教崇奉的青龍白虎,一些地區信奉的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

  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這些門神雖出現的時間區域背景不盡相同。

  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其中影響最深的要數神荼、鬱壘、鍾馗、秦瓊、尉遲恭了。 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一,周代祭五祀於宮「門」- 每日每時必經之處, 自然加以重視, 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傳為天神,奉黃帝之命統轄人間鬼怪。故逢農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兩神置大門兩邊,以御鬼怪,消災難。后畫兩神像於門上。逐為門神。

  

  古代祀典中本有五祀(又說有七祀),所祀的都是小神。究其本源,乃原始的自然崇拜。原始的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有神在。五祀所奉供的,都是對人們居處、出入、飲食有用的事物,故祭之以亂報德。這是門神觀念的最早來源。有的說門神陰氣之神,或謂其居人間司察小過,以做譴告,則是門神職能社會化以後的事了。這種觀念漢晉時較為流行。《玉燭寶典》及《荊楚發時記》等古書記載,尚是這種信仰的遺風。以後五祀僅作為國家祀典中的一部分儀式,民間所信仰的門神、灶神等,已與其原始形態風馬牛不相及了。

  古代門神的另一種職能,是驅鬼避邪,保障國家平安。這種門神,據說始於神荼、鬱壘的稱呼,有種種說法,我們且沿用習慣的說法,仍稱之為神荼、鬱壘。他們本是神話人物,漢代民間頗為流行,認為他們有捉魄力的神通。因為他們平時在度塑山大桃樹下,所以人們於除夕時,懸掛挑人、葦索(二神用縛鬼),門上畫二神和虎(二神執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來驅鬼辟邪。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對於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辟邪免災,還希望從他們那裡獲得功名利祿等。至遲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已常添畫「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以後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於是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

  門神的來歷

  

  原先,世上並沒有門神,到了唐朝太宗年間才封的門神。講起唐太宗李世民封門神的經過,還有一段發人深省的故事呢。據說,有一天,在天宮負責行雲播雨的小白龍閑著沒事,下凡來開心解悶。他變成人形來到塵世,見一位老頭正在種瓜。這年大旱,土地都幹得起了坷垃。這老頭種瓜特殊,他不是把瓜子埋進土裡,而是用土坷垃一壓就行了。小白龍上前問道:「老人家,你這種法兒,瓜芽兒到哪年哪月才出來呀?」老頭笑笑說:「在一半天里,必降毛毛細雨,並要連下三天三夜,雨水把土坷拉浸碎了,瓜子不就發芽了嗎?」

  小白龍本來是管著下雨的,心想:我還沒有得到玉帝下雨的旨意,怎麼會下雨呢。他立即向老頭擔保說,一半天之內沒有雨,老頭一定說有雨,二人爭論不休。老頭說:「你敢跟我打賭嗎?我說一半天之內要連下三天三夜的毛毛細雨,要是不下,我就輸給你點什麼!」小白龍說:「要是最近真連下三天三夜毛毛細雨,那就算我輸了。」二人打賭擊掌以後,小白龍回到了天宮。

  

  小白龍一回到天公,立刻得到玉帝讓他在神州大地連下三天三夜毛毛細雨的旨意。小白龍這才悟出那種瓜的老頭非同小可了。小白龍為了打賭打贏,就沒有按玉帝的旨意去辦,而是私自做主,連下了三天三夜的瓢潑大雨,只下得山洪泛濫,河提決口,把老頭種的滿地瓜芽都給拍回去了。

  雨後,小白龍又下凡到人間,見那個種瓜的老頭正往外剜瓜牙呢。他得意忘形地對老頭說:『怎麼樣?咱倆打賭算你輸了吧?「老頭說:「我賭輸了倒不要緊,可你的腦袋卻保不住了。不信,你背著太陽看看,看你的影子還有腦袋沒有?」

  

  小白龍背著太陽看看,見自己的影子果真沒有了腦袋。這可把小白龍嚇壞了。他這才想起,自己違背了玉帝的旨意是要被殺頭的。他趕忙給老頭跪下,苦苦哀求救命。老頭說:「你為了把賭打贏,就膽敢違抗玉帝的旨意,太膽大妄為了,我救不了你。能救你性命的,是當今的皇帝太宗李世民,你去求救於他吧。」小白龍問為什麼李世民能救他的命,老頭說:「斬他的劊子手是他手下的大將尉遲恭,監斬你的是宰相魏徵。你只有向太宗求救,讓皇上命二位刀下留情,你就得救了。「

  小白龍聽老頭這麼一說,越覺得老頭來歷不凡,他大著膽子問到:「老先生,這些事為什麼你都知道?你是何人?」老頭說:「我只告訴你,我是太白金星,別的你就別問了,快去找當今聖上求救要緊。」 這天小白龍一回到天宮,立刻被玉帝派的天兵天將給拿下了,說他自做主張下錯了雨,給黎民百姓造下了大災,單等第二天午時三刻推出南天門斬首!

  

  晚上,李世民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的小白龍前來,說他因錯降瓢潑大雨犯了天條,明日午時三刻就要斬首,苦苦請求李世民預先給尉遲恭和魏徵下道聖旨,饒他小白龍一命不死。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因忙於朝政,把小白龍夢裡相求一事給忘了,也沒有給尉遲恭和魏徵下這個旨意,就退朝了。一退朝,李世民就把尉遲恭和魏徵留下飲酒。他想,只要把二人留下,什麼地方也不讓他倆去,就斬不了小白龍。君臣三人在一起飲酒,由巳時飲到午時。尉遲恭和魏徵直喝得酩酊大醉,都漸漸睡著了。李世民放心了,既然他們都醉了,就再也沒辦法斬小白龍了。

  二人正睡著,忽然天空響起了聲霹靂,把二人驚醒了。二人醒后便嚷:「好累呀!」李世民問:「兩位愛卿醉后睡得很香,怎麼說累呢?」二人回答:「陛下有所不知,我二人睡著后一同到天宮走了一趟,遵照玉帝的旨意,我們把小白龍給斬了。李世民一聽說小白龍被斬,頓時出了通身的冷汗。他沒想到,尉遲恭和魏徵會在夢裡斬了小白龍,他真是後悔莫及。

  

  從這以後,小白龍每天夜裡找李世民算帳,抱怨李世民說話不算數,弄得他睡卧不安,驚恐萬分。就讓他二人夜夜來宮門外把守,防止小白龍作祟。魏徵和尉遲恭後來去世了,李世民就令人把他們的畫像貼在宮門上,以防小白龍來宮裡糾纏。現在,人們在門上貼的門神,一個紅臉的那就是魏徵,一個黑臉的,那就是尉遲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