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人為什麼把「和」念成「汗」?原因竟是……(圖)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網友表示:在他們老家,「和」字都是發「汗」的音。(圖片取自travel.sina)

很多大陸人聽到台灣人把「A和B」念成「A汗B」時,都覺得有點怪,以為是台灣方言,其實這是道地的老北京話。

有大陸網友研究發現,民國時期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在《語言問題》一書中,專門講過「和」字的讀音,那時候在北京話里,「和」並不是發「何」的音,而是讀成「hàn」(音同「汗」),或者「hài」(音同「害」)。此外,在1999年出版的彌松頤著《京味兒夜話》一書中,作者彌松頤先生也說,北京話的「和」念成「汗」和「害」,1996年徐世榮先生的《北京土語辭典》,也收錄了「和」字的「汗」這一讀音。

那麼這個北京發音為什麼跑到台灣了呢?這就要從中華民國說起了。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后,第二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了史稱老國音的國音系統,確定了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國音。1919年9月編輯出版了《中華民國國音字典》,北京語音佔有重要地位。

1945年10月台灣光復,為了消除日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國民政府大力推行「說國語運動」。1946年4月2日台灣國語推行委員會正式成立。並開設了「國語廣播教學」,每天清晨在台灣廣播電台播音,為台灣各地的國民學校教師及國語推行員作發音示範。主講人齊鐵恨先生是位「老北京」,他按照當時的北京話,把「和」讀成「汗」,所以從此以後。台灣人就都把「和」念成「汗」了。

而大陸在49年以後更動了一些字詞的發音,把「和」字「汗」的讀音去掉,定位「何」的讀音。漸漸北京人說「汗」的也越來越少,不過在大陸一些偏遠地方仍有保留。大陸一位網友說,在他的老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一個小縣城,「和」字都是發「汗」的音。當他第一次聽到台灣人也這麼說時,覺得很奇怪,兩個地方一南一北隔的這麼遠,怎麼會都是用這個不常見的發音呢?原來是國民黨帶過去的啊。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5: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