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80后村官李濤:為民實幹是每個青年幹部的使命

[複製鏈接]

249

主題

346

帖子

170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ackchina258 發表於 2016-6-2 23: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80后小伙兒李濤是現任的河南省濟源市高新區良安新村黨支部書記,自2005年考入濟源市首批大學生村幹部隊伍以來,他十年如一日紮根農村,埋頭苦幹。曾先後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河南青年五四獎章、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今年五四,他再次榮獲了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從普通村幹部到黨支部書記,從農民到經理,李濤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實在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做到了造福一方,為有志青年樹立了一面旗幟。

李濤的村官之路起步於位於河南濟源市的一個省級貧困村--大峪鎮方山村。

在採訪時李濤回憶,「我是陰差陽錯地走上村官之路和農業之路的,2005年全市大換屆,學醫回村裡做村幹部,父母極力反對,所有人也覺得做村幹部不太能」。回到方山村后,老村幹部讓他先當村會計,他沒有拒絕。那年,李濤24歲,對村部完全沒有定義。

初出茅廬的他在當時曾遇到過困難重重,但他憑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逐步解決了飲水難、行路難等群眾最關切的問題,並逐漸找到了方山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

在大峪鎮方山村的飲水工程建設中,群眾見證了李濤的人格魅力和務實的工作風格。他一年多隻回了三次城裡的家,一次是春節,另外兩次則是去探望卧病在床的父親。

李濤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山坡上出義務工,他帶頭挖土、鋪渠,白白凈凈的小夥子在繁重的體力勞動和一年多風吹日晒后變得又黑又瘦,體重減了三十多斤。在修通方山村自來水管道后,李濤又動員父母拿出積蓄,帶頭出資解決行路難的問題,村民們在其感召下籌資修通了一條2.5公里的出村柏油路。

2005年8月份村官招考,李濤以高票當選了與方山村同市的良安新村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的良安新村是濟源典型的「三無村」--無村部、無衛生所、無幼兒園。為改變當時村容村貌落後、村兩委凝聚力不強的狀況,李濤帶領村委幹部深入調查走訪、參觀學習,紮實開展工作,最終換來了良安新村翻天覆地的大變樣。

「作為一個省級貧困村,房山村裡的路不通,水不通,電話都沒有,小學也沒有。」李濤說。看到這種情況,李濤決定自己想辦法協調資源,一定要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修好路是致富的第一步,從李濤家裡到村裡的70公里的山路十分艱苦,修路的過程中,李濤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去施工現場去動員老鄉。「一天天幾乎都不回家,基本都是隨便在老鄉家吃口便飯就開始忙了。」

「那個時候我們真是幹活不惜命,修水修路我都一直在村裡,也沒有時間回家。」由於村裡大部分是山路,一次晚上在騎摩托車從老鄉回家的途中,李濤連人帶車摔下了山崖。當時黑乎乎的村裡沒有一個人,信號也不好,幸好有一棵山棗樹做緩衝,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被老鄉抬到醫療所,在醫療所里,醫生光拔他身上的刺就花了40分鐘。

掉到了山崖下,差點沒把命丟掉,李濤不敢告訴父母,也不敢回家,一直住在朋友家休養,「因為這個事情,女朋友差點和我分手。」李濤說。

「老父親知道這個事情后也不同意我做村幹部,回家后每天都在想,路已經修了一半,下個村支書能接著修這條路嗎?」這個時候,村裡十來個老鄉拿著土特產大老遠跑來看他,老鄉的舉動讓李濤決定繼續回村。「那種期待的眼神讓我感覺到,農村離不開我,我不能離開農村。」

一個外來的年輕人不惜一切為村裡修路的行為感動了很多鄉親,村裡因為修路發生矛盾的幾家人都覺得李濤這個年輕人真是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最後在他的精神感召下選擇了和解。

良安新村有8個居民組,村民1300多人分佈在6平方公里的山裡。因為偏僻,村裡人一直喝的是水窖水。

李濤來到村裡后,他專門跑到省委扶貧辦爭取資金,幫各家各戶把自來水全部鋪好。「水鋪好后,市委領導去看望村民,老百姓很感動地說,感謝黨穿山越嶺送甘泉,讓我們苦盡甘來。」

「在良安新村工作這幾年,我渾身充滿了動力。」李濤告訴記者,這種動力就是年輕人的擔當和作為,就是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

李濤始終堅信:一個好的村幹部,不光要做給農民看,還要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改變老百姓的口袋至關重要,2007年李濤正式走上帶領村民致富之路,8年時間,李濤從一個養雞場起步,一步一步開起了合作社,又把合作社發展成了農業公司,目前更是組織起了創業聯盟和一個電子商務公司創業園。

李濤告訴記者,剛來到良安新村時,村裡的人只剩下了「3860部隊」,女人照顧孩子,老人出不去村裡。作為年輕人,李濤事事親歷親為,通過調研,他通過發展土雞蛋產業幫助農民致富。

「窮人講致富是沒有說服力的」。第一年李濤和三個年輕人一起建起了養雞場,年底賠得血本無歸。但是對於李濤來說,雖然沒有解決問題,但是解決的問題能力不斷提升。

看到大學生村官創業成長,政府和社會機構都伸出了援手,在此機緣下,李濤於20009年成立了濟源市森源養雞專業合作社,好幾百戶的村民都跟著他養雞。2010年,李濤又牽頭成立了「河之洲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2013年8月,為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李濤聯合15名大學生村幹部成立了濟源市大學生村幹部創業聯盟,以「抱團發展、集中創業」為基本原則,打造濟源市大學生村幹部聯合創業品牌,對產品統一設計、統一包裝、統一銷售。不僅解決了個人創業力量單薄的問題,也為自己的創業致富項目打開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

截至2015年底,「河之洲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固定資產達到5910萬元,年產值2200萬元,實現利潤700萬元。公司承包流轉土地5000餘畝,正在建設以「山上種樹、林下養雞、平原種菜」為特色,集養殖、種植、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莊園。

2015年5月,李濤帶頭成立了濟源市電子商務創業園,同時成立電子商務培訓學院,目前已經培訓了3000多人。

電商時代的到來給他和村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2014年3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李濤組建了濟源市電子商務創業園,通過網際網路平台積極開展連鎖業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新渠道,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使數萬農戶受益,累計增收1億元。

整個園區集創業輔導、交流培訓、項目推介、市場推廣、人才引進等服務為一體,利用電子商務平台和創業孵化優勢,為濟源市的土特產和農副產品打開了銷路,為濟源市的小微企業發展創造了環境,為濟源市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只要走到創業的路上,腳步就不能停下來。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的那樣,農村的天地是廣闊的。我想要為農民實在脫貧夢和致富夢貢獻更多力量。」李濤告訴記者,目前園區運營狀況良好,成為了國家級示範型合作社,市級的電商示範企業和科技局的科技孵化器、人社局的創業孵化器,入駐小微型企業100餘家,產值1.9億元。2015年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培訓專題10期,與共青團濟源市委合作開展待業青年專場培訓5期,累計培訓電商人才3000餘人,帶動了200多人走上了創業道路。

如今,李濤成了鄉親們的「主心骨」。每次村裡開會,大家最愛聽「小李書記」講話。「因為我講的都是最新的東西。我會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政策,然後去跑、去爭取,這就是年輕人的精氣神。」

2016年5月4日,李濤榮獲了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但他覺得自己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組織上給予的榮譽,更加堅定了我立足農村、服務『三農』的決心和信心。這讓我明白只有踏實奉獻、服務群眾、報效社會,才是青年價值的體現,才是青春無悔的選擇。」李濤這樣說。(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延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