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文學家稱1200光年外有個潛在的宜居世界

[複製鏈接]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6-2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6-05-31 09:52:27 來源:騰訊新聞 責任編輯:慈羽瑤

  核心提示: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報告稱,位於天琴座方向的Kepler-62f是一顆遙遠可能適合居住的岩石行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該研究小組基於Kepler-62f的數據,通過電腦模擬后得出以下結論。當大氣厚度範圍與地球一樣時,其厚度地球厚12倍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報告稱,Kepler-62f是一顆遙遠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位於天琴座的方向,約比地球大40%。科學家Aomawa Shields表示,因為有著這樣的尺寸,Kepler-62f可能是多岩石行星,可能擁有海洋。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該行星系統包括Kepler-62f在內,有五顆行星環繞著一顆比太陽更小溫度更低的恆星運行,開普勒確定Kepler-62f是最外層的一顆。但開普勒任務不產生關於Kepler-62f的構成、大氣或其軌道的信息。

  Shields 與華盛頓大學的其他幾名天文學家研究合作,為了確定這個星球是否能夠維持生命,該小組想出了關於其大氣層及軌道的可能狀態。Shields表示,他們發現有多個大氣成分能讓它足夠溫暖以產生表面液態水,這使它成為可居住的強有力候選星球。在地球上,二氧化碳佔大氣的0.04%。因為相比於地球離太陽來說,Kepler-62f離它的恆星更遠,這將需要有更多的二氧化碳,來使行星足夠溫暖以維持其表面的液態水,以及避免凍結。

  該研究小組基於Kepler-62f的數據,通過電腦模擬后得出以下結論。當大氣厚度範圍與地球一樣時,其厚度地球厚12倍;其大氣中不同濃度的二氧化碳與地球大氣同一值時,濃度高達2500倍;其軌道路徑擁有幾種不同的配置。他們發現許多情況下,它是適合居住的。Shields表示為了使星球一年四季都適宜居住,就要求其大氣層達到地球大氣層的3至5倍,並且要完全由二氧化碳組成。對這樣的行星來說,達到這樣高濃度二氧化碳是有可能的,鑒於它與恆星的距離,當溫度降低時,氣體會在行星的大氣層堆積以保持星球的溫暖。

  科學家們利用現有的計算機模型HNBody,對行星可能的軌道路徑進行了計算。此外,他們使用現有的全球氣候模式來模擬其氣候。這是首次天文學家聯合這兩種不同類型模型的結果來研究系外行星。Shields表示同樣的技術可以應用於了解:更接近地球的系外行星是否是宜居的。這將有助於了解在廣泛的因素中,某些行星是如何宜居的,這些目前還不能從望遠鏡中得到數據。

  科學家還不知道生命是否會在系外行星中存在,但Shields對此顯得很樂觀。她表示,超過2300顆系外行星已被確認,還有幾千顆被認為是候選行星,但只有數十個位於「可居住區」,這意味著這些行星以一定的距離繞著恆星旋轉,這種距離使他們足夠溫暖,從而能在表面上維持液態水的存在。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沙發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6-2 23:30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開普勒新發現100多顆體積似地球行星 9顆或「宜居」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道 英媒稱,美國宇航局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證實又發現1284顆系外行星,使開普勒所發現系外行星增加一倍,提高在宇宙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希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11日報道,開普勒還發現100多顆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體積類似地球。

  報道稱,開普勒還在「宜居帶」內探測到9顆小行星,這意味著它們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

  這些小行星包括在開普勒所新發現的1284顆系外行星之內,這次宣布發現的行星數量比上次增加一倍多。

  最新發現使目前已知適合居住的系外行星增加至21顆。

  美國宇航局華盛頓總部首席科學家艾倫·斯多芬(Ellen Stofan )說,「這給予我們希望,在某個地方,圍繞類似我們太陽的恆星,我們最終可發現另一個地球。」

  報道稱,開普勒(Kepler)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3月發射升空以來,已探測到15萬顆恆星,看是否有繞行的星體,特別是可以支持生命的星體。

  美國宇航局在聲明中表示,「在截至目前所發現的將近5000顆候選行星中,已有3200顆獲得證實,其中2325顆是開普勒發現的。」

  利用不斷擴大樣本的統計分析,有助於天文學家認識到,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宇宙中大量存在。

  來自加州的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開普勒項目小組副組長娜塔莉·巴塔利亞博士(Natalie Batalha)表示,最新計算結果顯示,在銀河系可能存在著幾百億顆或適合居住的行星。

  巴塔利亞博士說,「如果你問自己下一個宜居的行星在哪裡,其實它距離地球只有約11光年。這個距離是很近的。」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認為這些行星的半徑是地球的1.6倍或更小,由岩石構成,因此可能成為尋找生命的潛在目標。

  美國宇航局去年7月宣布,天文學家找到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這顆由岩石構成的行星繞行恆星的距離跟地球繞行太陽的距離相同。

  這顆被命名為「開普勒452b」的行星比地球大60%左右。科學家表示,它可能跟我們一樣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海洋和陽光,重力是地球的兩倍,1年有385天。

  報道稱,2009年展開搜尋另一個地球任務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這顆行星。美國宇航局表示,開普勒452b位於「宜居帶」,因為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可能有液態水,能夠支撐生命存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開普勒發現100個行星 體積類似地球(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2016-05-11 08:48:3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3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6-2 23:32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地球「近親們」真宜居嗎?星際移民不能說走就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新網5月5日電 失去重力,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身邊飛行著奇怪的物體,或許還有長著「犄角」的外星人和你說著聽不懂的話——每個人小時候,都會做一個關於離開地球,飛向外太空的夢。然而我們都知道,離開了地球,離開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和水,是無法生活的。

  但是,近幾年以來,科學家不斷幫地球找到了它多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類似地球的、可適合居住的行星,讓地球不再孤獨,也讓我們離「出地球旅遊」的夢想變得越來越近。地球的兄弟姐妹都有誰?我們作為地球的「娘家人」,可以直接背起行囊「拎包入住」嗎?

  「三兄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就在前兩天,比利時列日大學天文學家吉隆所領導的團隊發現了與地球大小相仿的3顆行星,這「三兄弟」全部與地球大小相仿,並都有可能適宜生命居住。它們圍繞著一顆在距地球39光年的水瓶座星系中發現的、名為TRAPPIST1的「超冷矮恆星」公轉。這是人類第一次在「超冷矮恆星」周圍「獵」到類地行星的存在,而且是一次性發現「三個世界」。

  其實,在銀河系中,TRAPPIST1這樣的超冷矮恆星多如牛毛,靠近太陽的恆星中15%都是這種。但它的獨特性在於,有3個行星環繞著它,其中距離較近的2顆公轉一周相當於地球的1.5天和2.4天,第3顆公轉一周相當於地球的4 到73天。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然而,對於這一發現,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卻送上一盆冷水,文章稱,與我們這個綠色星球不同,環繞它的3顆行星如用肉眼觀察,都是黯淡無光甚至漆黑一片。而且,距離較近的兩顆行星與月亮一樣有潮汐鎖定,陽面永遠是白天,陰面則是永夜,前者太烤,後者太荒涼,只有兩區域交界處才可能存在生命。

  更何況,依據現有的科技水平,人類從地球趕到「三兄弟」的家裡,還需要數百萬年。

  德國《焦點》周刊說,5月2日是令地球人興奮的一天,因為科學家們找到了「地球的兄弟」,但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說到科學家發現地球的第一個親人,時間還要追溯到5年前。

  「雙胞胎」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1年12月5日,這對地球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天——科學家們為它找到了第一個失散多年的親人:開普勒-22b。

  這個被稱為地球「雙胞胎」的行星距離地球約600光年之遙,體積是地球的2.4倍,表面溫度約為21攝氏度,非常適宜生物居住。此外,這顆行星上還可能有液態水,而液態水被科學家視為生命存在的關鍵指標。它還像地球圍繞太陽運轉一樣,每290天環繞著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轉。

  「新姐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人類走向找到類似家園又近了一步」——2013年4月18日,NASA宣布發現第三顆「新地球」。NASA開普勒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博魯奇當時說:「這是我們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適合居住的行星。」

  位於太空中的「宜居帶」意味著它們表面可能有液態水,而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如果行星距離恆星太近,上面溫度太高,海洋可能沸騰;如果太遠,海洋就會被凍結。這兩種情形都不適合生命存在。

  「大表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去年7月,NASA宣稱發現地球的「大表哥」、系外行星開普勒-452b 。這顆類地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達到98%,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

  開普勒452b的體積是地球的1.6倍,其直徑比地球大60%。開普勒452b公轉一圈是385天,因此,它也被稱為地球2.0版本。NASA的科學家們表示,目前這顆行星已經存在與其所處的行星「宜居帶」超過60億年,這比地球的時間要更長,因此認為這顆行星具備生命存活所必備的條件。

  移居有戲?NO !

  發現了「另一個地球」,是否就意味著人類有移民其他行星的可能性了呢?

  答案是:短期內恐怕難以實現。以現有技術水平,人造航天器飛行40光年大約需要幾百萬年,差不多與類人猿進化到現代人的時間跨度相當。

  北京市天文館館長朱進認為,目前星際移民絕對不可能,人類現在沒有能力離開太陽系。開普勒只能觀測到行星的大小,以及距離恆星有多遠,所謂和地球類似的大氣、液態水、生物,「這些開普勒都無法更進一步地觀測到,只具有一顆衛星發射能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也有專家表示,新發現值得科學家繼續跟蹤、觀測、求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王思潮在南京表示,就目前人類已知、能夠適應的環境而言,適宜移居的星球最好具備合適溫度、液態水、岩態圈層等條件。新發現的潛質「地球」優越性在於相對較近。

  這次發現地球「三兄弟」開闢了地外生命研究的新領域,未來研究前景廣闊。不過,這一發現只是起步,後續研究還將持續數年。今後,科學家們將觀測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甲烷分子。

  「如果我們想找到地外生命,這是我們最該開始的地方」。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發現類地行星僅僅是個開始,我們何時才能到地球的「親戚」家去做客還需要好好準備。不過,可以預見,一段偉大的旅程就在前方。(完)

  (2016-05-05 08:01:0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4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6-2 23:49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發現迄今最近系外宜居行星距地球僅14光年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沃爾夫 1061c,它是一顆岩石行星,很可能表面存在液態水,甚至是生命,距離地球僅有14光年。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岩石球體行星,質量是地球的4倍,它是迄今發現太陽系外部最近的潛在宜居行星,距離地球僅14光年。

  這顆「超級地球」行星被命名為沃爾夫 1061c,是由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發現的,此外還有兩顆行星環繞一顆叫做沃爾夫 1061的紅矮星運行。研究報告負責人、新南威爾士大學鄧肯-萊特(Duncan Wright)博士說:「這是一項令人非常興奮的發現!3顆低質量行星可能是岩石行星,具有固體表面。」

  沃爾夫 1061c位於行星軌道最中間,它處於恆星宜居地帶,可能存在著液態水,甚至是生命。這項發現具有重要意義,紅矮星沃爾夫 1061離我們很近,包含著一顆宜居行星。雖然天文學家曾在比沃爾夫 1061更近的恆星系統中發現一些行星,但是這些行星不適宜生命存活。

  最新發現的3顆行星(軌道位置從內至外)環繞紅矮星沃爾夫 1061運行,公轉周期分別為5、18和67天,沃爾夫 1061是一顆體積較小、溫度相對較低的穩定恆星,它們的質量分別是地球的1.4、4.3和5.2倍。

  沃爾夫 1061c位於宜居地帶邊緣,但它很可能是一顆岩石行星,相比之下,更接近主恆星的另一顆小型行星由於距離恆星過近,不適應生命存活。合著作者羅布-威滕米耶爾(Rob Wittenmyer)博士強調稱,3顆行星近距離環繞主恆星,意味著它們很可能跨越「恆星面孔」,如果是這樣的話,未來研究它們的大氣層將有助於洞察是否有利於生命存活。

  目前,這項研究發現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物理學快報》上。類似地球的小型岩石行星廣泛存在於銀河系,多行星系統中也很普遍。然而迄今發現的多數岩石系外行星距離地球數百或者數千光年,意味著人類現有科技力量無法抵達。(悠悠/編譯)

  (2015-12-18 10:55:3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5
 樓主|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6-2 23:50 | 只看該作者
  【延伸閱讀】太空狂想:核彈炸火星 提升溫度讓其變「宜居」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火星

  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日前提出大膽構想,表示如果向火星兩極投擲多枚核彈,便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火星表面溫度,從而創造類似地球的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火星表面平均溫度只有攝氏零下62度,最低更是會達到零下176度。相反,地球平均溫度14攝氏度,最低零下87度。

  馬斯克表示,火星是一個「具可塑性的行星」,只要設法是使其溫度升高,就能變得像地球一樣。

  馬斯克指出,連串核爆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熱能輻射,令火星大氣層溫度上升。他還表示,也可以通過向火星逐步釋放溫室氣體,造成類似地球的「全球暖化」過程,但這樣所需時間較長。

  (2015-09-13 04:26:0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