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故宮鋪地的金磚值多少錢一塊?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6-1 0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年朱棣遷都北京,開始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大家知道,當時沒有什麼招標程序,選擇什麼樣的材料完全靠官員個人的喜好。當時負責故宮地板裝修的是工部,老大吳中到有些建築規劃方面的知識,他一眼就看上了當年蘇州的陸慕磚窯。

  

  (蘇州的陸慕磚窯舊址)

  

  陸慕磚窯生產出來的磚在當時質量上乘,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讚,於是窯場被賜名為〝御窯〞。當年故宮裝修時的地板全部採用「御窯」生產出來的方磚。

  

  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故宮鋪地板要選擇磚,而不選擇什麼木地板或者瓷磚呢?

  

  首先,用磚鋪地,不是修建故宮時創建的傳統。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們在建造房屋時,就開始用磚鋪設道路。所以你在電視劇看到那些鋪木地板古代建築一般都純屬扯淡。

  其次,可能,木製地板和瓷磚地板沒有在古代大規模使用可能是因為工藝的原因。明代修建故宮時,皇帝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壯麗的宮殿建築群,對於細節的追求達到了極致。哪怕是踩在腳下的路,都是需要裝點修飾的對象,所以當時用磚是當時最好的選擇,最後也確實達到了這樣的目的。

  

  (圖為清乾隆《萬國來朝圖》局部,前為太和門,後為太和殿)

  

  故宮建成后的金碧輝煌讓老百姓們望塵莫及,於是讓坊間有了「紫禁城的地都是用金磚墁」這樣的傳言,其實就是說皇帝太奢侈啦,用金磚來鋪地。

  

  事實上,老百姓們口中的「金磚」,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的大方磚的雅稱。而這個大方轉就是蘇州御窯生產出來的磚。當年這種細料「方磚」名叫「京磚」(專為京城生產),因京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擊時有金石之聲,斷之無孔,且〝京〞與〝金〞讀音相似,〝京〞字后逐步演化為〝金〞字,故稱為〝金磚〞。

  

  一塊破磚頭真的這麼值錢?

  

  就這樣一塊兒磚,從泥土到金磚製成,要720天。當年的「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便由此而來。按照現在的金價來計算,一塊磚怎麼也不少於10萬塊錢。按照二尺二的方磚來算,怎麼著一塊磚也得15萬一平。前幾年,一塊永樂的御窯金磚拍賣成交價格為80多萬。

  

  值錢當然有值錢的道理。「金磚」的燒制工藝極為複雜和講究。僅取土一項就要經過掘、運、曬、椎、漿、磨、篩等七道工序。人家取土的工序就跟你家包餃子和面差不多。

  

  取土的泥都必須是太湖的泥,而且所用的土質須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選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後浸水將粘土泡開,讓數只牛反覆踩踏練泥,以去除泥團中的氣泡,最終煉成稠密的泥團。再經過反覆摔打后,將泥團裝入模具,平板蓋面,兩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實為止。然後陰乾磚坯,要陰乾7個月以上,才能入窯燒制。

  燒土的材料都有講究。燒制時,先用糠草熏1個月,去其潮氣,接著劈柴燒1個月,再用整柴燒1個月,最後用松枝燒40天,才能出窯。

  

  出窯后還要經過嚴格檢查,如果一批金磚中,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這一批金磚都算廢品,要重新燒制,雖然這種浪費在現代車間主任看來簡直就是一種犯罪,沒有這種精益求精是無法進入故宮這樣的地方。就這樣,從泥土到金磚,要長達2年的時間。

  你以為這樣的金磚就算完成了?you are too天真了,出窯后的金磚,還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磚表面呈現光澤,才算最後製成。金磚運到北京后官府還派官員逐塊檢驗,每塊都要精心檢查,方可進貢。

  

  金磚在運輸、儲存和給發過程中都有嚴格的管理,不能丟失和仿造。那當年是怎麼防止金磚的偽造呢?如果你有機會潛入故宮,撬開地板,翻開鋪地的金磚,你會驚喜地發現,金磚的背面不僅有年號,還有工匠的名字。

  

  是的,這裡的每一塊方磚都有自己的來歷。幸虧當年沒有 「某寶」,否則,金磚還在運往北京路上的時候,故宮的地板已經鋪滿「山寨貨」了。

  這些用太湖泥經過細緻工序燒制的磚已成了神話。這種複雜的工序和昂貴的價格,現在估計也只有馬雲、王健林才用得起。罷特,有錢就能用上么?不好意思,這項技藝現在已經失傳了。

  有人不完全統計,說當年建造故宮的時候大概用了8000多萬快磚。但是這種看上去光潤似墨玉、踏上去不滑不澀的方磚在故宮可不是哪裡都有的。事實上,故宮也僅僅在三大大會議室,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板鋪上了「金磚」。集中在東、中、西三條路線上,

  這些大方磚上尚有明永樂、正德,清乾隆等年號和〝蘇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樣。

  

  寫到這裡,百代君突然感覺,真正的文化真的需要有心人才能看到。如果當年八國聯軍中有真正懂中國文化的人,相信這些比金子還值錢的磚就不太可能留在中國的土地上了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4: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