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清規中看茶在寺院中的功用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6-5-26 0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茶具有清火提神、靜心輕身的保健作用,早在遠古時代,其功效就已被發現,此後又得到更深入的認識和詳細的記載。《神農本草》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官修《唐本草》中寫道:「茗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喝令人少睡……苦茶下氣,消宿食。」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也談到「諸葯為各病之葯,茶為萬病之葯」。可見,作為日常養身保健的飲品,茶正好有助於攝心入定,所以茶與禪結合是極其自然的事。由於吃茶有利於修行,它亦成為寺院每天不可缺少的飲品。唐封演《封氏見聞錄》載:「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舉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由此可見,民間的飲茶風俗源出於僧人的坐禪飲茶助修。吃茶有助修行,同時修行也離不開吃茶,故清規中將坐禪飲茶列為宗門規式。
  
  多田侑史《數寄:日本茶道的世界》(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版)一書中曾說到佛教中茶的功用性質,共有三種:一、宗教性祀禮儀之茶;二、寺院、僧侶間內外接待禮儀之茶;三、為解大眾之饑渴所施之茶。雖然說佛教的概念比禪寬泛得多,但是在諸清規中確實可以看出禪寺中的茶有這三種功用。藉由這三種功用,我們可大致了解禪寺的吃茶制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